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口腔颌面创伤呈逐渐上升趋势,而且创伤的类型更复杂、程度更严重。口腔颌面部由于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殊性,在创伤救治过程中,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创伤有所不同。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加之医疗器械和辅助检查手段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人们在认识和诊治口腔颌面创伤方面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口腔颌面创伤学一书吸取了近年来颌面创伤领域产生的新理论和发明的新技术,同时也含盖了边缘学科一些知识。该书包括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早期诊治和晚期修复,共二十一章,约35万字,插图300余幅,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该书还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如创伤和修复病理学,坚强内固定技术在颌面创伤学中的应用,颌面部陈旧骨折错位愈合的截骨整形,颌面部骨缺损、畸形的整复等。
本书适用于口腔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放射科医师以及口腔医学专业的实习医生、研究生、进修生等参考。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创伤概述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流行病学
一 发病率、年龄及性别比
二 致伤原因
三 致伤原因与创伤性质的关系
四 局部解剖与创伤的关系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特点
一 表面伤情与实际伤情不完全一致
二 清创缝合的时限放宽
三 易伴发其他部位创伤
四 颌骨上的牙齿在创伤时利弊兼具
五 易发生窒息
六 影响进食和口腔卫生
七 易发生感染
八 易遗留面部畸形
九 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组织学特性
十 口腔颌面部战伤特点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创伤的分类
一 按创伤原因区分
二 按创伤部位区分
三 按创伤后皮肤和粘膜是否完整区分
四 按创伤程度区分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创伤治疗的发展简史和最新进展
第二章 创伤和修复病理学
第一节 微生物菌丛
一 呼吸道
二 口腔
三 肠道
第二节 软组织
一 皮肤创伤
二 面部烧伤
三 皮肤移植
四 肌肉
五 脂肪组织
第三节 骨组织
一 骨折类型
二 骨愈合
三 骨折并发症
四 骨移植
五 软骨
六 软骨移植
第四节 涎腺组织
第五节 神经移植
第六节 异物的组织反应
一 异物种植的原因
二 组织病理学
三 事故性金属异物种植
四 外科种植
第三章 口腔颌面创伤病员的检查
第一节 伤史的采集
一 受伤时间和致伤原因
二 致伤物的方向、距离、速度和伤员的体位
三 伤后症状
第二节 伤员的检查
一 全身检查
二 局部检查
第四章 口腔颌面部创伤的X线检查
第一节 常用摄片位置
一 华氏位
二 铁氏位
三 柯氏位
四 颅底颏顶位
五 头颅侧位
六 下颌骨侧位
七 颞颌关节侧位
八 颧弓位片
九 汤氏位
十 颌骨后前位片
十一 下颌骨开口后前位片
第二节 体层摄影
一 上颌侧位体层片
二 上颌后前位体层片
三 下颌骨升支侧位体层片
第三节 造影检查
一 涎腺造影
二 颈动脉造影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断层检查(CT)
一 正常颅脑图像
二 正常眼眶图像
三 正常副鼻窦图像
第五节 颌面骨骨折的诊断
一 额眶区骨折
二 鼻窦区骨折
三 下颌骨骨折
第六节 颞颌关节强直
一 真性颞颌关节强直
二 假性颞颌关节强直
第七节 颌面部创伤的严重并发症
一 肺不张及肺气肿
二 颅脑创伤
第五章 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急诊处理
第一节 窒息
一 窒息的原因
二 窒息的病理生理
