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记载了博罗县石湾镇发掘出秦代重要古墓的详细过程和文物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作者个人研究工作的见解。
目录
引言
福缘善庆(代序)
第一章 铁场考古发现概述
第二章 铁场严屋铺河床的春秋铜甬钟(以下简称铁场甬钟)
第三章 铁场贝丘堆积遗存
一、苏岗“渡船头”贝丘堆积遗存
二、何屋岗贝兵堆积遗存
三、苏岗、何屋岗两处堆积遗存比较与内含时代信息
第四章 苏岗断崖层中保存遗物
一、苏岗断崖层各种遗物的分析
1.磨光石器
2.青铜斧、钺
3.青铜戈
4.青铜镞
5.陶器
6.陶器中釜、瓿与豆特征
7.豆器中保存符号、文字、手掌印
8.陶豆等器兴行链与其时代
9.陶豆保存文字中之时代信息
第五章 苏岗、宿岗、梅墩保存的墓葬遗物
一、墓葬与随葬器物的具体表现
1.宿岗秦汉竖穴土坑残墓(编号宿M5)
2.梅墩西汉竖穴土坑墓(编号梅MI)
3.苏岗东汉砖室墓(编号:苏M1-M4)
二、随葬器物分析
1.随葬陶器类
2.随葬陶明器类
3.随葬铜、银器类
4.墓砖表刻(或划书)符号、文字、手掌印纹
三、有关砖上符号、文字、手掌印纹的学术信息
四、墓葬、随葬器物时代信息和墓葬年代订定
第六章 墓葬填土中保存器物的价值含义
第七章 关于铁场墓葬、遗存主人族属的勾探
一、墓葬制俗之袭传
二、岭南人物身份的界定
三、贝近堆积、遗存主人民族性属
第八章 余论
一、铁场与“伏波”
二、结束语
附刊参考著文三则
附一:岭南秦置博罗县中考古春秋——“缚娄”与“南蛮”两说之浅释
附二:汉代建筑、人文、习俗铭镌——对珠海高栏海岛上保存宝镜湾岩画之解读
附三:岭南陶纹断代与演引典籍载语弊端评述——岭南古史研究杨豪八秩年之回眸返馈篇(一)
一、对以陶纹断代失实中之弊端举述
二、对典籍载语演引失实弊端之评述:
后记
作者简历与主要著作
图一:西周钟各部分名称图解(《记侯钟》)
图二:青铜甬钟(广东博罗、增城出土)
图三 青铜甬钟(广东博罗公庄陂头出土)
图四:青铜甬钟(西周)
图五:山西潞城战国铜?里镌击鼓敲钟指挥武装人员搏杀图
图六:青铜甬钟(秦汉)
图七:青铜甬钟(秦汉)广东兴宁鬼树窝出土
图八:苏岗“渡船头”堆积层中蠔、蛤、龟遗壳
图九:堆积层中石斧、青铜斧
图一○:堆积层中夹沙粗陶片
图一一:堆积层中夹沙粗陶片
图一二:堆积层中泥质软陶片
图一三:堆积层中泥质硬陶片
图一四:堆积层中泥质硬陶片
图一五:苏岗堆积层中陶片纹饰(部分)
图一六:何屋岗堆积遗存发掘位置
图一七:何屋岗堆积遗存发掘情形
图一八:堆积层中石器、陶器
图一九:堆积层中禽畜遗骨、骨器
图二○:堆积层中石器、骨器、陶器线图(部分)
图二一:堆积层中陶器残片
图二二:堆积层中陶器残片
图二三:堆积层中陶器纹饰(部分)
图二四:苏岗西侧断崖层(即断2)部分器物出土保存情貌
图二五:苏岗西侧断崖石器与石器线图
图二六:苏岗断崖层中青铜斧、钺(附右上角铜镞)全图
图二七:斧、钺习惯称呼部位
图二八:苏岗断崖层青铜斧与线图
图二九:苏岗西侧断崖层青铜钺与拓片线图
图三○:苏岗西侧断崖层青铜钺与拓片线图
图三一:中原商代流行青铜钺
图三二:苏岗北侧断崖层青铜凿(或称斤)与拓片线图
图三三:铜器上所镌勾连云纹中之“王”、“工”文字
