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突破了苏联教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从教学论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的性质出发,对原有的教学理论体系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与创造,设计出了教学论的三大板块体系,即“教学原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
本书的设计的撰写还特别注意到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正确地实行古今中外法。古今中外法是毛泽东同志提倡的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科学研究方法。早在20世纪40年代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他就提倡研究革命理论、研究历、研究现状。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又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些思想也适用于教学理论的研究。在本书中,我们反对搞历史虚无主义,反对一概排外,并通过分析、比较来继承和借鉴中国古代和外国现代的教学理论和经验。同时我们也明确意识到,无论“古”的和“外”的东西多么好,继承和借鉴多么必要,都应以“今”、“中”为主,并且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创造。二是把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教学论是一门理论科学,更是一门应用科学。对教学理论的研究固然要全面、深入、系统,但其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
目录
目录
第一编 教学原理
第一章 教学论的逻辑起点及方法论基础
第一节 教学概念的界定
西方英语国家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
苏联和东欧国家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
我国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
“教学”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教学论的逻辑起点和逻辑体系
逻辑起点
对教学论逻辑起点的思考
教学论的逻辑体系
第三节 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教学论研究与哲学
教学论与系统科学
教学论与心理科学
教学论与其他相邻学科
第二章 教学论的几大争鸣问题
第一节 有关教学目的问题的争鸣
教学目的理论的历史渊源
对教学目的的讨论
当代教学目的理论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有关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及地位问题的争鸣
师生关系及地位问题的历史渊源
我国对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及地位问题的讨论现状
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地位和关系问题的研究趋势
第三节 有关教学原则问题的争鸣
有关教学原则理论的历史渊源
有关教学原则的一些理论问题
现代对教学原则内容的具体研究
我国教学理论界对教学原则问题的争论
教学原则理论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第三章 教与学的过程
第一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要素及阶段分析
对教学过程概念的分析
教学过程的功能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及其矛盾运动
教学过程的阶段
第二节 教学过程本质的研究
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各种观点评介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当代教学过程理论研究的趋势
注重多维度的研究
注重对学习过程的研究
第四章 现代国外教学论流派
第一节 行为主义的教学论思想
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教学理论
第二节 认知学派的教学论思想
布鲁纳的结构教学理论
奥苏伯尔的同化教学理论
第三节 人本主义的教学论思想
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
合作教育学中的新师生观
第二编 教学模式
第五章 教学模式概述及历史沿革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界说
教学模式的结构
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功能
第二节 古代、近代教学模式的发展
孔子及《学记》的教学模式思想
朱熹的教学模式思想
西方古代的教学模式思想
夸美纽斯教学模式
赫尔巴特教学模式
第三节 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
杜威实用主义教学模式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
凯洛夫教学模式
第六章 当代国外教学模式评介
第一节 着眼于认知发展的教学模式
范例教学模式
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教学模式”
加涅教学模式
掌握教学模式
第二节 着眼于非理性主义的教学模式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暗示教学模式
第三节 着眼于探究的教学模式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
萨奇曼探究训练教学模式
兰本达“探究—研讨”教学模式
第七章 中国当代教学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第一节 教改实践中对教学模式的若干尝试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八字”教学模式
六因素(课型)单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
尝试教学模式
“尝试回授—反馈调节”教学模式
第二节 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由单一性教学模式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发展
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第三编 教学活动
第八章 教学目标的设立
第一节 教学目标概念
教学目标的概念
教学目标的功能
第二节 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
第三节 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立
设立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
第九章 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一节 动机的重要性
第二节 动机形成的理论
麦克雷格的X理论和Y理论
休金娜的认识兴趣理论
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第三节 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
让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地获取知识
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内容与作业,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感
让学生自编习题,主动探索学习规律
不轻易打“不及格”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参与评价,在自我评价中增强学习动因
让学生自拟学习计划,生动活泼地发展个性
第十章 教学方法的运用
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分类
有关教学方法分类的不同观点
对教学方法分类的科学方法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
各种教学方法使用的范围和效果
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条件
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运用
科学地组织提问
巧妙地运用教学艺术
第十一章 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功能和历史发展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和功能
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第二节 班组授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的基本特点
课的类型和结构
第三节 我国目前对改进教学组织形式的一些探索
分层递进教学
师生合作教学
第十二章 教学环境的创设与优化
第一节 教学环境概述
教学环境概念
教学环境的组成要素