三 窒息的症状
四 窒息的急救
第二节 出血
一 指压止血
二 包扎止血
三 堵塞止血法
四 缝合止血法
五 结扎止血法
第三节 创伤休克
一 休克的临床表现
二 休克的治疗
第四节 创伤感染
第五节 伤员的包扎和运送
第六节 绷带包扎技术在颌面创伤救治中的应用
一 绷带包扎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及其选择应用
二 常用绷带包扎技术
第六章 颌面创伤与颅脑创伤
第一节 颅脑创伤学基础
一 颅脑创伤的分类
二 颅脑创伤的诊断
三 颅脑创伤的治疗原则
四 颅脑伤的一般治疗
五 颅脑创伤的手术治疗
第二节 几种特殊创伤
一 颅面伤
二 颌面颅底创伤
三 外伤性颈动脉破裂所致严重鼻衄
四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五 外伤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六 几种常见的颅脑创伤并发症与后遗症
第七章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涎腺导管、神经创伤
第一节 分类、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一 擦伤
二 挫伤
三 挫裂伤
四 刺伤
五 切割伤
六 撕伤
七 剁碎伤
八 咬伤
九 螫伤
第二节 口腔颌面软组织创伤的早期处理
一 冲洗创口
二 清理创口
三 缝合
第三节 各部位软组织创伤的处理特点
一 颊部创伤
二 唇部创伤
三 鼻部创伤
四 腭部创伤
五 舌创伤
六 眉、睑部创伤
第四节 涎腺创伤
一 病因和临床表现
二 诊断
三 治疗
第五节 神经创伤
第八章 牙及牙槽突损伤
第一节 牙及牙槽突损伤的分类
第二节 牙及牙槽突损伤的诊断步骤和治疗原则
一 询问病史
二 临床检查
三 X线检查
四 诊断
五 治疗原则
第三节 牙损伤
一 牙挫伤
二 牙移(脱)位
三 牙折
第四节 牙槽突损伤
一 临床表现
二 治疗
第五节 牙及牙槽突损伤的固定方法
一 Essig钢丝结扎固定法
二 “8”字栓结固定法
三 腭托-金属丝-弓杠夹板弹力牵引固定法
四 酸蚀复合体系固定法
五 牙弓夹板固定法
六 注意事项
第九章 上颌骨骨折
第一节 上颌骨的应用解剖及生理特点
一 上颌骨的骨性解剖特点
二 上颌骨的解剖生理特点
三 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第二节 上颌骨骨折的临床分型
一 Le FortⅠ型骨折
二 Le FortⅡ型骨折
三 Le FortⅢ型骨折
四 Robert改良的Le Fort骨折分类
第三节 上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 上颌骨骨折临床表现
二 上颌骨骨折的诊断
第四节 上颌骨骨折的治疗
一 骨折复位
二 骨折固定
第五节 上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注意事项
第六节 眶底骨折
一 眶底骨折的分类
二 眶底骨折的临床表现
三 眶底骨折诊断
四 眶底骨折的治疗
五 眶底骨折的并发症
第十章 下颌骨骨折
第一节 下颌骨的解剖和生理
一 外形
二 主要内部结构
三 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四 运动下颌的肌肉及其血供、神经和功能
五 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第二节 下颌骨骨折的分类
一 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
二 按骨折性质分类
三 按有无牙齿存在分类
四 按骨折部位分类
五 按骨折线的方向和角度分类
六 髁状突骨折的分类
第三节 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 临床表现
二 下颌骨骨折的诊断
第四节 下颌骨骨折的治疗
一 下颌骨骨折的复位方法
二 下颌骨骨折的固定方法
三 髁状突骨折的治疗
第十一章 颧骨颧弓骨折
第一节 颧骨颧弓的解剖与生理特点
第二节 颧骨颧弓骨折分类
一 〓(1960)分类法
二 Powe(1968)分类法
三 Krlight-North(1991)分类法
第三节 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特点和诊断
一 临床特点
二 诊断
第四节 颧骨颧弓骨折的治疗
一 颧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二 颧弓骨折的治疗方法
