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汉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作为一个民族实体,已存在了几千年,但许多研究者一提到民族研究,往往理解为“民族”只指少数民族,而不包括汉族在内,他们认为历史上和现实中已有不少学科研究汉族的历史和文化,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等,主要研究汉族,因此民族研究中就不用专门进行汉族研究,这是认识上一个误区。实际上,任何一部中国通史都无法全面系统地反映汉族历史。汉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汉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是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精华,并在血缘上融为一体的结果。因此,全面系统地探讨汉民族的历史,必然会促进各民族历史研究工作的深入,从而加强对中华民族内涵的理解。从现实的角度看,只有对我们中国的主体民族研究透彻,才能从总体上认识与把握中华民族。
[
目录
第四编 隋唐五代:经济文化的繁荣与中国民族的大发展
第一章 隋唐五代与融合中快速发展的汉民族
第一节 隋唐五代概述
一、隋朝
二、唐朝
三、五代十国
四、隋唐五代时期中国民族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在民族融合中快速发展的汉民族
一、北方兄弟民族的汉化
二、北方汉族南迁与汉民族分布区的进一步扩大
第二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周边民族
第一节 东北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
一、肃慎系的靺鞨族群
二、多源合流的渤海人
三、以东胡后裔为主体的民族
第二节 北方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
一、铁勒族群
二、回纥人
三、突厥
四、黠戛斯
第三节 西北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
一、羌族
二、吐谷浑族
三、西突厥与西域各族
第四节 西南地区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
一、氐羌系民族
(一)氐族
(二)吐蕃族
(三)氐羌系的其他民族
二、百越系各民族
三、近代孟高棉民族的先民
第五节 南方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
一、百越后裔各族
二、苗蛮系后裔各族
三、流求人
第三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民族关系
第一节 东北各民族的民族关系
一、高丽人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二、渤海人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三、契丹、奚、室韦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第二节 北方各民族的民族关系
一、突厥族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一)隋王朝与突厥的关系
(二)东突厥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三)西突厥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二、回纥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
三、铁勒人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四、黠戛斯人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第三节 吐谷浑与周边民族的民族关系
一、隋代吐谷浑的民族关系
二、唐代吐谷浑的民族关系
第四节 吐蕃与周边民族的民族关系
一、松赞干布时期的民族关系
二、噶尔家族专权时期的民族关系
三、墀德祖赞时期的民族关系
四、墀松德赞时期的民族关系
五、唐朝后期的汉藏民族关系
第五节 南诏的民族关系
一、南诏与唐的民族关系
二、南诏与吐蕃的民族关系
三、南诏与周边其他民族的关系
第六节 南方的民族关系
第四章 本时期的民族文化
第一节 东北各民族的文化
一、靺鞨文化
二、东胡系各族的文化
第二节 北方各民族的文化
一、铁勒族群文化
二、突厥族文化
三、回纥、黠戛斯的文化
第三节 西北各民族的文化
一、党项羌的文化
二、西域各族的文化
第四节 吐蕃文化
第五节 南诏境内各民族文化
一、南诏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生活习俗
二、南诏统治下的其他各民族文化
第六节 南方民族的文化
一、百越后裔的文化
二、流求人文化
三、苗蛮后裔的文化
第五章 隋唐时期中国民族与域外民族的交往
第一节 与东北部域外民族的交往
一、对百济的了解与交往
二、对新罗的了解与交往
三、对倭人的了解与交往
第二节 与西域外民族的交往
一、对天竺国的了解与交往
二、对泥婆罗的了解与交往
三、对波斯的了解与交往
四、对大食的了解与交往
五、对拂菻的了解与交往
第三节 与西南部、南部域外民族的交往
一、对林邑的了解与交往
二、对真腊的了解与交往
第五编 辽、宋、夏、金:中国各民族在历史的曲折迂回中继续发展
第一章 辽、宋、夏、金与汉族
第一节 本时期中国各民族建立的政权
一、辽朝
二、大理国
三、宋朝
四、西夏王朝
五、金朝
第二节 汉民族的壮大与分布地的扩展
第二章 辽、宋、夏、金时期的周边民族
第一节 东北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
一、肃慎系民族
二、渤海人
三、东胡系民族
第二节 北方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
一、突厥人
二、鞑靼、阻卜
三、乌古、迪烈、乃蛮等部
第三节 西北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
一、党项羌
二、回鹘
三、畏兀儿
四、吐谷浑
第四节 吐蕃各部的社会发展情况
一、吐蕃本部
二、唃厮啰吐蕃
第五节 西南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
一、氐羌系各族
二、金齿、白衣
三、蒲蛮
第六节 南方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
一、百越系民族
二、流求人
三、与苗蛮有关的各族
第三章 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关系
第一节 东北的民族关系
一、女真与宋、西夏的关系
二、女真与宋、西夏以外民族的关系
第二节 北方的民族关系
一、契丹与汉族的关系
二、契丹与汉族以外其他民族的关系
第三节 西北的民族关系
一、党项羌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二、西北各族与汉民族的关系
第四节 西南的民族关系
一、吐蕃各部的民族关系
二、大理国的民族关系
第五节 南方的民族关系
一、苗蛮系各民族的民族关系
