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政规制与皇权体制

副标题:无

作   者:安东强

分类号:

ISBN:978752010465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典章制度,历来是认识中国历史的枢纽。清朝典制集历代王朝体制之大成,又在应对近代大变局中开启了政体、教育、社会等制度与观念的重大变革,其进程与影响延续至今。本书以清代学政制度为切入点,将学政的官制沿革置于清朝官制体系的整体架构中考察,通过探讨清代学政地位升降、规制调整与皇权体制设置的关系,发现并理解古今政体架构与观念的不同立意。

目录


绪 论/1
第一章 学政设置与用意/15
  第一节 学政规制渊源/15
  第二节 学政官制改革/26
  第三节 学政的考核制度/46
第二章 学政的定位与履职/61
  第一节 衙署建制与调整/61
  第二节 从考差到差满更换/83
  第三节 访察密奏的权责/113
  第四节 与同省官员关系/127
第三章 咸同兵燹与学政地位/146
  第一节 稽查教门会党/146
  第二节 应对咸同兵燹/162
  第三节 内外失据/183
第四章 变通学政权能/190
  第一节 编纂学政公牍/190
  第二节 联络官绅创办书院/202
  第三节 推动变法维新/220
第五章 学政改制与裁撤/239
  第一节 学政与学堂/239
  第二节 停科举与变职能/251
  第三节 裁撤学政/262
  第四节 改设提学使司/277
结 语/302
征引文献/309
人名索引/322
后 记/329

【书摘与插画】
自秦汉至明清,皇权始终是中国典章制度建构的核心。清代设官分职,意在分权制衡,以确保皇权的无上权威,而“内外相维”与“小大相制”是其重要取径。清代学政职掌各地学校士习文风,出入于京官、外官之间,其地位升降与权限划分体现出直省权力格局的分权与制衡,从而维系皇权统摄的行事与用意。
由于清朝重在以例治事,历朝官修政书与史书中关于学政官制的记载与描述不免有所矛盾,甚或与当时通行事例有所出入,而后人观念又受到近代法理体制的影响与制约,理解认识綦难纷乱。按照当下的观念,学政多被定位为“地方官”或“(地方)教育行政官”,无疑是对清朝体制误解的明显表征。因此,通过梳理清代学政设置、运作及变革过程的相关规制与基本史实,可以展现学政在清朝京官、外官体系之中的身份、地位与权限及其演变,进而凸显清代皇权体制中“内外相维”与“小大相制”的用意及其成效。
本书打破古代史与近代史的学科壁垒,既梳理清前期学政规制变化与皇权体制的关系,又注重清后期皇权衰落格局下学政权能的变通与规制的变革。随着近代中国政体的巨大变革,此前皇权体制的结构与立意渐已隐而不彰,清末按照外官、中央视学官及各省教育行政长官改革学政规制的思路却仍然制约着后人对清代学政的认识。隐伏其间的古今中外政体与观念的区别与纠葛由此可见一斑。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清代学政规制与皇权体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