三 口外切开复位避免创伤面神经的措施
第十二章 鼻骨骨折
第一节 外鼻的应用解剖
一 骨部支架
二 软骨支架
三 浅层组织
四 血管与神经
第二节 鼻骨骨折类型
一 单侧塌陷性骨折
二 单侧塌陷对侧移位性骨折
三 双侧鼻骨下部骨折
四 双侧鼻骨塌陷粉碎性骨折
五 鼻根部横形断裂骨折
第三节 鼻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第四节 鼻骨骨折的检查和诊断
第五节 鼻骨骨折的治疗
一 麻醉
二 复位的方法
第十三章 口腔颌面部烧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烧伤的临床表现与分度
一 口腔颌面部烧伤的一般临床特点
二 颌面部烧伤深度的评估与分度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烧伤的急诊处理
一 初步检查和估计烧伤面积
二 静脉复苏
三 实验室检查
四 伤口的初步处理
五 口腔颌面部烧伤急诊处理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烧伤的一般治疗
一 全身治疗
二 烧伤护理和局部用药
第五节 口腔颌面区域不同部位烧伤的处理
一 面部烧伤的局部处理
二 眼部烧伤的处理
三 口唇烧伤的处理
四 外耳烧伤的处理
五 鼻烧伤的处理
六 头皮烧伤的处理
第六节 特殊原因烧伤
一 化学性烧伤
二 电烧伤
第七节 口腔颌面部烧伤晚期畸形及缺损的整复
一 面部瘢痕畸形的整复
二 口唇烧伤瘢痕的整复
三 眼部烧伤瘢痕畸形的整复
四 头皮烧伤后瘢痕缺损的整复
第十四章 颌面部冻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冻伤发生的原因与发病条件
一 寒冷或高湿
二 末梢血循环能力差
三 御寒措施不力
四 缺乏锻炼或活动
五 醉酒
六 缺氧
七 过度疲劳
八 饥饿或营养不良
九 患病或外伤
十 对寒冷刺激敏感
十一 医源性冻伤
十二 其他意外
第三节 冻伤的临床表现与分度
一 冻结性冻伤
二 冻疮
三 全身冻伤
第四节 颌面部冻伤的防治
一 颌面部冻伤的预防
二 颌面部冻伤的急救
三 颌面部冻伤的治疗
第十五章 口腔颌面部化学性复合伤
第一节 常见毒剂种类及化学性复合伤的特点
一 毒剂染毒创伤的特点
二 毒剂中毒合并创伤的特点
第二节 化学性复合伤的诊断
第三节 化学性复合伤的急救与治疗
一 毒剂直接合并创伤的救治原则
二 毒剂中毒合并创伤的救治原则
第十六章 口腔颌面部异物摘除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异物存留的原因
一 金属异物存留的原因
二 非金属异物存留的原因
第二节 颌面部异物存留的症状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异物存留的处理原则
一 异物摘除术的适应证
二 异物摘除术的禁忌证
三 异物摘除的手术时机
四 异物摘除术的手术原则
五 异位定位和摘除方法
第十七章 口腔颌面部创伤的并发症及防治
第一节 窒息
一 窒息的原因
二 临床表现
三 窒息的急救处理
第二节 吸入性肺炎
一 病因
二 吸入性肺炎的防治
第三节 继发性出血
第四节 火器伤性骨髓炎
一 发病原因
二 临床特点
三 预防及治疗
第五节 颞下颌关节强直
一 病理特点
二 临床特点
三 预防和治疗
第六节 颌骨错位愈合
第七节 口腔颌面创伤后的假关节和骨折延迟愈合
一 病因
二 治疗
三 预防
第八节 涎瘘
第九节 颌骨骨折后偏瘫
一 病因
二 症状和诊断
第十八章 口腔颌面创伤整复治疗基础
第一节 颌面部创伤整形基本原则
一 手术方案完善严谨
二 全身健康状况
三 手术时间的选择
四 充分与病员沟通
五 尽量保护和珍惜组织
六 严格无菌条件
第二节 皮肤移植
一 游离皮片移植
二 皮瓣移植
第三节 骨及软骨移植
一 骨移植
二 软骨移植
第四节 其他组织移植
一 真皮及脂肪移植
二 粘膜移植
三 筋膜移植
四 肌移植
五 神经移植
六 复合组织移植
七 代用品植入
第十九章 颌面部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的截骨整形
第一节 检查诊断
一 病史
二 临床检查
三 X线检查
四 模型研究
第二节 治疗计划
一 颅面骨折错位愈合的矫正设计
二 颌面骨折缺损畸形的矫治设计
三 软组织畸形的矫治设计
四 错〓畸形的矫治
第三节 不同类型畸形的矫治
一 上颌骨陈旧性骨折截骨矫治术
二 下颌骨陈旧性骨折截骨矫治术
三 下颌骨陈旧性骨折植骨矫治术
四 髁状突陈旧性骨折髁突摘除术
五 陈旧性髁状突骨折间接复位内固定术
六 颧骨陈旧性骨折截骨矫治术
七 颧骨陈旧性骨折植骨和去骨矫治术
第二十章 颌面骨缺损、畸形的整复
