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十二讲

副标题:无

作   者:胡伟希著

分类号:

ISBN:978722204464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天人之际:中国哲学十二讲》清华大学人文素质课《中国哲学讲座》所用的教材。其特点如下:第一,通俗易懂。《天人之际:中国哲学十二讲》对历史上中国哲学家的哲学思想的叙述与分析,采取夹叙夹议、亦谐亦庄的方式娓娓道来;并以讲解故事、勾画人物个性的形式,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形式,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哲学发生的社会背景与时代氛围;在叙事方式上,注重与受众的对话与沟通,并采用口语体。第二,重点突出。《天人之际:中国哲学十二讲》简略的篇幅,展示2000多年来中国哲学的历史画卷;在对中国哲学家、哲学流派以及哲学思潮的选择与把握上,都力求突出重点;而对于中国哲学基本概念的分析和与梳理,则采用“强干弱支”的方式加以处理,使人读后能对中国哲学的基本内容以及历史发展线索获有鲜明的印象。

目录

目录
第一讲 中国哲学的特质
一 什么是哲学?
二 什么是中国哲学?
三 哲学的追问:中西哲学之比较
四 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境界与人生
五 中国哲学的问题与历史发展
六 怎样学习中国哲学?
第二讲 孔子:“仁者爱人”
一 孔子和他的时代
二 “仁”的境界
三 “为仁”之方
四 “君子”论
第三讲 孟子:性与天道
一 孟子和他的时代
二 居仁由义
三 性与天道
四 圣人论
第四讲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
一 老子其人
二 道之境
三 “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哲学
四 “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哲学
第五讲 庄子:逍遥之境
一 庄子和他的时代
二 庄子“三论”
三 庄子的超融人生
四 庄子的审美人生
第六讲 荀子:“隆礼”与“天人之分”
一 荀子思想的形成
二 “隆礼”
三 “化性起伪”
四 明于天人之分
五 知识论与解蔽
第七讲 先秦其他学派:法家、墨家与名辩思潮
一 韩非子与法家
二 墨子的“兼爱”思想
三 名辩思潮
第八讲 先秦的形而上学:《易传》
一 《易经》与《易传》
二 《易传》与生命哲学
三 从《易传》看中国人的辩证思维
第九讲 魏晋玄学与儒道之会通
一 什么是魏晋玄学?
二 “名教”与“自然”之辩
三 “言意之辩”
四 “有无之辩”
第十讲 隋唐佛学,涅槃与染净之辩
一 印度佛教与佛学“义理”
二 佛教的东传与中国化
三 禅宗思想源流
四 禅的境界
第十一讲 宋明理学:本体与功夫
一 理学正名
二 程朱理学:性即理
三 陆王心学:心即理
第十二讲 中国现代哲学:断裂与继承
一 西方哲学的挑战及其最初回应——科学万能论
二 现代新道家:金岳霖的“划界”方式
三 现代程朱理学:冯友兰与“辩名析理”
四 现代陆王心学:从梁漱溟到牟宗三
五 中国哲学的未来:自本体与对本体
主要参考著作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哲学十二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