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

副标题:无

作   者:张树基,王巨德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81116414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诊断学基础》是一门关于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的课程。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也是学习各门临床课的入门和基础。诊断是用医学科学的方法对疾病的表现所作出的辩证逻辑性的结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乃是人体与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运动过程,所以诊断疾病乃是不断对疾病的认识过程,也就是将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以及其他检查结果,根据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后所获得的有关健康状态和疾病本质的判断。因此,临床诊断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必须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诊断。没有正确的诊断就没有正确的防治措施。正确的诊断来源于科学的调查研究。只有获得必要的、真实的临床资料,才有可能建立起正确的诊断。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变化着的演变过程,有时必须通过各种诊查方法,从各个不同方面,在不同时间多次检查,始可获得可靠的临床资料作为诊断根据。更多>>

目录

目录
绪论
一、 诊断学基础的内容
二、 诊断内容的分类
三、 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
第一篇 问诊
第一章 问诊
一、 问诊的重要性
二、 问诊的方法
三、 问诊的注意事项
四、 问诊内容
第二章 常见症状
第一节 发热
一、 病因
二、 发生机制
三、 临床表现
四、 诊断注意事项
第二节 水肿
一、 发生机制
二、 病因及临床表现
三、 诊断注意事项
第三节 胸痛
一、 病因
二、 发生机制
三、 临床表现
四、 诊断注意事项
第四节 咳嗽与咳痰
一、 病因
二、 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
三、 诊断注意事项
第五节 咯血
一、 病因与发生机制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注意事项
第六节 呼吸困难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注意事项
第七节 发绀
一、 发生机制
二、 病因及临床表现
三、 诊断注意事项
第八节 心悸
一、 发生机制
二、 病因及临床表现
三、 诊断注意事项
第九节 腹痛
一、 发生机制
二、 病因及临床表现
三、 诊断注意事项
第十节 恶心与呕吐
一、 发生机制
二、 病因及临床表现
三、 诊断注意事项
第十一节 呕血
一、 病因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注意事项
第十二节 腹泻
一、 病因
二、 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
三、 诊断注意事项
第十三节 黄疸
一、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二、 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三、 诊断注意事项
第十四节 便血
一、 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注意事项
第十五节 血尿
一、 病因及临床表现
二、 诊断注意事项
第十六节 意识障碍
一、 病因
二、 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三、 诊断注意事项
第十七节 头痛
一、 病因
二、 发病机制
三、 临床表现
四、 诊断注意事项
第十八节 眩晕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注意事项
第十九节 抽搐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注意事项
第二十节 瘫痪
一、 发病机制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注意事项
第二十一节 震颤
一、 发病机制
二、 临床表现及分类
三、 诊断注意事项
第二十二节 晕厥
一、 发病机制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注意事项
第二篇 体格检查
第一章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视诊
第二节 触诊
一、 触诊方法
二、 触诊注意事项
第三节 叩诊
一、 叩诊方法
二、 叩诊的注意事项
三、 叩诊音
第四节 听诊
一、 听诊方法
二、 听诊注意事项
第五节 嗅诊
第二章 一般检查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一、 性别
二、 年龄
三、 生命征
四、 发育、体型与营养
五、 意识状态
六、 面容、表情与语调、语态
七、 体位、姿势与步态
第二节 皮肤及黏膜
一、 颜色
二、 湿度与出汗
三、 弹性
四、 皮疹
五、 皮肤脱屑
六、 皮下出血
七、 蜘蛛痣
八、 水肿
九、 皮下气肿
十、 皮下结节
十一、 毛发
十二、 瘢痕
十三、 溃疡与糜烂
第三节 浅表淋巴结
一、 检查方法
二、 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第三章 头部检查
第一节 头颅
一、 头颅畸形
二、 头部运动异常
三、 头发及头皮检查
第二节 头部器官
一、 眼
二、 耳
三、 鼻
四、 口
第四章 颈部检查
一、 颈部的外形、分区、姿势与运动
二、 颈部皮肤与包块
三、 颈部血管
四、 甲状腺
五、 气管
第五章 胸部检查
第一节 胸部的体表标志
一、 自然标志
二、 人为划线与分区
第二节 胸壁与胸廓检查
一、 胸壁
二、 胸廓
三、 乳房
第三节 肺部检查
一、 视诊
二、 触诊
三、 叩诊
