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最近二十年来的中国艺术可以划出两条分界线:“八五新潮”和“八九
后艺术”。如果说前者属于现代主义的补课,那么后者已代表当代艺术的开
始。然而,艺术批评并不会滞留在时间所划分的区域中,任何时候,它都应
当提出具有深刻意义的文化问题,并且超越那种远距离的文化批判。这本对
话集中,批评家和艺术家各自都回归了思想者的位置,针对艺术与意义、时
代与环境、文化与身份、精神与人格等问题,以其道义感、责任心和“面对
问题本身”的批判精神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同时也体验到思考的幸福。
目录
引言1)
置身“八九后艺术”(1991)
背景说明
“八九后艺术”界说
艺术家的状态
艺术创作的状态
艺术批评的状态
作为当代中国的艺术家(1992—1993)
背景说明
前卫性与本土化
“八九后艺术”的三种倾向
精神推进与样式主义
知识分子
中国的批评家
语言的连接
如何切入当代
批判意识
西南的艺术家
生命体验
国际接轨与流通
.后现代
个体在当代的意义
今日状态
内心的力量
家园感
面对文化困境的选择
表现的泛滥
流行文化与艺术
经验的当代性
个人感受力
前卫艺术
“八五新潮”十年祭(1995)
背景说明
回头看“八五新潮”
“八九后艺术”境遇
国际化问题
个人经济与文化境遇(1996)
背景说明
艺术的上下文
创作生长性
将错就错
作品意义的产生
差异与固守
90年代雕塑状态(1995-1996)
背景说明
现代主义已成为传统
艺术应该回到人本
多标准的时代
形式主义与样式专利
选择与转换的重要性
艺术运转机制
重新理解道器关系
当代艺术中的思维智慧
前卫性与雕塑创作
观念的呈现
精神的不可替代性
艺术是一种生长
沉重的虚无感
平和与真实
有个性才有创造力
在发生中发现
城市雕塑问题
艺术体制与公共性
设置挑战性
地域、历史与绘画创作(1997)
背景说明
新潮反思
形式自主性
个体意识与启蒙主义
样式化的危险
未完成的当代艺术
艺术家的身份
个人身份与中国经验
水墨情结与深度追求
东方文化意识
架上绘画的观念性
媒材的诱导
中国艺术的国际策略(1998)
背景说明
文化与质量正面临考验
国际策略、现代化与中国艺术
当代性:文本与语境的互动
观念艺术与生存价值(1999)
背景说明
身份问题
当代人格取向
在问题中思考问题
多元化是人的自由
艺术与权力
编后记
置身“八九后艺术”(1991)
背景说明
“八九后艺术”界说
艺术家的状态
艺术创作的状态
艺术批评的状态
作为当代中国的艺术家(1992—1993)
背景说明
前卫性与本土化
“八九后艺术”的三种倾向
精神推进与样式主义
知识分子
中国的批评家
语言的连接
如何切入当代
批判意识
西南的艺术家
生命体验
国际接轨与流通
.后现代
个体在当代的意义
今日状态
内心的力量
家园感
面对文化困境的选择
表现的泛滥
流行文化与艺术
经验的当代性
个人感受力
前卫艺术
“八五新潮”十年祭(1995)
背景说明
回头看“八五新潮”
“八九后艺术”境遇
国际化问题
个人经济与文化境遇(1996)
背景说明
艺术的上下文
创作生长性
将错就错
作品意义的产生
差异与固守
90年代雕塑状态(1995-1996)
背景说明
现代主义已成为传统
艺术应该回到人本
多标准的时代
形式主义与样式专利
选择与转换的重要性
艺术运转机制
重新理解道器关系
当代艺术中的思维智慧
前卫性与雕塑创作
观念的呈现
精神的不可替代性
艺术是一种生长
沉重的虚无感
平和与真实
有个性才有创造力
在发生中发现
城市雕塑问题
艺术体制与公共性
设置挑战性
地域、历史与绘画创作(1997)
背景说明
新潮反思
形式自主性
个体意识与启蒙主义
样式化的危险
未完成的当代艺术
艺术家的身份
个人身份与中国经验
水墨情结与深度追求
东方文化意识
架上绘画的观念性
媒材的诱导
中国艺术的国际策略(1998)
背景说明
文化与质量正面临考验
国际策略、现代化与中国艺术
当代性:文本与语境的互动
观念艺术与生存价值(1999)
背景说明
身份问题
当代人格取向
在问题中思考问题
多元化是人的自由
艺术与权力
编后记
与艺术对话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