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贫富差距恶化有可能割裂社会,这是中国面临的最大威胁。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改变我们的收入分配?徐滇庆、李昕编著的《看懂中国贫富差距》以通俗晓畅的风格,客观分析与解读近年来的经济热点,对中国当前经济系统进行再思考、再讨论、再判断:为什么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标与现实感受相去甚远?中国的贫富差距究竟在哪里?“GDP一大步,居民收入迈半步”的说法是真的吗?单纯增加工资,会增加谁的工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什么下降了?给全国人民发红包为什么行不通?中国经济真的已经到达刘易斯拐点了吗?税制如何改,才能缩小贫富差距?引发通货膨胀的货币超发究竟何去何从?如何防范中国自己的金融危机?
本书既能帮助读者理性了解中国经济数据真相,又深入、系统道明了中国经济与民众生活的来龙去脉,是一部探讨当今中国经济问题和前途的严肃之作,堪称一剂针对浮躁、焦虑、迷茫、民粹主义的清凉散,所有关心中国经济的读者都不可错过。
目录
前言
第1章 贫富差距恶化必然割裂社会
1.1 正视贫富差距恶化的现实/2
1.2 度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4
1.3 三大差距,六种组合/8
1.4 贫富差距的地域因素/11
1.5 各阶层居民收入差距/12
1.6 贫富差距中的城乡因素/13
1.7 贫富差距与社会稳定/17
1.8 基尼系数的局限性/19
1.9 治理三大差距适用不同的政策/20
第2章 刘易斯拐点
2.1 描述二元经济转型的刘易斯模型/23
2.2 农民工进城的激励机制/34
2.3 如何判断刘易斯拐点/36
2.4 定量分析刘易斯拐点/49
2.5 为什么要关注刘易斯拐点/52
第3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
3.1 中国农村还有没有剩余劳动力/55
3.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定义/59
3.3 剩余劳动力的估算方法/61
3.4 相差甚远的各种估计/64
3.5 估算农村剩余劳动力/65
3.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 /70
3.7 艰巨的历史性任务/72
3.8 扫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75
3.9 为谁说话/75
第4章 民工荒的背后
4.1 民工荒究竟是怎么回事/78
4.2 人口结构的周期波动/82
4.3 民工荒的地域特征/86
4.4 农民工的理性选择/87
4.5 民工荒与产业升级/91
4.6 民工荒与农民工的年龄、教育和心理特征/92
第5章 产业转移的规律
5.1 劳工荒与产业转移/95
5.2 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的历史轨迹/97
5.3 美国――接力赛的第一棒/97
5.4 日本接过了第二棒/100
5.5 第三棒交给了亚洲四小龙/101
5.6 中国――第四棒/103
5.7 产业转移中的工资变化规律/106
5.8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107
5.9 持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时间长度/108
5.10 产业转移和外来劳工/110
5.11 产业转移的下一棒交给谁/112
第6章 消费与扩大内需
6.1 经济发展的阶段论/116
6.2 扩大内需与基建投资/118
6.3 居民消费并没有萎缩/120
6.4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需要综合治理/124
6.5 政府补贴能否拉动消费/129
6.6 醉翁之意不在酒/131
第7章 中国的高储蓄率能持续多久
7.1 都是储蓄率惹的祸? /134
7.2 消费储蓄,此消彼长/135
7.3 世界各国储蓄率相差悬殊/137
7.4 消费理论和决定储蓄的要素/139
7.5 储蓄的第一代效应/141
7.6 中国储蓄率的实证研究/143
7.7 高储蓄率能够保持多长时间/149
7.8 切莫受人误导,矫枉过正/150
拓展阅读 韩国、日本、中国大陆的储蓄率/151
第8章 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
8.1 令人困惑的疑问/153
8.2 劳动报酬真的下降了吗/155
8.3 改变统计规则降低了劳动报酬/157
8.4 产业结构变化导致劳动报酬所占比重下降/161
8.5 GDP数据调整对劳动报酬比重的影响/163
8.6 中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低吗/165
8.7 切莫杞人忧天,无事自扰/167
第9章 城乡差距是在缩小还是在扩大
9.1 摸清脉络,对症下药/170
9.2 违背经济理论的怪现象/171
9.3 城乡人口的划分/173
9.4 农民工的空间分布/175
9.5 农民工的收入是算在城里还是乡下/176
9.6 缩小城乡差距依然是当前非常严峻的挑战/178
第10章 最低工资法是一柄双刃剑
10.1 上调最低工资的潮流/181
10.2 世界各国的最低工资标准/184
10.3 最低工资线的计算方法/188
10.4 最低工资法引起的争论/189
10.5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最低工资线/192