四、 听诊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
支气管哮喘
大叶性肺炎
胸腔积液
气胸
第五节 心脏与血管检查
心脏检查
一、 视诊
二、 触诊
三、 叩诊
四、 听诊
血管检查
一、 视诊
二、 触诊
三、 听诊
四、 血压测量
第六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包积液
心力衰竭
一、 慢性心力衰竭
二、 急性心力衰竭
第六章 腹部检查
第一节 解剖与体表标志
一、 腹部的范围及体表标志
二、 腹部分区法
第二节 检查技术
一、 基本要求
二、 视诊
三、 触诊
四、 叩诊
五、 听诊
第三节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表现和体征
消化性溃疡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胆囊炎
肝硬化
急性阑尾炎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第七章 肛门、直肠和男性生殖器检查
第一节 肛门与直肠
一、 解剖与生理
二、 检查体位
三、 检查方法
第二节 男性生殖器
一、 阴毛
二、 阴茎
三、 阴囊
四、 前列腺
五、 精囊
第三节 女性生殖器
第八章 脊柱和四肢检查
第一节 脊柱检查
一、 脊柱弯曲度
二、 脊柱活动度
三、 脊柱压痛和叩击痛
第二节 四肢和关节检查
第九章 神经系统检查
第一节 颅神经检查
一、 嗅神经(Ⅰ)
二、 视神经(Ⅱ)
三、 动眼、滑车、展神经(Ⅲ、Ⅳ、Ⅵ)
四、 三叉神经(Ⅴ)
五、 面神经(Ⅶ)
六、 位听神经(Ⅷ)
七、 舌咽、迷走神经(Ⅸ Ⅹ)
八、 副神经(Ⅺ)
九、 舌下神经(Ⅻ)
第二节 运动功能检查
一、 随意运动和肌力
二、 肌张力
三、 肌体积
四、 不随意运动(亦称不自主运动)
五、 共济运动
第三节 感觉功能检查
一、 浅感觉
二、 深感觉
三、 复合感觉
四、 感觉障碍类型
第四节 神经反射检查
一、 浅反射
二、 深反射
三、 病理反射
四、 阵挛
五、 脑膜刺激征
六、 直腿抬高试验
第五节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第三篇 病历书写和诊断思维方法
第一章 病历书写
一、 病历的重要性
二、 书写病历的基本要求
三、 病历格式与内容
第二章 诊断步骤和思维方法
一、 确定诊断的步骤
二、 确定诊断的注意事项
三、 诊断错误的原因
四、 诊断内容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血液检验
第一节 血液的一般检验
红细胞检验
一、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二、 网织红细胞计数
三、 红细胞比容测定
四、 红细胞平均值
五、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六、 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布宽度
七、 红细胞的形态改变
白细胞检验
一、 白细胞分类和发育
二、 参考值
三、 临床意义
血小板检验
一、 血小板计数
二、 平均血小板体积
三、 血小板分布宽度和血小板比容
第二节 红细胞沉降率检查
第三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一、 确定有无贫血的试验
二、 明确溶血存在的试验
三、 判断溶血部位的试验
四、 查明溶血原因的试验
第四节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验
一、 血栓与止血检查的主要项目
二、 临床应用
第二章 骨髓检查
第一节 标本的采取和送检
第二节 血细胞的发育规律及形态
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步骤
第四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
增生性贫血
一、 缺铁性贫血
二、 溶血性贫血
三、 急性失血性贫血
增生低下性贫血
一、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贫血
白血病
一、 分类
二、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
三、 急性白血病的血液学特点
四、 慢性白血病的血液学特点
其他血液病
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二、 多发性骨髓瘤
三、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五节 常用的血细胞化学染色
一、 过氧化物酶染色
二、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三、 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四、 糖原染色
五、 铁染色
第六节 细胞遗传学分析
一、 染色体命名
二、 异常染色体的命名和描写
三、 临床常见血液病的染色体改变
第三章 尿液检验
第一节 标本的收集和保存
一、 标本的收集
二、 尿液标本的保存
第二节 理学检查
第三节 化学检查
一、 尿液酸碱度测定
二、 尿蛋白质检查
三、 尿液糖的检查
四、 尿液酮体检查
五、 尿胆红素定性试验
六、 尿胆原定性试验
七、 尿中亚硝酸盐试验
八、 隐血试验(血红蛋白定性试验)
第四节 尿沉渣检查
第五节 妊娠诊断试验
第六节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尿液改变
一、 泌尿系感染
二、 肾小球肾炎
三、 肾病综合征
四、 肾结核
五、 肾结石
六、 泌尿系肿瘤
第四章 粪便检查
第一节 标本收集
第二节 理学检查
二十、 登革热血清学检验
二十一、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检验
第五节 其他免疫检验
一、 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
二、 C-反应性蛋白测定
第七章 肝脏疾病常用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 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
第二节 胆红素代谢的检查
第三节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
第四节 染料摄取与排泄功能
第五节 血清酶学检查
第六节 肝纤维化的检查
