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凹文集:天赐格言

副标题:无

作   者:凸凹

分类号:

ISBN:978754772508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天赐格言》系*名作家凸凹几年来创作的的小 品文精选集。其中很多文章在文坛和读者中都具有广 泛的影响。
笔者的小品,不是有目的的创作,而是生活的触 动、外物的启发、心绪的碰撞、灵光的乍现和梦境的 留痕,所以,一切都是自然的产生,是“率性之思” 。
因为“率性”,所以不讲章法、不讲措辞,而是 心到笔到,保持原始样貌,毛茸茸的,有在场感。即 便是满册的文字中多有趣味与识见、甚至不乏格言的 真相,也都是承蒙天地、时空、人间和生活所赐,不 敢自矜。

【作者简介】
凸凹,本名史长义,散文家、小说家和文艺批评家。1963年4月17日生,北京房山佛子庄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文联理事、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北京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作协散文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房山区文联主席。 创作以小说、散文、文学评论为主,已出版*作逾30部。出版和发表作品700余万字,被评论界誉为继浩然、刘绍棠、刘恒之后,北京农村题材创作的代表性作家。近60篇作品被收入各种文学年鉴、选本和大中学教材,作品获省级以上文学奖30余项,其中,长篇小说《大猫》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提名奖,《玄武》获北京市建国六十周年文艺评选长篇小说头奖和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散文集《以经典的名义》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散文《感觉汪曾祺》获第二届汪曾祺文学奖金奖,散文《山石殇》获第四届老舍散文奖,散文《大地清明,故乡永在》获第十届十月文学奖,散文《母亲无过》获首届中国“新经验散文奖”,散文《禅意丹霞山》获第二届全球华文大赛奖,《天赐厚福》获第二届“四小名旦”全国青年文学奖特别奖,《呃,有一个女孩》获第三届全国青年文学奖,《布鞋》获《中国作家》散文奖,《四爷》、《后的凝视》分获第三届、第二十届全国报纸副刊文艺作品金奖;短篇小说《飞蝗》获国务院救灾委员会灾异题材征文一等奖;文学评论《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的文化精神》、《门外剧谭》获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获北京市“德艺双馨”文艺家和全国文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目录