10.6 市场机制与最低工资法/194
10.7 在市场和政府之间权衡/195
10.8 实施最低工资法的时间选择/196
10.9 最低工资与失业率的关系/198
10.10 暂缓提高最低工资线/204
拓展阅读 杂货店的故事/205
第11章 人口陷阱与人口红利
11.1 区分劳动力的存量和增量/207
11.2 出现人口陷阱的必要条件/208
11.3 中国人口分布的周期波动/211
11.4 中国的人口扰动/214
11.5 发达国家的人口拟合线/215
11.6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结构变化趋势/217
11.7 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221
第12章 税制改革与贫富差距
12.1 分配机制的三个层次/225
12.2 语焉不详,难以落实/226
12.3 如何在生产环节中促进公平/228
12.4 税制改革的目标是减税/230
12.5 现行税制的计划经济特征/232
12.6 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235
12.7 税制改革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238
12.8 政策模拟设计和结果分析/241
12.9 降低税率是否会减少政府财税收入/246
12.10 财产性收入与贫富差距/247
12.11 税制改革的特殊国情/250
12.12 为什么税制改革举步维艰/251
第13章 居安思危,防范金融危机
13.1 货币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金融风险/255
13.2 城乡居民存款形成的“堰塞湖” /257
13.3 严重扭曲的资金流/260
13.4 负利率的威胁/264
13.5 是否会出现通货紧缩/265
13.6 防范输入性通货膨胀/267
13.7 居安思危,加强危机意识/268
13.8 金融危机的特征/269
13.9 经济高速发展并不意味着没有金融风险/271
13.10 沉着应对,化解危机/273
第14章 民粹主义与拉美试验
14.1 什么是民粹主义/276
14.2 民粹主义的由来/277
14.3 民粹主义的变异与悖论/280
14.4 民粹主义泛滥的原因和条件/281
14.5 民粹主义泛滥的恶果与治理/284
14.6 推行民粹主义,事与愿违/287
14.7 庇隆主义的兴衰/290
14.8 民粹主义留下的泥淖/293
14.9 智利的民粹主义悲剧/295
14.10 拉美民粹主义的教训/297
第15章 是谁割裂了泰国
15.1 黄衫军、红衫军是从哪里来的/299
15.2 泰国大动乱的源头/302
15.3 两极分化,加大贫富差距/305
15.4 血染街头,暴力动乱/307
15.5 割裂社会,后患无穷/308
第16章 依靠市场机制。缩小贫富差距
16.1 割裂社会的危险信号/310
16.2 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311
16.3 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是政府政策的唯一依据/313
16.4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该做的事情/314
第1章 贫富差距恶化必然割裂社会
1.1 正视贫富差距恶化的现实/2
1.2 度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4
1.3 三大差距,六种组合/8
1.4 贫富差距的地域因素/11
1.5 各阶层居民收入差距/12
1.6 贫富差距中的城乡因素/13
1.7 贫富差距与社会稳定/17
1.8 基尼系数的局限性/19
1.9 治理三大差距适用不同的政策/20
第2章 刘易斯拐点
2.1 描述二元经济转型的刘易斯模型/23
2.2 农民工进城的激励机制/34
2.3 如何判断刘易斯拐点/36
2.4 定量分析刘易斯拐点/49
2.5 为什么要关注刘易斯拐点/52
第3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
3.1 中国农村还有没有剩余劳动力/55
3.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定义/59
3.3 剩余劳动力的估算方法/61
3.4 相差甚远的各种估计/64
3.5 估算农村剩余劳动力/65
3.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 /70
3.7 艰巨的历史性任务/72
3.8 扫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75
3.9 为谁说话/75
第4章 民工荒的背后
4.1 民工荒究竟是怎么回事/78
4.2 人口结构的周期波动/82
4.3 民工荒的地域特征/86
4.4 农民工的理性选择/87
4.5 民工荒与产业升级/91
4.6 民工荒与农民工的年龄、教育和心理特征/92
第5章 产业转移的规律
5.1 劳工荒与产业转移/95
5.2 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的历史轨迹/97
5.3 美国――接力赛的第一棒/97
5.4 日本接过了第二棒/100
5.5 第三棒交给了亚洲四小龙/101
5.6 中国――第四棒/103
5.7 产业转移中的工资变化规律/106
5.8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107
