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副标题:无
作 者:(美)汉森(Hanson,E.Mark)著;冯大鸣等译
分类号:
ISBN:978753202901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内容分为:学校组织行为、概览、专业人员与行政人员的交互作用、开放系统理论与赊销、动机与管理等11章。
目录
目录第一章 学校组织行为:概览
3.1 变革的焦点(307) 3.2 变革的层次(308) 3.
1.本书的目的和组织
5.1 既得利益(320) 5.2 流动性期望(321) 5.
2.概念框架和学校组织
2.1 古典组织理论(5) 2.2 社会系统理论
2.3 开放系统理论(10) 2.4 组织模式对教育决策的影响
3.模糊的情景和局限的观点
4.小结
5.案例:一个古老的故事
1.科层管理
第二章 作为科层组织的学校
2.科学管理的信条
1.1 韦伯的理想型科层制(20) 1.2 人们为何服从?
2.1 劳动的自然法则(22) 2.2 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
3.科学管理和学校
3.1 把学校当作工厂(26) 3.2 古典理论应用于学校(29) 3.3 集权和分权(30) 3.4 理想与现实的对照
4.理性的局限
5.科层模式的非预期的结果
5.1 阻碍变革的进程(37) 5.2 预料意外的结果
5.3 最低成绩水平(40) 5.4 目标置换
5.5 对规章的理解(42) 5.6 协作的崩溃
5.7 超理性化(45) 5.8 教育科层组织的功能
6.国家议程的变化
6.1 60年代:形形色色的期望激增(48) 6.2 70年代:责任心云集(49) 6.3 80年代:国家处在危险中
7.小结
8.案例:新校长
第三章 作为社会-政治系统的学校
1.组织中的非正式团体
1.1 霍桑研究(57) 1.2 人际关系运动
1.3 非正式组织
2.社会系统
2.1 社会系统要素(68) 2.2 综合的或主要的社会系统过程(71) 2.3 社会交换和团体行为的“经济学”(75) 2.4 团体思维
3.管理和决策
3.1 正式目标和非正式目标(79) 3.2 应付科学
3.3 混合扫描决策
4.把学校当作一个联盟的集合体
5.来自低层的管理
6.第四系统组织
7.基本假设之对比
8.小结
9.案例:教育局长的责难
第四章 专业人员与行政人员的交互作用:一项案例研究
1.交互作用范围模式
1.1 研究的设计和研究的方法
2.势力范围
3.自治
5.势力范围内的子联盟
4.决策类型
5.1 正式组成的子联盟(116) 5.2 非正式组成的子联盟
6.磋商的决议
6.1 松散结合的系统
7.双向的行为管理
7.1 管理者如何管理教师的行为(123) 7.2 教师如何管理管理者的行为
8.对势力范围的护卫
8.1 教师护卫其领域(125) 8.2 管理者护卫其领域
9.命题
10.小结
第五章 开放系统理论与学校
1.系统的概念
2.开放系统理论
3.事件的循环
4.学校中事件的循环
4.1 投入、加工和产出
5.系统平衡概念
6.组织的大环境
7.管理信息系统
8.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9.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10.组织平衡
11.两种理论的基本假设之比较
12.小结
第六章 权变理论
1.在不定条件下
2.权变理论的由来
2.1 基本假设(163) 2.2 松散结合的系统
3.组织结构和环境
4.组织无序状态下问题的解决
4.1 问题解决的垃圾箱模型
5.管理工作行为
6.管理者的工作角色
6.1 有关权变理论的问题研究
7.小结
第七章 组织的领导人和学校的管理者
1.领导角色
1.1 领导者和经理(187) 1.2 领导的界说
1.3 领导环境:古典理论(191) 1.4 领导和心理品质(192) 1.5 从心理品质到社会学的背景
2.社会-政治团体观下的领导
2.1 领导的界说(196) 2.2 领导环境
3.无领导团体
4.领导风格
4.1 领导风格的主动结构-体谅(203) 4.2 一点注意
5.领导权变理论
5.1 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208) 5.2 以任务为中心和以人际关系为中心(209) 5.3 领导情境
