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社区治理:基层组织运行机制研究》内容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快速展开,城市基层社会原来的管理方式逐步显露出不足,众多需要基层协理的问题在单位制衰弱、解体之后缺乏合理的承接机制,影响到了城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由此以民政部为首的相关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的号召,社区管理体制变革得以启动。《社区治理:基层组织运行机制研究》以新制度主义和公共产品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试图通过对上海市十个居委会的调查研究了解上海社区管理体制发展的现状、具体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社区治理:基层组织运行机制研究》是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
《社区治理:基层组织运行机制研究》在重新厘定城市特性以及社区概念、社区治理方式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城市社区治理已经进入多元共治的发展阶段,上海社区多元共治的复杂交易制度造成了社区公共产品供应在类别上的明显差异。论文通过对居委会运行制度的分析,指出在社区管理体制发展的过程中居委会的双重身份交互促进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居委会本身的发展方向正面临巨大的制度瓶颈。论文通过对业委会工作环境及运行制度的分析,指出由于业委会本身及其运行制度上存在的缺陷使其在与其他组织的各类交易活动中明显居于弱势,市场制度并未充分进入物业领域并赋予业委会充分的权力。论文通过对社工站以及社区居民组织发展状况的分析,指出社工站的基本定位在当前的制度规划中还存在明显缺陷,未能良好的承担体制转型的任务,而居民组织作为社区自治力量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仍然缺乏自主发展的、稳定的、可持续的制度支持。论文通过对社区组织间协作制度的基本描述,指出社区组织间已经初步建立了以会议制度为典型代表的协作制度,但是受到关键性资源、共同事件、信任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社区组织问协作的交易行为还远未在一般意义上构成制度体系。
目录
第一章 摄影艺术发展史简介
第一节 初期摄影(1839—1850)
第二节 早期摄影(1850—1889)
第三节 近期摄影(1890—1917)
第四节 现代摄影(1918—1960)
第五节 当代摄影(1960—至今)
第二章 摄影器材基本知识
第一节 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一、镜头
二、快门装置
三、取景器
四、控制电路系统
五、机身部件
第二节 照相机类型
一、传统胶片照相机
二、数码照相机
第三节 常用摄影附件
一、滤光镜
二、三脚架
三、手持式测光表
四、快门线
五、闪光灯
六、反光板与柔光板
第四节 影像的存储
一、感光胶片
二、数码感光元件
第五节 影像的色彩控制
一、色温
二、数码照相机的白平衡
第三章 摄影技术与技巧应用
第一节 光的运用
一、光线的基本特性
二、摄影用光
三、常用的摄影光源
第二节 空间因素的把握
一、景深与透视
二、灭点会聚的应用
三、视点的选择
第三节 摄影的特殊效果
一、影像多重曝光效果
二、慢速摄影
三、高速快门
四、高速度闪光
五、变焦拍摄
六、极浅景深控制
七、模糊影像
第四章 摄影艺术美学基础
第一节 构图的基本知识
一、恰当的画面取舍
二、画面布局突出重点
三、画面的均衡
四、视点的选择
五、影像的重构与裁切
第二节 形式的构成
一、线条的作用
二、形状的表现
三、体积的力量
四、质感的描绘
第三节 影调的魅力
一、影调的作用
二、影调的表现技巧
三、影像的调性
四、黑白影像的优势
第四节 色彩的造型作用
一、色彩的心理效应
二、色彩造型中的对比
三、色彩的和谐
第五节 图纹语言
一、肌理的影像效果
二、图案的影像效果
第六节 各种题材影像画面的基本视觉元素
一、自然景观
二、人像
三、静物
四、建筑
五、动物
第五章 摄影艺术作品欣赏
后记
第一节 初期摄影(1839—1850)
第二节 早期摄影(1850—1889)
第三节 近期摄影(1890—1917)
第四节 现代摄影(1918—1960)
第五节 当代摄影(1960—至今)
第二章 摄影器材基本知识
第一节 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一、镜头
二、快门装置
三、取景器
四、控制电路系统
五、机身部件
第二节 照相机类型
一、传统胶片照相机
二、数码照相机
第三节 常用摄影附件
一、滤光镜
二、三脚架
三、手持式测光表
四、快门线
五、闪光灯
六、反光板与柔光板
第四节 影像的存储
一、感光胶片
二、数码感光元件
第五节 影像的色彩控制
一、色温
二、数码照相机的白平衡
第三章 摄影技术与技巧应用
第一节 光的运用
一、光线的基本特性
二、摄影用光
三、常用的摄影光源
第二节 空间因素的把握
一、景深与透视
二、灭点会聚的应用
三、视点的选择
第三节 摄影的特殊效果
一、影像多重曝光效果
二、慢速摄影
三、高速快门
四、高速度闪光
五、变焦拍摄
六、极浅景深控制
七、模糊影像
第四章 摄影艺术美学基础
第一节 构图的基本知识
一、恰当的画面取舍
二、画面布局突出重点
三、画面的均衡
四、视点的选择
五、影像的重构与裁切
第二节 形式的构成
一、线条的作用
二、形状的表现
三、体积的力量
四、质感的描绘
第三节 影调的魅力
一、影调的作用
二、影调的表现技巧
三、影像的调性
四、黑白影像的优势
第四节 色彩的造型作用
一、色彩的心理效应
二、色彩造型中的对比
三、色彩的和谐
第五节 图纹语言
一、肌理的影像效果
二、图案的影像效果
第六节 各种题材影像画面的基本视觉元素
一、自然景观
二、人像
三、静物
四、建筑
五、动物
第五章 摄影艺术作品欣赏
后记
摄影艺术教程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