第一节 骨修复的生物学基础
一 骨再生
二 移植的免疫反应
第二节 颌骨整复的类型与临床应用
一 自体骨移植
二 异体骨移植
三 异种骨移植
四 异质材料的种植
第三节 植骨的基本要求
一 选择可靠的植骨源
二 争取做到充分复位
三 植骨床应有充足的血运和软组织
四 采用良好的植骨形式
五 争取有较大的植骨接触面
六 采用可靠的固定
七 必须采用有效的抗感染措施
第四节 下颌骨畸形、缺损的修复
一 下颌骨骨缺损修复的特殊性
二 骨移植前的准备
三 下颌骨植骨术
第五节 上颌骨骨折和畸形、缺损的修复
第二十一章 口腔颌面部缺损的赝复治疗
第一节 创伤上颌骨缺损的赝复
一 少数牙齿和上颌牙槽的缺损
二 一侧或大部分上颌骨缺损
三 双侧上颌骨缺损
第二节 创伤下颌骨缺损的赝复
一 下颌骨颏部缺损,植骨前后的赝复治疗
二 下颌骨一侧缺损植骨前后的赝复治疗
三 下颌骨全缺损植骨前后的赝复治疗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创伤概述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流行病学
一 发病率、年龄及性别比
二 致伤原因
三 致伤原因与创伤性质的关系
四 局部解剖与创伤的关系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特点
一 表面伤情与实际伤情不完全一致
二 清创缝合的时限放宽
三 易伴发其他部位创伤
四 颌骨上的牙齿在创伤时利弊兼具
五 易发生窒息
六 影响进食和口腔卫生
七 易发生感染
八 易遗留面部畸形
九 口腔颌面部创伤的组织学特性
十 口腔颌面部战伤特点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创伤的分类
一 按创伤原因区分
二 按创伤部位区分
三 按创伤后皮肤和粘膜是否完整区分
四 按创伤程度区分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创伤治疗的发展简史和最新进展
第二章 创伤和修复病理学
第一节 微生物菌丛
一 呼吸道
二 口腔
三 肠道
第二节 软组织
一 皮肤创伤
二 面部烧伤
三 皮肤移植
四 肌肉
五 脂肪组织
第三节 骨组织
一 骨折类型
二 骨愈合
三 骨折并发症
四 骨移植
五 软骨
六 软骨移植
第四节 涎腺组织
第五节 神经移植
第六节 异物的组织反应
一 异物种植的原因
二 组织病理学
三 事故性金属异物种植
四 外科种植
第三章 口腔颌面创伤病员的检查
第一节 伤史的采集
一 受伤时间和致伤原因
二 致伤物的方向、距离、速度和伤员的体位
三 伤后症状
第二节 伤员的检查
一 全身检查
二 局部检查
第四章 口腔颌面部创伤的X线检查
第一节 常用摄片位置
一 华氏位
二 铁氏位
三 柯氏位
四 颅底颏顶位
五 头颅侧位
六 下颌骨侧位
七 颞颌关节侧位
八 颧弓位片
九 汤氏位
十 颌骨后前位片
十一 下颌骨开口后前位片
第二节 体层摄影
一 上颌侧位体层片
二 上颌后前位体层片
三 下颌骨升支侧位体层片
第三节 造影检查
一 涎腺造影
二 颈动脉造影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断层检查(CT)
一 正常颅脑图像
二 正常眼眶图像
三 正常副鼻窦图像
第五节 颌面骨骨折的诊断
一 额眶区骨折
二 鼻窦区骨折
三 下颌骨骨折
第六节 颞颌关节强直
一 真性颞颌关节强直
二 假性颞颌关节强直
第七节 颌面部创伤的严重并发症
一 肺不张及肺气肿
二 颅脑创伤
第五章 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急诊处理
第一节 窒息
一 窒息的原因
二 窒息的病理生理
三 窒息的症状
四 窒息的急救
第二节 出血
一 指压止血
二 包扎止血
三 堵塞止血法
四 缝合止血法
五 结扎止血法
第三节 创伤休克
一 休克的临床表现
二 休克的治疗
第四节 创伤感染
第五节 伤员的包扎和运送
第六节 绷带包扎技术在颌面创伤救治中的应用
一 绷带包扎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及其选择应用
二 常用绷带包扎技术
第六章 颌面创伤与颅脑创伤
第一节 颅脑创伤学基础
一 颅脑创伤的分类
二 颅脑创伤的诊断
三 颅脑创伤的治疗原则
四 颅脑伤的一般治疗
五 颅脑创伤的手术治疗
第二节 几种特殊创伤
一 颅面伤
二 颌面颅底创伤
三 外伤性颈动脉破裂所致严重鼻衄
四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五 外伤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六 几种常见的颅脑创伤并发症与后遗症
