简介
《针灸临床实用手册》在遵循高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在体例的编排上尽量与其一致,但是在具体内容上增加了独具特色的内容,首先是增加了全部正经穴的功能,腧穴与中药一样也有各自的功能,而且腧穴的主治特点也是与功能不可分割的;其次增加了配穴内容,因为腧穴只有合理配伍应用才能形成组方用于临床;第三补充了相关腧穴作用异同的比较,很多腧穴的功能主治有相似的地方,临证如何选择最佳的穴位,这是目前困扰很多医生的环节,笔者力求能够帮助解决这个问题;第四引入名家思路和经验,力图让读者耳目一新,既拓宽了视野又节省了学习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对于特定穴以及临床常用穴均配以插图,便于准确选取腧穴。
目录
上篇经络腧穴
第一章经络总论
第一节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二、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
(二)十二经脉的脏腑表里关系
(三)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四)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五)十二经脉的流注关系
三、奇经八脉
四、十五络脉
五、十二经别
六、十二经筋
七、十二皮部
第二节经络的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
一、根结与标本
(一)根结
(二)标本
二、气街与四海
(一)气街
(二)四海
(三)气街与四海关系
第三节经络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二)抗御病邪,反映证候
(三)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二、临床应用
(一)说明病理变化
(二)说明病邪传注的途径
(三)指导辨证归经
(四)指导治疗
(五)药物归经
第二章腧穴总论
第一节腧穴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三节腧穴的分类
一、十四经穴
二、经外奇穴
三、阿是穴
第四节腧穴的命名
一、命名分类
(一)阴阳五行类
(二)脏腑气血类
(三)经脉流注类
(四)腧穴功能类
(五)解剖位置类
(六)取穴方法类
(七)骨度分寸类
(八)天文地理类
(九)八卦类
(十)乐器类
(十一)土木建筑类
(十二)活动场所类
(十三)物象形态类
(十四)文字字形类
二、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
第五节腧穴的治疗作用
一、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一)近治作用
(二)远治作用
(三)特殊作用
二、反映病证,协助诊断
第六节腧穴的主治规律
一、分经主治规律
二、分部主治规律
三、表里经主治规律
第七节特定穴
一、五输穴
二、俞穴、募穴
(一)俞穴的定义、内容
(二)募穴的定义、内容
三、原穴、络穴
(一)原穴的定义和内容
(二)络穴的定义和内容
四、郄穴
五、八会穴
六、八脉交会穴
七、下合穴
八、交会穴
第八节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骨度分寸法
二、自然标志法
(一)固定标志
(二)活动标志
三、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
(一)中指同身寸法
(二)拇指同身寸法
(三)横指同身寸法
四、简便取穴法
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病候
(三)本经腧穴
1.中府
2.云门
3.天府
4.侠白
5.尺泽
6.孔最
7.列缺
8.经渠
9.太渊
10.鱼际
11.少商
(四)本经小结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病候
(三)本经腧穴
……
中篇刺炙学
下篇针灸治疗学
附录针灸文献节录
第一章经络总论
第一节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二、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
(二)十二经脉的脏腑表里关系
(三)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四)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五)十二经脉的流注关系
三、奇经八脉
四、十五络脉
五、十二经别
六、十二经筋
七、十二皮部
第二节经络的根结、标本与气街、四海
一、根结与标本
(一)根结
(二)标本
二、气街与四海
(一)气街
(二)四海
(三)气街与四海关系
第三节经络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二)抗御病邪,反映证候
(三)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二、临床应用
(一)说明病理变化
(二)说明病邪传注的途径
(三)指导辨证归经
(四)指导治疗
(五)药物归经
第二章腧穴总论
第一节腧穴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三节腧穴的分类
一、十四经穴
二、经外奇穴
三、阿是穴
第四节腧穴的命名
一、命名分类
(一)阴阳五行类
(二)脏腑气血类
(三)经脉流注类
(四)腧穴功能类
(五)解剖位置类
(六)取穴方法类
(七)骨度分寸类
(八)天文地理类
(九)八卦类
(十)乐器类
(十一)土木建筑类
(十二)活动场所类
(十三)物象形态类
(十四)文字字形类
二、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
第五节腧穴的治疗作用
一、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一)近治作用
(二)远治作用
(三)特殊作用
二、反映病证,协助诊断
第六节腧穴的主治规律
一、分经主治规律
二、分部主治规律
三、表里经主治规律
第七节特定穴
一、五输穴
二、俞穴、募穴
(一)俞穴的定义、内容
(二)募穴的定义、内容
三、原穴、络穴
(一)原穴的定义和内容
(二)络穴的定义和内容
四、郄穴
五、八会穴
六、八脉交会穴
七、下合穴
八、交会穴
第八节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骨度分寸法
二、自然标志法
(一)固定标志
(二)活动标志
三、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
(一)中指同身寸法
(二)拇指同身寸法
(三)横指同身寸法
四、简便取穴法
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病候
(三)本经腧穴
1.中府
2.云门
3.天府
4.侠白
5.尺泽
6.孔最
7.列缺
8.经渠
9.太渊
10.鱼际
11.少商
(四)本经小结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二)主治病候
(三)本经腧穴
……
中篇刺炙学
下篇针灸治疗学
附录针灸文献节录
针灸临床实用手册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