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百花文学奖”前身为《小说月报》百花奖,创始于1984年,已连续举办三十余年,2015年升级为涵盖小说、散文奖项的百花文学奖。这一以遴选当代文学佳作为使命的奖项,历经三十余年,坚守承诺,初心不变,已在广大读者与作家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延续上届方式,经读者通过寄送纸质选票与在线投票两种方式评选出中篇小说奖十三部,短篇小说奖十二篇,开放叙事奖两名,小说新人奖两名。
《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获奖作品集》包括:《小说月报获奖作品集》《小说月报入围作品集》《小说月报原创版获奖作品集》《散文奖获奖作品集》四种,共七本。
《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获奖作品集》汇集了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获奖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2015-2016年度中国当代小说和散文创作的zui高水平。许多作品一经发表即在社会产生很大反响,或被多家刊物转载,或改编成影视剧。
作家队伍上,既有像王蒙、冯骥才、阿来、苏童、迟子建、叶广芩等这样的名家名篇,也有像葛亮、郝景芳等文坛新秀的力作,兼具艺术水准与人文情怀。
目录
《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小说月报获奖作品集》
中篇小说
阿 来 三只虫草
关注人,也要关注人的生存环境
刘建东 阅读与欣赏
人生的阅读课
王 蒙 奇葩奇葩处处哀
我要告诉你奇葩的故事
双雪涛 平原上的摩西
写作者都是幸运儿
石一枫 地球之眼
关于《地球之眼》
张 欣 狐步杀
不走套路,才有出路
尹学芸 士别十年
养小说就是养人物
裘山山 琴声何来
无法给出答案的故事
张 楚 风中事
结婚到底有多难?
迟子建 空色林澡屋
像雪花一样盛开
周李立 火山
你在岛屿上,你就该看看月亮
短篇小说
葛 亮 问米
命途
麦 家 日本佬
短篇小说和《日本佬》
刘庆邦 杏花雨
《杏花雨》回想
冯骥才 俗世奇人新篇
又冒出一群人
徐则臣 摩洛哥王子
与“摩洛哥王子”相遇
苏 童 万用表
关于《万用表》
东 西 私了
把虚构的权力交给人物
须一瓜 灰鲸
总有天窗为灵魂而开
弋 舟 出警
磨亮硬币的两面
范小青 谁在我的镜子里
现代之镜
郝景芳 北京折叠
我写的不是一个不存在的未来
任晓雯 浮生
用一枚枚浮子标志出旋涡的方向
《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小说月报入围作品集》
中篇小说
李清源 苏让的救赎
季栋梁 黑夜长于白天
滕肖澜 又见雷雨
申 剑 白衣胜雪
蔡 骏 老闺蜜的秘密一夜
叶广芩 扶桑馆
蒋 峰 翻案
胡学文 一曲终了
张抗抗 把灯光调亮
许春樵 麦子熟了
短篇小说
艾 玛 歧途
叶兆言 失踪的女大学生
陶丽群 母亲的岛
田 耳 金刚四拿
杨少衡 你没事吧
王祥夫 窗户人
方 方 云淡风轻
房 伟 中国野人
陈世旭 欢笑夏侯
鲁 敏 大宴
《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小说月报原创版获奖作品集》
短篇
叶弥 雪花禅
何大草 印红
中篇
叶广芩 苦雨斋
李铁 越狱
杨映川 马拉松
新人奖
钟二毛 无法描述的欲望
《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获奖作品集》:
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获奖作品
阿来 《士与绅的*后遭逢》
存朴 《我一生都在祈求安宁》
韩少功 《守住秘密的舞蹈》
李存葆 《龙城遐想》
李汉荣 《河流记——大地伦理与河流美学》
米兰 《一部书的留传》
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提名作品
阿微木依萝 《隐者或饮者》
安宁 《走亲戚》
陈鹏举《鲈乡笔记》
傅菲《山居》
耿立《匍匐在土》
黄永玉《一梦到西塘——悼王亨》
贾柯《只有春天》
雷平阳《乌蒙山记》
李金荣《玫瑰与酒香》
乔忠延《深藏在腊月里的乡愁》
石绍河《土地四种》
田瑛《未来的祖先》
熊育群《风过草原》
徐鲁《金上京九百年》
学群《牛粪本纪》
余光中《粉丝与知音》
赵瑜《那么孤单和彷徨》
周洁茹《夕阳码头》
【书摘与插画】
士与绅的*后遭逢
阿来
今天我来谈谈李庄,谈谈对李庄的感受。因为我知道宜宾市里和区里正在做李庄旅游的开发,其中*基础性的工作,就是研究李庄文化。那么也许我的这些感受,就可以作为一个案例,可以作为一个游客样本,作为有文化兴趣的游人的样本,看他来到李庄,希望看到什么,或者说,他来在了李庄,有关中国文化所产生的一些联想,所有这些也许都可以作为当地政府对李庄旅游开发跟文化开掘的参考。我不是旅游规划专家,所以,我作为一个有文化的游客,只是希望在这一点上对你们有所启发,这就是我愿意来此谈谈李庄的原因。
其实我这次也只是第二次来李庄。两个月前吧,还来过一次,那是*次。听说这个地方好多年了,读这个地方有关的资料、书籍,尤其是读我们四川作家岱峻的非虚构作品《发现李庄》,也有好多年,但不到现场,这种感受还是不够强烈。因为过去我们老是想,来到李庄的那些知识分子,如傅斯年、董作宾、李济、梁思成等这样一些人,他们是跟中国新文化运动相始终的这样的一代知识分子,如果只是讲他们如何进入到一个谁都没有预想到过的地方,在这个地方艰难存息,而且继续兢兢业业地从事使中国文化薪火相传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尤其是在抗战时期,中国文化面临巨大存续危机的时代——这样的工作更是具有非凡的意义。*次我来李庄时,便忍不住说了四个字,“弦歌不绝”。这是一个有关孔子的典故。《庄子》上说:“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绝。”这种精神当然是很伟大的。这一部分事迹,在今天李庄文化的开掘中,已汇集了相当丰富的材料,也有了较为充足的言说。
但我觉得,这并不能构成李庄文化的全部面貌,因为抗战时期,不同的学术机构、不同的大学,辗转到不同的地方,到桂林,到贵阳,到长沙,到昆明,到成都,到重庆……但在那些地方并没有产生像今天李庄这样有魅力的故事,那就说明这样的一种局面的形成情况并不是一个单向度的问题。就像今天讲在昆明的西南联大,怎么讲呢,大多还是像今天我们讲李庄那些外来的大知识分子的故事一样,讲他们如何在困难的条件下专注学问,如何在风雨飘摇的时势中不移爱国情怀,却很少讲出昆明跟西南联大、这个地方跟联合大学互相之间产生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也情有可原,因为那些机构大多在大的地方,在相对中心的城市,中央政府政令相对畅通的地方,所以与地方交互的故事,并不是那么多,尤其是他们跟当地民间各个阶层相互交往关系故事并不是特别多。
这其中好些地方我都去过。比如西南联大所在的昆明翠湖边,也曾在湖边曲折的街巷中怀想那些消逝了的一代知识分子的背影。
但为什么独独是李庄,一下子就在这么小的一个地方,来了这么多学术机构,而且,至少同济大学的到来,是由李庄的大户人家,也就是过去所说的有名望的乡绅们联名主动邀请来的?我觉得这里头一定是包含了某种有意味的东西,这个过程体现了某种特殊的价值,有特殊的意义存在。那这样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