第七章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涎腺导管、神经创伤
第一节 分类、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一 擦伤
二 挫伤
三 挫裂伤
四 刺伤
五 切割伤
六 撕伤
七 剁碎伤
八 咬伤
九 螫伤
第二节 口腔颌面软组织创伤的早期处理
一 冲洗创口
二 清理创口
三 缝合
第三节 各部位软组织创伤的处理特点
一 颊部创伤
二 唇部创伤
三 鼻部创伤
四 腭部创伤
五 舌创伤
六 眉、睑部创伤
第四节 涎腺创伤
一 病因和临床表现
二 诊断
三 治疗
第五节 神经创伤
第八章 牙及牙槽突损伤
第一节 牙及牙槽突损伤的分类
第二节 牙及牙槽突损伤的诊断步骤和治疗原则
一 询问病史
二 临床检查
三 X线检查
四 诊断
五 治疗原则
第三节 牙损伤
一 牙挫伤
二 牙移(脱)位
三 牙折
第四节 牙槽突损伤
一 临床表现
二 治疗
第五节 牙及牙槽突损伤的固定方法
一 Essig钢丝结扎固定法
二 “8”字栓结固定法
三 腭托-金属丝-弓杠夹板弹力牵引固定法
四 酸蚀复合体系固定法
五 牙弓夹板固定法
六 注意事项
第九章 上颌骨骨折
第一节 上颌骨的应用解剖及生理特点
一 上颌骨的骨性解剖特点
二 上颌骨的解剖生理特点
三 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第二节 上颌骨骨折的临床分型
一 Le FortⅠ型骨折
二 Le FortⅡ型骨折
三 Le FortⅢ型骨折
四 Robert改良的Le Fort骨折分类
第三节 上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 上颌骨骨折临床表现
二 上颌骨骨折的诊断
第四节 上颌骨骨折的治疗
一 骨折复位
二 骨折固定
第五节 上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注意事项
第六节 眶底骨折
一 眶底骨折的分类
二 眶底骨折的临床表现
三 眶底骨折诊断
四 眶底骨折的治疗
五 眶底骨折的并发症
第十章 下颌骨骨折
第一节 下颌骨的解剖和生理
一 外形
二 主要内部结构
三 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四 运动下颌的肌肉及其血供、神经和功能
五 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第二节 下颌骨骨折的分类
一 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
二 按骨折性质分类
三 按有无牙齿存在分类
四 按骨折部位分类
五 按骨折线的方向和角度分类
六 髁状突骨折的分类
第三节 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 临床表现
二 下颌骨骨折的诊断
第四节 下颌骨骨折的治疗
一 下颌骨骨折的复位方法
二 下颌骨骨折的固定方法
三 髁状突骨折的治疗
第十一章 颧骨颧弓骨折
第一节 颧骨颧弓的解剖与生理特点
第二节 颧骨颧弓骨折分类
一 〓(1960)分类法
二 Powe(1968)分类法
三 Krlight-North(1991)分类法
第三节 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特点和诊断
一 临床特点
二 诊断
第四节 颧骨颧弓骨折的治疗
一 颧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二 颧弓骨折的治疗方法
三 口外切开复位避免创伤面神经的措施
第十二章 鼻骨骨折
第一节 外鼻的应用解剖
一 骨部支架
二 软骨支架
三 浅层组织
四 血管与神经
第二节 鼻骨骨折类型
一 单侧塌陷性骨折
二 单侧塌陷对侧移位性骨折
三 双侧鼻骨下部骨折
四 双侧鼻骨塌陷粉碎性骨折
五 鼻根部横形断裂骨折
第三节 鼻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第四节 鼻骨骨折的检查和诊断
第五节 鼻骨骨折的治疗
一 麻醉
二 复位的方法
第十三章 口腔颌面部烧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烧伤的临床表现与分度
一 口腔颌面部烧伤的一般临床特点
二 颌面部烧伤深度的评估与分度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烧伤的急诊处理
一 初步检查和估计烧伤面积
二 静脉复苏
三 实验室检查
四 伤口的初步处理
