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成群集

副标题:无

作   者:何满子著

分类号:

ISBN:978722703394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杂文随笔集,分为“本命年”“风雨小辑”两部分。内容丰富,语言犀利风趣,大多发自对世态、人生、文化的感触,慨叹时弊,令人深思回味。    不管是03年或05年,一贯以来作者的言谈都发自对世相、特别是文化市场的感触,所有的议论或远或近都可归为慨叹时弊。鲁迅曾说指摘时弊的文字应与时弊一同消灭,即这类文字应是速朽之文。但现实哪能有这样的幸事,因此,即使是隔年之文,也未必过时。这点作者倒颇有自信的。因系将03年与05年的文字汇合成集,就以年份的数字,命名曰《三五成群集》。    编此集时翻检了一下记事本,查阅当年寄出去的文稿有五篇没有下文,也却被编辑先生喂了字纸篓,不免懊丧。这几篇文稿的待遇不仅明打明地使作者编辑少去了些篇幅,而且文稿的命运还影响了写作情绪,使人觉得与其辛辛苦苦地写了报废,不如悠着点儿,听一盘乐曲散心为愈。这里作者要叹叹苦经,或曰向那些编辑先生发点牢骚。

目录

自序
前记
本命年
虔敬与朴素
“万众一心”与“万众一脑”
苏渊雷的“恶作剧”
以前一阵的岳飞议论为题
说金大中的儿子法办
厄瓜多尔人的迎新风俗
序车辐《锦城旧事》
聂绀弩一百岁琐忆
文化排污
印象最深是轮渡
读关于舒芜的两篇文章
蒙古古军歌中的羊
纪念公刘
回忆非常时期的徐铸成
吴仲华《阅读动物》小引
大事件中的小镜头
悼吴祖光
序朱珩青《路翎传》
乘火车的两次遇险记
一代知识分子定命性的厄运
我的书斋
缪钺先生的两首诗
附录 缪钺先生致何满子先生信
序闵抗生《巨人的足迹》
对“佳人作贼”的两种态度
辨“王朝”之误者之迂
由溥仪旧居想起伪满皇宫
重读《儒林外史》
谈中国旧社会制度的定性
玉印章抒情
追忆郁达夫,他和鲁迅
有权拒绝,有权鄙视——从知人论世谈无名氏
荒唐的比拟
序汪玢玲《鬼狐风情——<聊斋志异>与民俗文化》
清初叛徒和金华屠城
预评电视剧《张爱玲传奇》
旧作打油诗词三首
商人心态和商人眼光
撰述中国现代文学史必须抓住的纲
破译机的罗曼蒂克思维
以色列人拒绝瓦格纳
“道不尽的张爱玲”
创作主体必须修炼内功——为《杂文选刊》创刊十五周年征文而作
老头戒酒记
绵长而深刻的记忆
虚拟与一个日本右翼分子争辩
重读鲁迅《写于深夜里》
不慕荣利种种
老头叹苦经(外一篇)
杂议二则
这才叫法治——赞北京高院对海关扣书案的公正审判
林奇果然是英雄
话题从陈四益送芋饼展开
执法者须先守法
关于土地国有制问题答牧惠
附录 关于土地国有化——向何满子先生请教
悼胡道静并琐忆往事
人里头有爱听驴叫的(外一章)
沈既济——为《浙江名人典》作
风雨小辑
题记
咏秦始皇诗种种
追怀大众书店旧事并及杜畏之
偶感三则
久违了的荒唐的“编者按”
“东西”趣谈
为历史而历史?没那回事——《桑槐谈片》题记
噩梦五十年
读经不如读故事
倔老头孤胆抗颓风
有感于德国大屠杀纪念馆
门外谈文学教育
与易之就一些文学问题的对话
“下海精神”与“见利忘义”
忆武汉,怀星海
赠小友G君序——以几位出色的播音员为喻
文学导读的系统工程
追怀冼星海——纪念他逝世六十周年
回忆录的“虚构”(外一篇)
各执一词
口碑刍议
《清代文字狱档》读得
文人与财富的历史观照
最早的儒商:子贡
从范蠡到陶朱公
直不疑、公孙弘与时尚
范蠡的特异人格
赋中有黄金
“铜臭”与汉末士风
口不言钱与爱钱如命
“孔方兄”与《钱神论》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三五成群集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