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穴位按摩保健疗法是我国历代医学家在医疗实践中通过反复摸索、验证、总结所创立的独特的保健疗法,具有简便、直观、易操作的优点,效果显著,无副作用。
本书汲取了古今中外各种按摩学派的优点和长处,将穴位、手足反射区和反应点、全息区等不同的取穴体系融为一体,介绍了人体脉络的循行,全身穴位、和头部、面部、耳部、手部、足部等的全息穴和反射区,以及按摩的手法、并按内、外、伤、妇、儿、皮肤、五官、泌尿等分类介绍了100种病症的按摩保健方法,后设“附录”九篇,介绍国外各种不同的按摩疗法以及贴敷疗法。
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供青壮年以上各种年龄层次的需要,适合广大读者,治病时参考和应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医疗保健类书籍。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经络系统
第二节 十四经脉的循行
第三节 全身常用穴位
第四节 头部全息穴
第五节 面部全息穴
第六节 耳部全息穴
第七节 手部全息穴
第八节 脚部反射区
第九节 按摩穴位手法
第十节 刺激穴位方法
第十一节 全身保健按摩
第二章 百病按摩法
第一节 内科
1.动脉硬化
2.冠心病
3.心律失常
4.中风后遗症
5.高血压
6.低血压
7.高脂血症
8.痛风
9.糖尿病
10.肥胖症
11.消瘦症
12.感冒
13.咳嗽
14.哮喘
15.肺结核
16.食欲不振
17.呃逆
18.呕吐
19.胃下垂
20.胃炎
21.胃与十二指肠溃疡
22.胆石症
23.肝炎
24.便秘
25.腹泻
26.甲状腺功能亢进
27.失眠
28.贫血
29.眩晕
30.耳鸣
31.多汗症
32.浮肿
第二节 外科、伤科
1.面瘫
2.头痛
3.落枕
4.肩周炎
5.颈椎病
6.腱鞘炎
7.网球肘
8.三叉神经痛
9.肋间神经痛
10.腰痛
11.腰椎间盘突出症
12.坐骨神经痛
13.关节炎
14.膝痛
15.足跟痛
16.帕金森病
17.骨质疏松症
18.痔疮
19.脱肛
第三节 妇科、儿科
1.月经不调
2.痛经
3.盆腔炎
4.不孕症
5.性冷淡症
6.怕冷症
7.更年期综合征
8.小儿感冒
9.小儿咳嗽
10.小儿哮喘
11.小儿营养不良
12.小儿腹泻
13.小儿遗尿症
第四节 皮肤科
1.脱发
2.雀斑
3.痤疮
4.皮肤瘙痒
5.湿疹
6.荨麻疹
7.神经性皮炎
8.牛皮癣
第五节 五官科
1.眼睛疲劳
2.近视眼
3.老花眼
4.白内障
5.青光眼
6.麦粒肿
7.口腔炎
8.扁桃体炎
9.咽炎
10.牙痛
11.鼻炎
12.鼻出血
13.中耳炎
第六节 泌尿科
1.遗精
2.早泄
3.勃起障碍
4.尿频
5.膀胱炎
6.慢性肾炎
7.泌尿系结石
8.前列腺增生
第七节 其他
1.全身疲劳
2.嗜睡症
3.健忘症
4.焦虑症
5.忧郁症
6.植物神经失调症
7.老年性痴呆症
附录一
第一节 全身最强穴位
第二节 左手新穴位
第三节 按摩手掌疗法
第四节 指甲按压穴位疗法
第五节 手部贴锡纸疗法
第六节 手部贴辣椒籽疗法
第七节 揉搓脚趾疗法
第八节 叩击脚底保健法
第九节 湿布敷贴穴位保健法
附录二
(1)十四经脉正面分布示意图
(2)十四经脉背面分布示意图
(3)十四经脉侧面分布示意图
(4)人体正面折量法
(5)人体侧面折量法
(6)人体背面折量法
(7)手部反射区
(8)手部全息穴
(9)左手掌心
(10)手背治疗点
(11)足底反射区
足内侧反射区
足外侧反射区
足背部反射区
参考文献
第一节 经络系统
第二节 十四经脉的循行
第三节 全身常用穴位
第四节 头部全息穴
第五节 面部全息穴
第六节 耳部全息穴
第七节 手部全息穴
第八节 脚部反射区
第九节 按摩穴位手法
第十节 刺激穴位方法
第十一节 全身保健按摩
第二章 百病按摩法
第一节 内科
1.动脉硬化
2.冠心病
3.心律失常
4.中风后遗症
5.高血压
6.低血压
7.高脂血症
8.痛风
9.糖尿病
10.肥胖症
11.消瘦症
12.感冒
13.咳嗽
14.哮喘
15.肺结核
16.食欲不振
17.呃逆
18.呕吐
19.胃下垂
20.胃炎
21.胃与十二指肠溃疡
22.胆石症
23.肝炎
24.便秘
25.腹泻
26.甲状腺功能亢进
27.失眠
28.贫血
29.眩晕
30.耳鸣
31.多汗症
32.浮肿
第二节 外科、伤科
1.面瘫
2.头痛
3.落枕
4.肩周炎
5.颈椎病
6.腱鞘炎
7.网球肘
8.三叉神经痛
9.肋间神经痛
10.腰痛
11.腰椎间盘突出症
12.坐骨神经痛
13.关节炎
14.膝痛
15.足跟痛
16.帕金森病
17.骨质疏松症
18.痔疮
19.脱肛
第三节 妇科、儿科
1.月经不调
2.痛经
3.盆腔炎
4.不孕症
5.性冷淡症
6.怕冷症
7.更年期综合征
8.小儿感冒
9.小儿咳嗽
10.小儿哮喘
11.小儿营养不良
12.小儿腹泻
13.小儿遗尿症
第四节 皮肤科
1.脱发
2.雀斑
3.痤疮
4.皮肤瘙痒
5.湿疹
6.荨麻疹
7.神经性皮炎
8.牛皮癣
第五节 五官科
1.眼睛疲劳
2.近视眼
3.老花眼
4.白内障
5.青光眼
6.麦粒肿
7.口腔炎
8.扁桃体炎
9.咽炎
10.牙痛
11.鼻炎
12.鼻出血
13.中耳炎
第六节 泌尿科
1.遗精
2.早泄
3.勃起障碍
4.尿频
5.膀胱炎
6.慢性肾炎
7.泌尿系结石
8.前列腺增生
第七节 其他
1.全身疲劳
2.嗜睡症
3.健忘症
4.焦虑症
5.忧郁症
6.植物神经失调症
7.老年性痴呆症
附录一
第一节 全身最强穴位
第二节 左手新穴位
第三节 按摩手掌疗法
第四节 指甲按压穴位疗法
第五节 手部贴锡纸疗法
第六节 手部贴辣椒籽疗法
第七节 揉搓脚趾疗法
第八节 叩击脚底保健法
第九节 湿布敷贴穴位保健法
附录二
(1)十四经脉正面分布示意图
(2)十四经脉背面分布示意图
(3)十四经脉侧面分布示意图
(4)人体正面折量法
(5)人体侧面折量法
(6)人体背面折量法
(7)手部反射区
(8)手部全息穴
(9)左手掌心
(10)手背治疗点
(11)足底反射区
足内侧反射区
足外侧反射区
足背部反射区
参考文献
穴位按摩保健法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