自序错过的风景适得其所鱼鳔之思文可养肝“相呴”之美人的日子牙疼的感觉是向上的身份的共识经验之果生命在字词中提升厮守一久,情意必淡自欺欺人的祭扫生日与忧伤相伴爱情要顺时而生庄重地解渴,儿戏地喝辩证的存在卑微的起点不鄙小节庄重与轻浮现实中的“补药”怜惜童心俗中之雅让人生敬拿放之道酒后能文否性情之言不仅仅真艺术不能一味产业不适者,难生存无痛之“痛”不迷本性以“逃离”为生远离门户不被左右“只有思考过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书生情怀”抵抗躁动“旁观者”的智慧幻想,自主的乐趣警惕“意图”意外之言共鸣不迷之“迷”人被文物收藏从口味可以识人风吹不动固本之木学会“轻蔑”朴实的力量要做爱,不要战争顺生疚而怨道德沦为玩具朴素为上梦身体不仅仅属于自己反抗文字出自血泪人一老,就理性写作,是为了抵抗在现实中的无力好的读物,都是深入浅出文字中的爱情分享幸福,俭与奢是一样的没有了欲望,一如死发现之旅爱的艺术“奴在心”之悲牙痛关乎精神碎思为内心需要执笔惯性的力量“滥用”之害鲁迅不朽所谓风格,就是忘记了一切的风格惦念菜蔬爱的传递生命葆以敬意福由心生书生小语书法之美,在乎人美品读加缪世风不古:打狗也不看主人文之贱,早有来路大爱,存于细节做人与做文现代艺术,不懂之懂“女人若没有肥臀,就像村庄没有教堂”率性之思“过度阐释”家族生活的支撑情感的往来,弥足珍贵吏治,应该是文化之治“相对”的力量芸芸众生,都有自己的位置“大树”的阴影文学虽然是小道,却可以成就自我诗人与农民,一同追问生存的理由“两脚兽”只信“曹公笔”水价的不同,在于盛水的器皿不同即便是“破五”,也要收敛豪奢与狂童心是一种能量心霾可疑的“安详”人赐福不如天赐福直觉因重复而生打趣,消减“严肃”的意义何必有名小说,未必不“历史”宝物艺术至上,缘于有梦清明时节野菜香文艺家的两个“立言”爱吾老以致人之老文学关乎世道人心中正之论与矫枉过正形而上与形而下无序之思其实有序不妥协的文心成功与成人重叠的瞭望温润酸菜,不仅仅是一种口味道理永远是新的学会释然什么人写,也是至关重要的阅读,有自主的推动力土里拣金信仰的反面荒诞入梦硬币的两面生活的“错位”抵抗虚妄女作家的勇气文人的分类成就伟大要有好友相助生活之乐在于懂得“留白”精神的发源地勿轻谈“圭臬”朱光潜的自知可怕的,是找不到自我浅易之书未必浅Manners的力量人生的格局造就了艺术的格局永不过时的鲁迅巨奸之雅在于“小休”真佛只讲家常话从看“热闹”入门文人存在的证明顺乎自然,乃安魂之道无名小鸟与狗复杂的感念生命游记毛姆,在游记中放任想象激情的底色因为文学,外边的待遇可有可无自设的价值尺度美景能唤回童心头疼与口疾文人阅世的两种视野雾与霾的不同老家的豆腐语言的张力情感的“错位”天地万物都是互依的存在与药和老逗趣狗一旦会说话,就是人生活的“门槛”散文,要敬畏文字诸种意识的核心创作与批评伟人与吸烟狼与羊不可同席情境不同,字义就不同为爱犬做赋行孝与感恩棍棒下的性情女人好美衣,自古不易团聚与素食母亲的直觉小语丝不能重叠的画面幸福的真相习惯养成道德不迷失自我一味“趣味”,一如“死”床上多思犬赋人形“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当境厌境,离境羡境凡常的花朵要本分地开温暖是看不见的大力入世的信奉踏青小识文学,在人神之间女性的利器无边界之思人一老,就活得淡然过度的热情让人轻向往激情“獭祭”之物另一种写作真相杀手也温柔女人老,但赞美年轻既然是偶像,就要永远站立因为纯粹,所以诀别谈自身,也是在谈人类既学问,也文思纵横难掩旧痛天赐格言作品与记忆所谓听取批评,不过是要听赞美把握当下妃子有格“极高明而道中庸”大师之愚