五 口腔颌面部烧伤急诊处理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烧伤的一般治疗
一 全身治疗
二 烧伤护理和局部用药
第五节 口腔颌面区域不同部位烧伤的处理
一 面部烧伤的局部处理
二 眼部烧伤的处理
三 口唇烧伤的处理
四 外耳烧伤的处理
五 鼻烧伤的处理
六 头皮烧伤的处理
第六节 特殊原因烧伤
一 化学性烧伤
二 电烧伤
第七节 口腔颌面部烧伤晚期畸形及缺损的整复
一 面部瘢痕畸形的整复
二 口唇烧伤瘢痕的整复
三 眼部烧伤瘢痕畸形的整复
四 头皮烧伤后瘢痕缺损的整复
第十四章 颌面部冻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冻伤发生的原因与发病条件
一 寒冷或高湿
二 末梢血循环能力差
三 御寒措施不力
四 缺乏锻炼或活动
五 醉酒
六 缺氧
七 过度疲劳
八 饥饿或营养不良
九 患病或外伤
十 对寒冷刺激敏感
十一 医源性冻伤
十二 其他意外
第三节 冻伤的临床表现与分度
一 冻结性冻伤
二 冻疮
三 全身冻伤
第四节 颌面部冻伤的防治
一 颌面部冻伤的预防
二 颌面部冻伤的急救
三 颌面部冻伤的治疗
第十五章 口腔颌面部化学性复合伤
第一节 常见毒剂种类及化学性复合伤的特点
一 毒剂染毒创伤的特点
二 毒剂中毒合并创伤的特点
第二节 化学性复合伤的诊断
第三节 化学性复合伤的急救与治疗
一 毒剂直接合并创伤的救治原则
二 毒剂中毒合并创伤的救治原则
第十六章 口腔颌面部异物摘除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异物存留的原因
一 金属异物存留的原因
二 非金属异物存留的原因
第二节 颌面部异物存留的症状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异物存留的处理原则
一 异物摘除术的适应证
二 异物摘除术的禁忌证
三 异物摘除的手术时机
四 异物摘除术的手术原则
五 异位定位和摘除方法
第十七章 口腔颌面部创伤的并发症及防治
第一节 窒息
一 窒息的原因
二 临床表现
三 窒息的急救处理
第二节 吸入性肺炎
一 病因
二 吸入性肺炎的防治
第三节 继发性出血
第四节 火器伤性骨髓炎
一 发病原因
二 临床特点
三 预防及治疗
第五节 颞下颌关节强直
一 病理特点
二 临床特点
三 预防和治疗
第六节 颌骨错位愈合
第七节 口腔颌面创伤后的假关节和骨折延迟愈合
一 病因
二 治疗
三 预防
第八节 涎瘘
第九节 颌骨骨折后偏瘫
一 病因
二 症状和诊断
第十八章 口腔颌面创伤整复治疗基础
第一节 颌面部创伤整形基本原则
一 手术方案完善严谨
二 全身健康状况
三 手术时间的选择
四 充分与病员沟通
五 尽量保护和珍惜组织
六 严格无菌条件
第二节 皮肤移植
一 游离皮片移植
二 皮瓣移植
第三节 骨及软骨移植
一 骨移植
二 软骨移植
第四节 其他组织移植
一 真皮及脂肪移植
二 粘膜移植
三 筋膜移植
四 肌移植
五 神经移植
六 复合组织移植
七 代用品植入
第十九章 颌面部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的截骨整形
第一节 检查诊断
一 病史
二 临床检查
三 X线检查
四 模型研究
第二节 治疗计划
一 颅面骨折错位愈合的矫正设计
二 颌面骨折缺损畸形的矫治设计
三 软组织畸形的矫治设计
四 错〓畸形的矫治
第三节 不同类型畸形的矫治
一 上颌骨陈旧性骨折截骨矫治术
二 下颌骨陈旧性骨折截骨矫治术
三 下颌骨陈旧性骨折植骨矫治术
四 髁状突陈旧性骨折髁突摘除术
五 陈旧性髁状突骨折间接复位内固定术
六 颧骨陈旧性骨折截骨矫治术
七 颧骨陈旧性骨折植骨和去骨矫治术
第二十章 颌面骨缺损、畸形的整复
第一节 骨修复的生物学基础
一 骨再生
二 移植的免疫反应
第二节 颌骨整复的类型与临床应用
一 自体骨移植
二 异体骨移植
三 异种骨移植
四 异质材料的种植
第三节 植骨的基本要求
一 选择可靠的植骨源
二 争取做到充分复位
三 植骨床应有充足的血运和软组织
四 采用良好的植骨形式
五 争取有较大的植骨接触面
六 采用可靠的固定
七 必须采用有效的抗感染措施
第四节 下颌骨畸形、缺损的修复
一 下颌骨骨缺损修复的特殊性
二 骨移植前的准备
三 下颌骨植骨术
第五节 上颌骨骨折和畸形、缺损的修复
第二十一章 口腔颌面部缺损的赝复治疗
第一节 创伤上颌骨缺损的赝复
一 少数牙齿和上颌牙槽的缺损
二 一侧或大部分上颌骨缺损
三 双侧上颌骨缺损
第二节 创伤下颌骨缺损的赝复
一 下颌骨颏部缺损,植骨前后的赝复治疗
二 下颌骨一侧缺损植骨前后的赝复治疗
三 下颌骨全缺损植骨前后的赝复治疗
参考文献
口腔颌面创伤治疗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