二、百越后裔的民族关系
第四章 本时期的民族文化
第一节 东北、北方各民族文化
一、女真族的文化
二、契丹族的文化
第二节 西北各民族的文化
一、党项羌的文化
二、回鹘的文化
第三节 西南的民族文化
一、吐蕃的文化
二、大理国文化
第四节 南方的民族文化
一、苗蛮系民族的文化
二、百越系民族的文化
第六编 元、明、清:中华各民族的逐渐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元、明、清概述与汉民族
第一节 元、明、清概述
一、元朝
二、明朝
三、清朝
四、元、明、清三朝对边疆民族的治理与民族关系
第二节 汉民族融合速度的加快与分布区的扩大
一、汉民族的快速融合与壮大
二、汉民族分布区的扩大
第二章 东北的各民族
第一节 近代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各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一、满族
二、赫哲族
三、鄂温克族
四、鄂伦春族
五、锡伯族
第二节 东北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达斡尔族
第三节 朝鲜族
第三章 北方、西北近代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各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蒙古族
第二节 土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的形成与发展
一、土族
二、东乡族
三、保安族
四、裕固族
第四章 西北近代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各民族及其他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各民族
一、维吾尔族
二、撒拉族
三、哈萨克族
四、柯尔克孜族
五、乌孜别克族
六、塔塔尔族
第二节 印欧语系民族
一、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塔吉克族
二、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的俄罗斯族
第三节 回族
第五章 西南近代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各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民族
一、藏族
二、门巴族
三、珞巴族
四、羌族
五、彝族
六、白族
七、纳西族
八、哈尼族
九、傈僳族
十、独龙族
十一、怒族
十二、普米族
十三、景颇族
十四、拉祜族
十五、阿昌族
十六、基诺族
第二节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傣族
第三节 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民族
一、佤族
二、布朗族
三、德昂族
第六章 南方近代汉藏语系各民族
第一节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各族及相关民族
一、壮族
二、布依族
三、侗族
四、水族
五、仫佬族
六、毛南族
七、黎族
八、仡佬族
九、畲族
十、京族
第二节 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民族
一、苗族
二、瑶族
第三节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土家族
第七章 台湾省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的民族
第一节 台湾少数民族的识别问题
一、古今学人对台湾少数民族的识别
二、台湾少数民族的族属探源
第二节 台湾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
一、传说中的台湾岛上最早的居民
二、邹人的历史与文化
三、泰雅人的历史与文化
四、阿美人的历史与文化
五、排湾人的历史与文化
六、鲁凯人的历史与文化
七、卑南人的历史与文化
八、雅美人的历史与文化
九、布农人的历史与文化
十、赛夏人的历史与文化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隋唐五代与融合中快速发展的汉民族
第一节 隋唐五代概述
一、隋朝
二、唐朝
三、五代十国
四、隋唐五代时期中国民族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在民族融合中快速发展的汉民族
一、北方兄弟民族的汉化
二、北方汉族南迁与汉民族分布区的进一步扩大
第二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周边民族
第一节 东北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
一、肃慎系的靺鞨族群
二、多源合流的渤海人
三、以东胡后裔为主体的民族
第二节 北方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
一、铁勒族群
二、回纥人
三、突厥
四、黠戛斯
第三节 西北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
一、羌族
二、吐谷浑族
三、西突厥与西域各族
第四节 西南地区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
一、氐羌系民族
(一)氐族
(二)吐蕃族
(三)氐羌系的其他民族
二、百越系各民族
三、近代孟高棉民族的先民
第五节 南方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
一、百越后裔各族
二、苗蛮系后裔各族
三、流求人
第三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民族关系
第一节 东北各民族的民族关系
一、高丽人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二、渤海人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三、契丹、奚、室韦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第二节 北方各民族的民族关系
一、突厥族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一)隋王朝与突厥的关系
(二)东突厥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三)西突厥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二、回纥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
三、铁勒人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四、黠戛斯人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第三节 吐谷浑与周边民族的民族关系
一、隋代吐谷浑的民族关系
二、唐代吐谷浑的民族关系
第四节 吐蕃与周边民族的民族关系
一、松赞干布时期的民族关系