【精彩书摘】
不迷之“迷” 昨晚在刺猬河边遛狗。
两岸坐满了垂钓的人。
地面温度已到了三十六摄氏度,人们以这种方式 避暑,因为垂钓需静心,“心静自然凉”,他们可以 把暑热暂时忘却。
然而狗也热,一心想到河里去游泳,几经阻拦未 果,终于入河,搅起一圈圈涟漪。
垂钓者颇不悦,认为河里一出现狗,就再也钓不 着鱼了。因为“是猫沾腥,是狗吃肉”,鱼对狗有天 然的恐惧,所以狗出现在河边,是钓者的凶兆。我说 ,你们的目的又不是鱼,而是享受钓,鱼非鱼岂不是 一样?他们说,是钓者,眼里就有鱼,即便不仅仅是 为了鱼。
既然谈不拢,也就不再客气,任爱犬畅游。因为 鱼是公共的,而狗是自己的。
每次遛狗,我都穿着一件乡下屠夫常穿的白纱布 褡裢,腋下开口,露浓密腋毛,仅靠布攀连接,且为 了防止爱犬溺水,手里掌一长长竹竿,做派有蛮者之 风。他们便有所顾忌,怯于争执,只是无奈地摇头。
但我分明听到他们低声嘟囔道——狗也就算了,可恨 的是人,手里晃悠着一支破竹竿,“竿”通“赶”, 把鱼都赶走了,还钓什么钓?养狗的都霸道。
回程的路上,我想,钓尽管钓就是了,还讲什么 似是而非的迷信? 我的祖父和父亲,都钓过鱼,做过猎人,在渔猎 活动中,也都染上了迷信的习性。从他们身上我知道 ,迷信与渔猎者天然相伴,并且在此基础上,产生了 无数预兆和巫术。所以,渔猎活动,并不像城里人所 想象的那样洒脱,其中有太多的禁忌。
譬如—— 他们认为与有眼疾者、顽劣者和妇女相遇,就是 不祥之兆。所以,猎人每逢出猎,先要前后左右观望 ,一旦发现上述这些人,就要躲避,或转道而行。如 果某妇人斜刺里出现,躲闪不及,只好打道回府。一 些心地善良的人,知其忌讳,会主动回避,让猎人感 激。
譬如—— 路遇空车,或劈柴车,被认为是对狩猎不利;相 反,如果大车里装满了谷物、货品,乃至干草,则认 为是好兆头。如遇拉棺材的车,则更是上上大吉,因 为棺材是装尸的,尸通“实”,预示着满载而归。这 个说法,甚至影响了其他的行为,比如娶亲、出行。
遇到出殡人群,不仅不是晦气,反而认为“棺”通“ 官”,后代就有官运,走路就有官道,通畅而平安。
相反,遇到娶亲的队列,就大不吉,因为“冲喜。所 以,别人家娶亲时,你不要出远门,要到他的场面上 喝喜酒,这叫沾喜、沾仙气。自家迎娶时,如遇同样 的阵势,要迅速往地面上扔事先预备好的顶针或瓷碗 ,以对抗妨碍。
又譬如—— 如果狩猎途中听到乌鸦、猫头鹰和蝙蝠的鸣叫, 则认为是不祥之兆,就要处处小心。如果第一枪打偏 了,第一条鱼没咬钩,就预示着这次渔猎活动不会有 好结果,不如及早收场。如果一头猎物,屡打不中, 或者即便捕到,也自行逃脱,就不要打了,因为它已 修炼成仙,不可冒犯,如果执意穷追,会危及猎人的 生命。我父亲曾紧盯过一只雪狐,枪总是打不准,就 用地夹,狐狸被夹住之后,自己咬断了腿逃走,在即 将被追上的时候,又放出恶屁,他就大为惊骇,认为 遇到了狐仙,就主动放生。后来父亲患癌症过早离世 ,在zui后的日子里,他反复叨念,说自己得罪了狐 仙,它索命来了。
还譬如—— 钓鱼的人身边的水桶往往是空的,因为他们承继 了一个古训,装鱼的桶在未钓得第一条鱼之前,不要 盛水,鱼一得水,就跑掉了。还有,狩猎的人,一般 不亲自解剖猎物,因为猎物的灵魂会给猎人的眼睛里 留下记号——凶光,以昭示给后来的同类。乡下人常 说的,杀气太重的人不适合当猎人,或许就是从这里 而来。
追寻迷信和禁忌的形成原因,是不难的。因为渔 猎,是先民的一种生存活动,在那种原初的条件下, 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极为低下,每当遇到 或听到用自己的知识难以解释的事物及现象,自然要 托付给神怪、灵异等冥冥中的力量,从而编造出虽然 荒谬却言之凿凿的解释,热心聆听者又结合自己的亲 身经历予以补充和证实,神秘文化就越来越发达了。
而渔猎者又与一般的先民不同,他们更直接、更深入 地进入大自然的内部,更有现场的感受。譬如一个猎 人只身在森林里过夜,漆黑又寂静的周围环境会让他 恐怖异常,而当他听到那在森林峡谷中迂回不已的野 兽啸叫,自然会把它当作是某种怪物发出的声音,并 把附近野兔跳跃时弄出的窸窣,认为是怪物走近的脚 步。特殊品种的叫声,如乌鸦、蝙蝠、猫头鹰,凄哀 如哭,让猎人顿感战栗,以为是妖魔现身,大难降临 。所以,种种神秘现象的描述和种种奇异感受的传播 ,都是来自渔猎者——首先将林妖形象传到人间者, 就是猎人,首先发现“美人鱼”者,就是渔夫。
P85-88

  • 书名凸凹文集:天赐格言
  • ISBN9787547725085
  • 作者凸凹
  •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原同心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6-01
  • 印刷时间2017-06-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
返回顶部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凸凹文集:天赐格言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