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功学

副标题:无

作   者:马济人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3232720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包括:气功发展史、气功传统理论学、气功功法学、气功古代功种7篇

目录

目录
绪论气功学的概念、范畴和特点
第一篇 气功发展史
第一章 气功的起源
第二章 气功名称沿革
第三章 秦及先秦时期(公元前206年前)的气功
第四章 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的气功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0年)的气功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的气功
第七章 两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的气功
第八章 明清时期(公元1368—1840年)的气功
第九章 近百年来(公元1840—1949年)的气功
第十章 气功的流派
第一节 流派的划分
第二节 六大流派
第十一章 四十年来气功的发展(1949—1989年)
第一节 第一个气功发展高潮时期
第二节 第二个气功发展高潮时期
一、论气功史研究的方法问题
二、近年来国外气功发展状况
三、《关于加强气功医疗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
四、在《关于加强气功医疗管理的若干规定》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胡熙明
第二篇 气功传统理论学
第一节 《周易》基本知识
第一章 《周易》与阴阳
一、《周易》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二、《周易》的主要内容及图卦
第二节 《周易》与传统气功学术
一、阴阳与中医学术
二、阴阳消长
三、取坎与填离
四、炼己及其他
附录《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
第二章 五行与脏象
第一节 五行
第二节 脏象
二、肺
一、心
三、肾
六、其他
四、肝
五、脾
第三章 经络与周天
第一节 经络与气功
附录
第二节 任督与周天
第四章 腧穴与丹田
第一节 腧穴与意守
第二节 鼎炉与丹田
第五章 精气神与药物
第一节 上药三品
第二节 转化与气化
第三节 先天与后天
第六章 天人相应
第一节 天人相应的基本内容
一、顺时摄养
二、避邪防病
三、利用自然,却疾延年
四、生活规律,起居有常
第二节 天人相应与气功锻炼
第三篇 气功现代原理学
第一章 气功科学原理基础
第二章 气功的生理效应
一、气功的呼吸生理效应
二、气功的心血管系统效应
三、气功的神经生理效应
第三章 气功的心理效应
一、得气感是一种心理与生理的综合效应
二、意守是一种人体的自我反馈过程
三、自发动是一种心理顺从和心理放大效应
四、组场练功和带功报告
五、外气疗法中的心理暗示
第四章 气功的生化、免疫效应
第五章 气功的生物物理和物理效应
一、人体的电磁波辐射
二、人体红外辐射及其练功时的变化
三、人体声波及其练功效应
四、人体磁场及其练功时的变化
五、练功过程中的人体光学效应
六、练功过程中的辐射场效应
七、气功研究中的若干其他物理方法
第四篇 气功功法学
第一节 调身
第一章 气功的基本方法——“三调”
一、调身的意义和种类
二、常用调身方法及其应用
三、调身的要点及检查
四、调身的选择与应用
第二节 调息
一、调息的意义和种类
二、常用调息方法及其应用
三、调息的原则和要求
四、调息中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调心
一、调心的意义和种类
二、常用调心方法及其应用
三、调心中的入静与散乱
第二章 气功基本功种与常用功种
第一节 基本功种
一、放松功
附录练放松功过程中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的观察
二、内养功
三、基本站桩功
四、基本保健功
第二节 北戴河气功康复医院常用功种
二、保健功
一、强壮功
三、太极内功
四、虚明功正功简法
五、健身桩功
六、行步功
第三节 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常用功种
一、内气炼养功
二、祛病强身功
三、点穴自发动功
四、伏虎功
第四节 古代常用功种
一、六字气诀
二、延年九转法
三、养生十六宜
1.修养宜知十要
附录
2.古法养生十三则阐微
四、八段锦
五、十二段锦
附录十六段锦
第三章 气功通用功种
一、因是子静坐法
二、意气功
三、铜钟功
四、四十二式及十六式运动
五、庄子听息法
六、陈家门气功
附录和气功
七、气功保健操
八、峨眉十二桩
九、却病延年二十势
十、六合心意内功
十 一、静动气功
十 二、秦氏周天功
十 三、铁裆功
十 四、小练形
附录太极拳
第四章 气功流行功种
一、呼吸行步功
二、自控疗法
三、大雁功
四、真气运行法
五、意拳站桩功
六、养气功
七、空松功
八、太极十三式
九、太极十五势
十、三十六式太极导引保健功
十 一、气动功
十 二、鹤翔庄
十 三、自发五禽戏
十 四、一指禅功
十 五、少林内劲一指禅
十 六、先天气功筑基要诀
十 七、全真功初学修持纲要
十 八、结跏趺坐式功法
十 九、增视功
二 十、床上十段锦
二 十一、拔长功
二 十二、松静功
第五章 气功古代功种
第一节 吐纳法
二、墨子闭气行气法
三、延陵君炼气法
一、昙鸾服气法
六、申天师服气要诀
七、李奉时服气法
四、蒙山贤者服气法
五、张果服气法
八、京黑行气法
九、大威仪先生玄素真人要用气诀
十、太清调气法
十 一、蒋氏调气法