二、噶尔家族专权时期的民族关系
三、墀德祖赞时期的民族关系
四、墀松德赞时期的民族关系
五、唐朝后期的汉藏民族关系
第五节 南诏的民族关系
一、南诏与唐的民族关系
二、南诏与吐蕃的民族关系
三、南诏与周边其他民族的关系
第六节 南方的民族关系
第四章 本时期的民族文化
第一节 东北各民族的文化
一、靺鞨文化
二、东胡系各族的文化
第二节 北方各民族的文化
一、铁勒族群文化
二、突厥族文化
三、回纥、黠戛斯的文化
第三节 西北各民族的文化
一、党项羌的文化
二、西域各族的文化
第四节 吐蕃文化
第五节 南诏境内各民族文化
一、南诏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生活习俗
二、南诏统治下的其他各民族文化
第六节 南方民族的文化
一、百越后裔的文化
二、流求人文化
三、苗蛮后裔的文化
第五章 隋唐时期中国民族与域外民族的交往
第一节 与东北部域外民族的交往
一、对百济的了解与交往
二、对新罗的了解与交往
三、对倭人的了解与交往
第二节 与西域外民族的交往
一、对天竺国的了解与交往
二、对泥婆罗的了解与交往
三、对波斯的了解与交往
四、对大食的了解与交往
五、对拂菻的了解与交往
第三节 与西南部、南部域外民族的交往
一、对林邑的了解与交往
二、对真腊的了解与交往
第五编 辽、宋、夏、金:中国各民族在历史的曲折迂回中继续发展
第一章 辽、宋、夏、金与汉族
第一节 本时期中国各民族建立的政权
一、辽朝
二、大理国
三、宋朝
四、西夏王朝
五、金朝
第二节 汉民族的壮大与分布地的扩展
第二章 辽、宋、夏、金时期的周边民族
第一节 东北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
一、肃慎系民族
二、渤海人
三、东胡系民族
第二节 北方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
一、突厥人
二、鞑靼、阻卜
三、乌古、迪烈、乃蛮等部
第三节 西北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
一、党项羌
二、回鹘
三、畏兀儿
四、吐谷浑
第四节 吐蕃各部的社会发展情况
一、吐蕃本部
二、唃厮啰吐蕃
第五节 西南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
一、氐羌系各族
二、金齿、白衣
三、蒲蛮
第六节 南方的民族及其社会发展情况
一、百越系民族
二、流求人
三、与苗蛮有关的各族
第三章 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关系
第一节 东北的民族关系
一、女真与宋、西夏的关系
二、女真与宋、西夏以外民族的关系
第二节 北方的民族关系
一、契丹与汉族的关系
二、契丹与汉族以外其他民族的关系
第三节 西北的民族关系
一、党项羌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二、西北各族与汉民族的关系
第四节 西南的民族关系
一、吐蕃各部的民族关系
二、大理国的民族关系
第五节 南方的民族关系
一、苗蛮系各民族的民族关系
二、百越后裔的民族关系
第四章 本时期的民族文化
第一节 东北、北方各民族文化
一、女真族的文化
二、契丹族的文化
第二节 西北各民族的文化
一、党项羌的文化
二、回鹘的文化
第三节 西南的民族文化
一、吐蕃的文化
二、大理国文化
第四节 南方的民族文化
一、苗蛮系民族的文化
二、百越系民族的文化
第六编 元、明、清:中华各民族的逐渐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元、明、清概述与汉民族
第一节 元、明、清概述
一、元朝
二、明朝
三、清朝
四、元、明、清三朝对边疆民族的治理与民族关系
第二节 汉民族融合速度的加快与分布区的扩大
一、汉民族的快速融合与壮大
二、汉民族分布区的扩大
第二章 东北的各民族
第一节 近代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各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一、满族
二、赫哲族
三、鄂温克族
四、鄂伦春族
五、锡伯族
第二节 东北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达斡尔族
第三节 朝鲜族
第三章 北方、西北近代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各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蒙古族
第二节 土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的形成与发展
一、土族
二、东乡族
三、保安族
四、裕固族
第四章 西北近代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各民族及其他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各民族
一、维吾尔族
二、撒拉族
三、哈萨克族
四、柯尔克孜族
五、乌孜别克族
六、塔塔尔族
第二节 印欧语系民族
一、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塔吉克族
二、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的俄罗斯族
第三节 回族
第五章 西南近代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各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民族
一、藏族
二、门巴族
三、珞巴族
四、羌族
五、彝族
六、白族
七、纳西族
八、哈尼族
九、傈僳族
十、独龙族
十一、怒族
十二、普米族
十三、景颇族
十四、拉祜族
十五、阿昌族
十六、基诺族
第二节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傣族
第三节 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民族
一、佤族
二、布朗族
三、德昂族
第六章 南方近代汉藏语系各民族
第一节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各族及相关民族
一、壮族
二、布依族
三、侗族
四、水族
五、仫佬族
六、毛南族
七、黎族
八、仡佬族
九、畲族
十、京族
第二节 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民族
一、苗族
二、瑶族
第三节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土家族
第七章 台湾省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的民族
第一节 台湾少数民族的识别问题
一、古今学人对台湾少数民族的识别
二、台湾少数民族的族属探源
第二节 台湾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
一、传说中的台湾岛上最早的居民
二、邹人的历史与文化
三、泰雅人的历史与文化
四、阿美人的历史与文化
五、排湾人的历史与文化
六、鲁凯人的历史与文化
七、卑南人的历史与文化
八、雅美人的历史与文化
九、布农人的历史与文化
十、赛夏人的历史与文化
参考文献
中国民族发展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