第二节 教室物理环境的创设
教室设计
坐位模式
班级规模
第三节 教室心理环境的创设
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的创设与优化
优化师生人际关系的策略
第十三章 教学评价及其方法与实践
第一节 教学评价的方法体系
适合各类教学活动的教学评价形式
成绩评价中的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
多种水平的形成性评价
个体内差异的评价
分阶段总结性评价
主要的评价方法及评价工具
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
学生综合发展手册
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实践过程
教学评价的对象与主体
教学评价的目标系统
教学评价的范围
教学评价的组织实施
第三节 教学评价与自我教育、个性形成和教学指导
教学评价与自我教育
教学评价与个性形成
教学评价与教学指导
附:主要参考书目
第一编 教学原理
第一章 教学论的逻辑起点及方法论基础
第一节 教学概念的界定
西方英语国家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
苏联和东欧国家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
我国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
“教学”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教学论的逻辑起点和逻辑体系
逻辑起点
对教学论逻辑起点的思考
教学论的逻辑体系
第三节 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教学论研究与哲学
教学论与系统科学
教学论与心理科学
教学论与其他相邻学科
第二章 教学论的几大争鸣问题
第一节 有关教学目的问题的争鸣
教学目的理论的历史渊源
对教学目的的讨论
当代教学目的理论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有关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及地位问题的争鸣
师生关系及地位问题的历史渊源
我国对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及地位问题的讨论现状
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地位和关系问题的研究趋势
第三节 有关教学原则问题的争鸣
有关教学原则理论的历史渊源
有关教学原则的一些理论问题
现代对教学原则内容的具体研究
我国教学理论界对教学原则问题的争论
教学原则理论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第三章 教与学的过程
第一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要素及阶段分析
对教学过程概念的分析
教学过程的功能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及其矛盾运动
教学过程的阶段
第二节 教学过程本质的研究
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各种观点评介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当代教学过程理论研究的趋势
注重多维度的研究
注重对学习过程的研究
第四章 现代国外教学论流派
第一节 行为主义的教学论思想
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教学理论
第二节 认知学派的教学论思想
布鲁纳的结构教学理论
奥苏伯尔的同化教学理论
第三节 人本主义的教学论思想
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
合作教育学中的新师生观
第二编 教学模式
第五章 教学模式概述及历史沿革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界说
教学模式的结构
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功能
第二节 古代、近代教学模式的发展
孔子及《学记》的教学模式思想
朱熹的教学模式思想
西方古代的教学模式思想
夸美纽斯教学模式
赫尔巴特教学模式
第三节 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
杜威实用主义教学模式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
凯洛夫教学模式
第六章 当代国外教学模式评介
第一节 着眼于认知发展的教学模式
范例教学模式
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教学模式”
加涅教学模式
掌握教学模式
第二节 着眼于非理性主义的教学模式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暗示教学模式
第三节 着眼于探究的教学模式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
萨奇曼探究训练教学模式
兰本达“探究—研讨”教学模式
第七章 中国当代教学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第一节 教改实践中对教学模式的若干尝试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八字”教学模式
六因素(课型)单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模式
尝试教学模式
“尝试回授—反馈调节”教学模式
第二节 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由单一性教学模式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发展
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第三编 教学活动
第八章 教学目标的设立
第一节 教学目标概念
教学目标的概念
教学目标的功能
第二节 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
第三节 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立
设立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
第九章 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一节 动机的重要性
第二节 动机形成的理论
麦克雷格的X理论和Y理论
休金娜的认识兴趣理论
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第三节 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
让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地获取知识
让学生当“小老师”,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内容与作业,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感
让学生自编习题,主动探索学习规律
不轻易打“不及格”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参与评价,在自我评价中增强学习动因
让学生自拟学习计划,生动活泼地发展个性
第十章 教学方法的运用
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分类
有关教学方法分类的不同观点
对教学方法分类的科学方法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
各种教学方法使用的范围和效果
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条件
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运用
科学地组织提问
巧妙地运用教学艺术
第十一章 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功能和历史发展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和功能
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第二节 班组授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的基本特点
课的类型和结构
第三节 我国目前对改进教学组织形式的一些探索
分层递进教学
师生合作教学
第十二章 教学环境的创设与优化
第一节 教学环境概述
教学环境概念
教学环境的组成要素
第二节 教室物理环境的创设
教室设计
坐位模式
班级规模
第三节 教室心理环境的创设
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的创设与优化
优化师生人际关系的策略
第十三章 教学评价及其方法与实践
第一节 教学评价的方法体系
适合各类教学活动的教学评价形式
成绩评价中的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
多种水平的形成性评价
个体内差异的评价
分阶段总结性评价
主要的评价方法及评价工具
教学评价的组织形式
学生综合发展手册
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实践过程
教学评价的对象与主体
教学评价的目标系统
教学评价的范围
教学评价的组织实施
第三节 教学评价与自我教育、个性形成和教学指导
教学评价与自我教育
教学评价与个性形成
教学评价与教学指导
附:主要参考书目
现代教学论基础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