5.4 一点注意
6.目标-途径领导理论
6.1 动机期望理论(216) 6.2 职工特点和环境因素(217) 6.3 一点注意
7.领导方式连续统理论
8.关于教育领导的一种权变理论
9.开放系统的领导理论
9.1 扩展的观点(222) 9.2 领导的范围
9.3 一种宏观的观点
10.领导训练
10.1 管理方格(225) 10.2 菲德勒的权变理论
10.3 目标-途径领导训练
11.开放系统中的领导训练
12.小结
第八章 动机与管理
1.动机的内容理论
1.1 享乐主义(239) 1.2 动机的本能理论
1.3 内驱力和需要理论(241) 1.4 需要层级理论
1.5 ERG理论(244) 1.6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245) 1.7 X理论和Y理论(247) 1.8成就动机(250) 1.9 权力动机(252) 1.10 胜任力动机(254) 1.11 特殊性需要的影响(254) 1.12一点注意
2.动机的过程理论
2.1 公平理论(259) 2.2 期望理论:弗鲁姆模型
2.3 期望理论:波特-劳勒模型(264) 2.4 期望理论的管理含义(266) 2.5 一点注意
3.小结
3.1 动机和古典组织理论(268) 3.2 动机和社会科学理论
4.案例:一位心灰意懒的教师
第九章 组织沟通
1.SMCR沟通模式
2.古典理论和沟通
3.人际关系学派和沟通
4.开放系统理论和沟通
5.层级制背景
5.1 纵向沟通(278) 5.2 沟通过滤(280) 5.3 横向沟通——传闻和小道(282) 5.4 信息超载
5.5 沟通网络(284) 5.6 沟通媒体
6.沟通障碍
6.1 组织规模(287) 6.2 感知信息的选择性
6.3 编码和解码(288) 6.4 公文体(288) 6.5 默默忍受
7.非语词沟通
8.沟通分析
9.小结
第十章 教育变革
1.澄清术语
2.变革的类型
2.1 有计划变革的支柱(304) 2.2 一位先哲对优柔寡断提出的忠告
3.组织环境:变革的目标
变革的潜能(310) 3.4 变革的动力
4.组织层对变革的抵制
4.1 国家教育体制(313) 4.2 科层化组织
4.3 目标错位(315) 4.4 作为家养型组织的学校
4.5 功能对应(317) 4.6 代价:时间、精力、金钱(318) 4.7 抵制周期
5.个体层对变革的抵制
6.力场分析
探索性行为(322) 5.4 心理系统(323) 5.5 拒绝的阶段(323) 5.6 来自下级的抵制(324) 5.7 缺少实验的准则(325) 5.8 激励系统(325) 5.9 革新发动后的抵制(326) 5.10 抵制的积极面
7.有计划的变革
7.1 变革策略的类型(329) 7.2 时机选择
7.3 追逐时尚(332) 7.4 地震式变革和渐变式变革(334) 7.5 革新的成功实施
8.变革驱动者
8.1 “白帽兵”式的变革驱动者(340) 8.2 马基雅维里式的变革驱动者(341) 8.3 “打手”式的变革驱动者(343) 8.4 组织的“游击队员”
9.作为一种变革机构的联邦政府
9.1 筹款术(346) 9.2 变革过程的阶段
10.组织发展
10.1 “巴克·罗杰斯”学校(354) 10.2 结构取向的OD专家与过程取向的OD专家(355) 10.3 组织训练(356) 10.4 T-组方法(357) 10.5 同辈团体
10.6 临时系统(359) 10.7 一点注意
11.有计划变革的三种视角
11.1 古典理论的变革模式(364) 11.2 社会系统的变革模式(365) 11.3 开放系统变革模式
12.小结
13.案例:积满灰尘的计算机
第十一章 概念框架的综合:学校中解决问题的案例研究
1.科层化和社会系统的联系
2.科层化模式、社会系统模式与开放系统模式的联结
3.调查设计
4.问题解决过程
4.1 问题认识(377) 4.2 组织缓冲(378) 4. 3突破缓冲层
5.势力范围
5.1 对诸独立的权力中心之分配(381) 5.2 对集体的权力中心的分配(382) 5.3 对争议性权力中心的指派
6.执行与反馈
6.1 补充循环
7.模式的通用性
8.有关问题解决的命题
9.小结
附录Ⅰ 作者简介
附录Ⅱ 作者学术背景资料
附录Ⅲ 中英人名对照
译者后记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