十 二、苏氏养生诀
十 三、长生一十六字诀
十 六、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
十 四、呼吸静功妙诀
十 五、调息法
十 七、胎息法
十 八、仿生行气法
第二节 静定功法
一、止观法
二、六妙法
六、袁氏静坐要诀
三、华山十二睡功总诀
四、守一法
五、万氏打坐法
第三节 存想观相法
二、《无生经》观相法
三、存想避疫法
一、禅观法
六、天隐子存想诀
七、五脏修养法
四、服日月光芒法
五、服日气月精法
第四节 内丹功法
一、传统内丹术
二、女丹功
三、小周天法
六、南北规中行
四、内功诀
五、玉液炼形法则
附录内丹术的科学实验研究
第五节 导引功法
一、五禽戏
二、易筋经
三、赤松子导引法
四、王子乔八神导引法
六、五脏导引法
五、玄鉴导引法
七、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
八、灵剑子导引法
九、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势
十、导引却病歌诀
十 二、老人导引法
十 一、婆罗门导引法
十 三、分行外功诀
十 四、十二段动功
第六节 养生方导引法
二、五劳导引法
六、意引肾水法
三、和胃导引法
四、通膈化痰法
五、却邪导引法
一、振摇平肘去损法
八、去积化瘀法
九、鼓腹消散法
七、趑趄缓行法
十、秘结导引法
十 二、咽气导引法
十 三、除结气导引法
十 四、腰痛导引法
十 一、摇臂摩冲脉法
二 十、明耳目法
二 十一、泄风法
十 八、开郁法
十 九、起脾法
十 六、跺地闭气法
十 七、背痛导引法
十 五、闭气发汗法
二 十二、固精法
二 十三、去五脏风邪积聚法
二 十四、擦面美颜法
第六章 密宗功法
第一节 显教大乘与密宗理论根据的差异
第二节 后期密宗对脉道的几种论述
二、元代经书的论述
一、宋代经书的论述
三、黄教、白教、红教对三道脉、四轮脉的研究
四、其他经典对三道脉与四轮脉的研究
第三节 密宗气功练法
二、修瓶气
一、行气调息
第四节 其他修练功法
一、密宗的特殊修练姿势
二、大手印法
三、大圆满
四、密宗中的动功
第七章 国外类似功法
一、瑜伽术
二、冈田、藤田静坐法
三、生物反馈
四、松弛反应
五、超觉静坐
第八章 练功要领
第一节 松静自然
第二节 动静结合
第三节 练养相兼
第四节 意气相依
第六节 循序渐进
第五节 准确活泼
第二节 领功
第九章 气功功法指导
第一节 教功
第三节 查功
第四节 谈功
第五节 总结练功
第十章 练功反应及注意事项
第一节 练功反应
一、正常反应
二、异常反应
第二节 注意事项
二、练功期间的注意事项
一、练功前、中、结束时的注意事项
第五篇 气功应用学
第一节 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气功医疗的辨证施功概述
一、辨证
二、论治
第二节 古代气功的施功法则
第三节 气功临床的辨证施功举例
二、呼吸方面
三、意念方面
一、姿势方面
四、动功方面
第二章 中医常见病证的辨证施功举例
一、虚劳
二、不寐
三、眩晕
四、心悸
五、消渴
六、肺痿
七、积聚
八、便秘
九、胃脘痛
十、胁痛
十 一、腰痛
十 二、背痛
第三章 气功临床治疗
第一节 溃疡病
第二节 胃下垂
第三节 慢性胃炎
第四节 胃粘膜脱垂
第五节 习惯性便秘
第六节 慢性肝炎
第七节 高血压病
第八节 冠心病
第九节 肺结核
第十节 支气管哮喘
第十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第十二节 矽肺
第十三节 慢性肾炎
第十四节 遗精阳萎
第十五节 糖尿病
第十六节 神经衰弱
第十七节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第十八节 慢性盆腔炎
第十九节 子宫脱垂
第二十节 青光眼
第二十一节 近视眼
第二十二节 肿瘤
第二十三节 急性阑尾炎
第二十四节 肥胖症
第二节 外气的种类及训练方法
第四章 气功外气治疗
第一节 外气与外气疗法概述
第三节 发放外气的功夫标准及其治病
第四节 外气疗法的注意事项
附录气功“外气”生物效应的综述
第五章 气功在养生康复中的应用
第一节 气功在养生中的应用
一、精神调养
二、顺应四时
三、饮食有节
四、起居有常
六、保养形体
五、炼体强身
第二节 气功在康复中的应用
一、康复的内容
二、康复学的对象
三、康复疗法
第六章 气功在教育、文艺、体育中的应用
第一节 气功在教育、文艺中的应用
第二节 气功在体育中的应用
第七章 气功偏差的纠治与预防
第一节 产生偏差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一、产生偏差的原因
二、临床表现
三、鉴别诊断
第二节 走火的纠治
第三节 入魔的纠治
第四节 气功偏差的预防
第六篇 气功文献学
第一节 文献概述
第一章 文献及中医古籍
第二节 中医古籍及其整理
第二章 气功文献及其研究范围
第一节 气功文献概况
第二节 气功文献研究的范畴
第三章 整理气功文献的方法
第一节 目录学
第二节 版本学
第三节 校勘学
第四节 训诂学
附录气功古籍目录(初编)
第七篇 气功古籍选解
第一节 练功总说
第一章 《周易参同契》译释
第二节 火候概说
第三节 小周天火候
第四节 大周天火候
第二章 《养性延命录》节录译释
第一节 教诫
第二节 食诫
第三节 杂戒忌禳害祈善
第四节 服气疗病
第五节 导引按摩
第六节 御女损益
第三章 《黄庭经讲义》
第一节 黄庭
第二节 泥丸
第三节 魂魄
第四节 呼吸
第五节 漱津
第六节 存神
第七节 致虚
第八节 断欲
第四章 气功古籍常用术语简释
附录人体体表部位名称解释
一、头颈部
二、躯干部
三、四肢部
var cpro_id = 'u317582';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医气功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