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对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的影响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程桂婷 著

分类号:

ISBN:978751615985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主要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期患病的作家(特别是鲁迅、孙犁、史铁生三位作家)为研究对象,在精神医学、疾病心理学、创作心理学等综合视角的观照下,分析探究作家们的疾病史、病理过程、异常性格、内心纠葛与创作历程之间的关联,并着力揭示这种关联在他们的个人生活、创作活动和文学作品中的特殊作用与重要意义。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疾病体验与创作的发生
    一  疾病体验与创作能源
    二  当写作成为自我疗救的需要
  第二节  疾病体验与文学思潮
    一  黑死病与文艺复兴的发生  自序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疾病体验与创作的发生
    一  疾病体验与创作能源
    二  当写作成为自我疗救的需要
  第二节  疾病体验与文学思潮
    一  黑死病与文艺复兴的发生  
    二  结核病与浪漫主义的联想
  第三节  疾病体验与创作风格
    一  外国文学史上的患病作家及其创作风格
    二  中国文学史上的患病作家及其创作风格
第二章  鲁迅:热与痛中的见证
  第一节  发热的身体与鲁迅文学中的情感热度
    一  发热的身体与鲁迅的性格
    二  对“作文”的选择与对杂文的偏爱
    三  “有热度的写作”
  第二节  药与酒及鲁迅文学中的矛盾内涵
    一  药与酒:鲁迅的希望与绝望
    二  鲁迅小说中的“病”与“死”
    三  “药”的无效或“疗救”的缺席
  第三节  死亡的逼迫与鲁迅文学中的生命意识
    一  “我也常常想到自杀,也常想杀人”——《野草》中的死亡意蕴
    二  从“虽生之曰,犹死之年”到“这也是生活——两次散文创作的诸多不同  
第三章  孙犁:抑郁中的退守
  第一节  抑郁症的郁积与暴发
    一  中国特色的“神经衰弱”  
    二  孙犁的抑郁症及其社会根源
    三  “神经衰弱”的避风港  
  第二节  前期抑郁症的反复与1956—1976年的创作
    一  1962年:“惊弓之鸟”的春天
    二  1974—1976年:书衣上的宣泄与治疗
  第三节  后期抑郁症的纠缠与孙犁晚年文风的转变
    一  逃避:“伤痕”、“反思”中的边缘之作  
    二  幻灭:20世纪90年代的避世之作  
第四章  史铁生:残缺中的渴望
  第一节  为什么会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一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奇异出现  
    二  特殊心理对记忆的干预作用
  第二节  “此时此地”的写作  
    一  被困于“此地”的现实与梦幻  
    二  “此时”的宁静与空间时间化  
  第三节  史铁生的身体观
    一  作为他者的身体
    二  性爱中的身体
    三  被灵魂栖居的身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疾病对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的影响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