图三四:五岭北、南铜矛上所镌“王”“工”文字例证
图三五:苏岗断崖层中青铜戈与线图、和戈器习惯呼称部位
图三六:苏岗东侧断崖层青铜镞与线图
图三七:铁场苏岗青铜斧(或钺)形制共同体兴行链接材料
图三八:铁场苏岗青铜钺形制共同体兴行链接材料
图三九:铁场苏岗青铜凿形制共同体兴行连接材料
图四○:苏岗断崖层出土残陶片
图四一:苏岗断崖层出土残陶片与线图
图四二:苏岗西侧断崖层出土陶器残件复原线图
图四三:苏岗断崖层出土三种类型制作陶豆
图四四:苏岗断崖层出土碗形陶豆线图
图四六:苏岗断崖层出土施挂青釉陶豆与线图
图四五:苏岗断崖层出土盘形陶豆线图(正面、侧面)
图四七:苏岗断崖层出土施挂青釉陶豆与线图(正面、侧面)
图四八:苏岗断崖出土陶豆上篦划所成符号
图四九:苏岗断崖层出土陶豆所刻符号与文字
图五○:博罗龙溪银岗遗址出土部分陶纹、陶器
图五一:博罗园洲梅花墩窑址出土部分陶纹、陶器
图五二:铁场苏岗陶豆形制共同体兴行链接材料
图五三:湖南长沙楚墓出土墨绘陶豆里盛肉、鱼情貌
图五四:陶豆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战国、汉的制作形制表现
图五五:中原战国至秦板瓦瓦件里壁拍印突丁点纹情貌
图五六:广东与福建陶瓦件里壁拍印突丁点纹(即麻点纹)比较
图五七:岭南流行方形与菱形戳印纹比较
图五八:广州西汉墓陶器所刻符号、文字与铁场所出比较
图五九:铁场宿岗M5秦汉墓出土器物(部分)
图六○ 铁场梅墩西汉墓随葬陶器(部分)
图六一:1.苏岗东汉墓当地群众围观发掘时情形
图六二:2.苏M1长方形单券墓室结构
图六三:3.苏M3“中”字形墓室结构
图六四:4.苏M4“中”字形墓室结构
图六五:苏M3墓室器物随葬情貌 5图:羡道入前室。6图:前室进后室
图六六:79博、铁、苏M3东汉墓平面与纵剖面图和随葬器物分布情貌
图六七:东汉砖室墓随葬陶器
图六七:8,随葬陶瓶线图
图六八:东汉砖室墓随葬陶器
图六八:1-6,随葬陶器线图(部分)
图六九:苏M3随葬陶屋与线图
图七○:随葬陶仓,陶井,陶灶与陶仓线图
图七一:随葬铜、银器
图七二:神兽纹铜镜与拓片
图七三:蟠兽铭文铜镜与拓片
图七四:砖表划、书符号与文字
图七五:砖表拍印手掌印纹
图七六:北方与南方铺地大阶砖比较
图七七:苏岗东汉砖室墓填土中保存陶器、釉陶器、石器
图七八:何屋岗贝丘堆积遗存上层贴着遗存所出唐代青瓷碗
附二:《汉代建筑、人文、习俗铭镌》插图
图一 宝镜湾岩画之三部分性质刻纹描摹
图二 天界区中卷云纹与卷云纹兴行的共同体
图三 天界区中龙、蛇、信仰图腾纹与纹图渊源
图四 地界区重檐二层楼阁建筑群与兴行共同体
图五 地界区傍依原生岩壁所建塔式楼亭建筑
图六 岩画中有刻的部分生、动物
图七 岩画中部分流行刻纹的共同体
图八 楼阁檐面所刻“山”文共同体
图九 阁楼居民裸体、累叠与性媾习俗
附三: 《岭南陶纹断代与演引典籍载语弊端评述》插图
图一:岭南米字纹陶纹兴行亲缘比较
图二:郁林以米字纹陶瓮作葬具行“瓮棺葬”,情貌
图三:岭南“夔”纹、变体饕餮纹、虯纹三者陶纹兴行亲缘比较
图四:S形勾连纹与?形纹原出蟠蛇(或龙)姿容例证
图五:惠来以虯纹陶瓮作葬具行“瓮棺葬”情貌
图六:秦代长胡刻铭铜戈比较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