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基础历史教学暨历史教材编著资深专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林丙义在这部人生经历和学术事业的回顾中,作者以他在揭开“文革”序幕的《海瑞罢官》讨论中如何被引蛇出洞,撰文批驳姚文元“导火”之作,致遭长期迫害的亲身经历,为沉重的历史课题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案例;以其行业特征明显的经历和交往,写照了特定时代的历史片断;更通过四十年历史教学实践的回顾,展示了新时期以来我国基础历史教学暨历史教材编写在政治和思想潮汐间跌宕起伏的曲折历程。使人在时空经纬的起承转合间,感知正直的知识分子曲折的道路和人生的价值。
目录
一、颠沛流离的童年
二、从三牧坊到文儒坊
和林觉民做“校友”
迁居“明清建筑博物馆”
三、复旦五年
走进浩瀚的书海
馒头成了珍贵物品
回忆陈守实、周谷城教授
发表*篇论文
“痛哀慈母今宿土”
四、任教虹口中学
*次登上讲台
教书不忘治学
参加“四清”工作队
耆宿曹雪松 新人萧功秦
五、讨论“海罢”惹大祸
我和姚文元的一场争论
“见到*”
自保和造反
被扣上“炮打”的罪名
六、漫漫的平反之路
“牛棚”内外,相濡以沫
狂飙下筑起避风塘
编写组里的“黑户口”
砸烂文字狱,沉冤得昭雪
七、 走进历史教学的春天
“二调一”进教育学院
善莫大焉分新房
“读书热”引发了“编书热”
做沈起炜的助手和后任
八、主编上海“一期课改”历史教材
从投标到中标
评比小登科,奖金一万二
北京的教材编写研讨会
引起中央重视的“内刊报道”
“中外合编”点赞多
“该写的都写了”
“得失塞翁马”
九、历史教材的国际学术交流
足不出“沪”参加国际会议
筹办上海*次历史教材的国际研讨会
同李泰永结下学术友谊
参加中国教师代表团访韩
汉城国际历史教科书学术会议
访问韩国驻上海总领事
1998—2001年的几次交流活动
十、两届上海市政协委员
“说了不白说”
我对“并校”效果有不同意见
库存文史资料的清理和编写
赴西北学习考察
十一、为中学历史教育培育英才
“百千万工程”的历史研修班
第二次培训的成果与遗憾
十二、退休后的余热发挥
*次赴港讲学
第二次赴港讲学
参与香港“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评奖
对上海“二期课改”高一历史教材的批评
《中国通史》等三部教材修订再版
【书摘与插画】
三十多岁到四十多岁应该是人生中*有所作为的阶段,我却在被批斗、审查、监督劳动,做电工以及“夹紧尾巴做人”中度过。但我又想,能够在当时艰难的环境下,与姚文元作一番斗争,也是为人生留下了一个值得回首的痕迹。 我认为写教材一定要坚持科学性,尊重史实,尽可能客观地记述历史。能够编出为广大师生所欢迎的中学历史教材,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中获益,对社会来说,更是关系到培养下一代的大事。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