5.9 持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时间长度/108
5.10 产业转移和外来劳工/110
5.11 产业转移的下一棒交给谁/112
第6章 消费与扩大内需
6.1 经济发展的阶段论/116
6.2 扩大内需与基建投资/118
6.3 居民消费并没有萎缩/120
6.4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需要综合治理/124
6.5 政府补贴能否拉动消费/129
6.6 醉翁之意不在酒/131
第7章 中国的高储蓄率能持续多久
7.1 都是储蓄率惹的祸? /134
7.2 消费储蓄,此消彼长/135
7.3 世界各国储蓄率相差悬殊/137
7.4 消费理论和决定储蓄的要素/139
7.5 储蓄的第一代效应/141
7.6 中国储蓄率的实证研究/143
7.7 高储蓄率能够保持多长时间/149
7.8 切莫受人误导,矫枉过正/150
拓展阅读 韩国、日本、中国大陆的储蓄率/151
第8章 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
8.1 令人困惑的疑问/153
8.2 劳动报酬真的下降了吗/155
8.3 改变统计规则降低了劳动报酬/157
8.4 产业结构变化导致劳动报酬所占比重下降/161
8.5 GDP数据调整对劳动报酬比重的影响/163
8.6 中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低吗/165
8.7 切莫杞人忧天,无事自扰/167
第9章 城乡差距是在缩小还是在扩大
9.1 摸清脉络,对症下药/170
9.2 违背经济理论的怪现象/171
9.3 城乡人口的划分/173
9.4 农民工的空间分布/175
9.5 农民工的收入是算在城里还是乡下/176
9.6 缩小城乡差距依然是当前非常严峻的挑战/178
第10章 最低工资法是一柄双刃剑
10.1 上调最低工资的潮流/181
10.2 世界各国的最低工资标准/184
10.3 最低工资线的计算方法/188
10.4 最低工资法引起的争论/189
10.5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最低工资线/192
10.6 市场机制与最低工资法/194
10.7 在市场和政府之间权衡/195
10.8 实施最低工资法的时间选择/196
10.9 最低工资与失业率的关系/198
10.10 暂缓提高最低工资线/204
拓展阅读 杂货店的故事/205
第11章 人口陷阱与人口红利
11.1 区分劳动力的存量和增量/207
11.2 出现人口陷阱的必要条件/208
11.3 中国人口分布的周期波动/211
11.4 中国的人口扰动/214
11.5 发达国家的人口拟合线/215
11.6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结构变化趋势/217
11.7 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221
第12章 税制改革与贫富差距
12.1 分配机制的三个层次/225
12.2 语焉不详,难以落实/226
12.3 如何在生产环节中促进公平/228
12.4 税制改革的目标是减税/230
12.5 现行税制的计划经济特征/232
12.6 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235
12.7 税制改革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238
12.8 政策模拟设计和结果分析/241
12.9 降低税率是否会减少政府财税收入/246
12.10 财产性收入与贫富差距/247
12.11 税制改革的特殊国情/250
12.12 为什么税制改革举步维艰/251
第13章 居安思危,防范金融危机
13.1 货币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金融风险/255
13.2 城乡居民存款形成的“堰塞湖” /257
13.3 严重扭曲的资金流/260
13.4 负利率的威胁/264
13.5 是否会出现通货紧缩/265
13.6 防范输入性通货膨胀/267
13.7 居安思危,加强危机意识/268
13.8 金融危机的特征/269
13.9 经济高速发展并不意味着没有金融风险/271
13.10 沉着应对,化解危机/273
第14章 民粹主义与拉美试验
14.1 什么是民粹主义/276
14.2 民粹主义的由来/277
14.3 民粹主义的变异与悖论/280
14.4 民粹主义泛滥的原因和条件/281
14.5 民粹主义泛滥的恶果与治理/284
14.6 推行民粹主义,事与愿违/287
14.7 庇隆主义的兴衰/290
14.8 民粹主义留下的泥淖/293
14.9 智利的民粹主义悲剧/295
14.10 拉美民粹主义的教训/297
第15章 是谁割裂了泰国
15.1 黄衫军、红衫军是从哪里来的/299
15.2 泰国大动乱的源头/302
15.3 两极分化,加大贫富差距/305
15.4 血染街头,暴力动乱/307
15.5 割裂社会,后患无穷/308
第16章 依靠市场机制。缩小贫富差距
16.1 割裂社会的危险信号/310
16.2 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311
16.3 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是政府政策的唯一依据/313
16.4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应该做的事情/314
看懂中国贫富差距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