第七节 肝脏病检验项目的选择
第八章 肾功能检查
第一节 肾小球功能检查
第二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测定
第三节 其他肾功能试验
第四节 肾功能检测的评价和选择
第九章 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查
第一节 有关心肌蛋白检查
第二节 心肌酶学检查
第十章 血清脂类和脂蛋白检查
第十一章 内分泌检查
第一节 胰岛功能检查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检查
第三节 甲状旁腺激素检测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检验
第五节 肾上腺髓质激素及其代谢产物测定
第六节 性腺激素测定
第七节 垂体激素测定
第十二章 其他常用生化检验
第一节 血清电解质检查
第二节 铁及相关蛋白
第三节 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
一、 血气分析
二、 血液酸碱平衡
第四节 淀粉酶和脂肪酶检验
第十三章 肿瘤标志物检测
第五篇 X线诊断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X线的发现、产生与特性
一、 X线的发现
二、 X线的产生与特性
第二节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一、 自然对比
二、 人工对比
第三节 X线检查方法
一、 普通检查法
二、 特殊检查法
三、 造影检查法
四、 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
第四节 X线影像分析与诊断
一、 X线诊断原则
二、 X线影像分析与诊断
第五节 X线的防护
第六节 X线诊断及影像医学进展
第二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检查方法
一、 透视
二、 摄影
三、 体层摄影
四、 支气管造影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
一、 肺部
二、 纵隔
三、 膈
四、 胸膜
五、 胸廓
第三节 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一、 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
二、 肺部病变
三、 胸膜病变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
第三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检查方法
一、 透视
二、 摄片
三、 造影检查
第二节 心脏、大血管正常X线表现
一、 心脏、大血管的正常投影
二、 心脏、大血管的搏动
三、 影响心脏、大血管形态的生理因素
第三节 心脏、大血管病变基本X线表现
一、 心脏及各房室增大
二、 主动脉的改变
三、 肺血管的改变
第四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X线诊断
第三节 骨、关节病变基本X线表现
第四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胃肠道检查方法
一、 普通检查
二、 钡剂造影检查
三、 血管造影
第二节 胃肠道正常X线表现
一、 食管
二、 胃
三、 十二指肠
四、 空肠与回肠
五、 结肠
第三节 胃肠道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一、 形态改变
二、 功能改变
第四节 胃肠道常见病的X线诊断
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癌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憩室
食管异物
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癌
肠结核
结肠癌
溃疡性结肠炎
第五节 胃肠道常见急腹症
胃肠道穿孔
肠梗阻
肠套叠
第六节 胆道疾病的X线诊断
一、 检查方法
二、 正常X线表现
三、 常见病的X线诊断
第五章 骨、关节系统
第一节 X线检查方法
一、 普通检查
二、 特殊检查
第二节 骨、关节正常X线表现
一、 长骨
二、 四肢关节
三、 脊柱
四、 颅骨
五、 常见解剖变异
第三节 骨、关节病变基本X线表现
一、 骨骼病变基本X线表现
二、 关节病变基本X线表现
第四节 骨、关节疾病X线诊断
骨、关节外伤
骨、关节化脓性感染
骨、关节结核
骨肿瘤
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统
第一节 泌尿系统
一、 检查方法
二、 正常X线表现
三、 常见疾病X线表现与诊断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
一、 检查方法
二、 正常X线表现
三、 子宫、输卵管疾病的X线诊断
四、 节育器的X线检查
第七章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第一节 CT装置及发展概况
第二节 CT成像基本原理
第三节 CT图像特点
第四节 CT扫描方法
第五节 CT图像分析
第六节 常见疾病的CT诊断
一、 颅脑疾病的CT诊断
二、 肺部疾病的诊断
三、 腹部疾病的诊断
第八章 磁共振成像
第一节 MRI的成像基本原理
第二节 MRI设备
第三节 MRI图像特点
第四节 MRI检查技术
第五节 MRI分析与诊断
第六节 MRI诊断的临床应用
一、 脑梗死
二、 脑星形细胞瘤
三、 脑膜瘤
四、 脊膜瘤
五、 椎间盘突出
六、 主动脉夹层
七、 肝海绵状血管瘤
八、 胆道梗阻
第六篇 其他检查
第一章 心电图检查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一、 心电图产生原理
二、 心脏起搏传导系统
三、 心电图各段的组成与命名
四、 心电图导联体系
五、 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六、 平均心电轴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一、 心电图的测量
二、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范围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一、 左心房肥大
二、 右心房肥大
三、 双房肥大
四、 左心室肥大
五、 右心室肥大
六、 双室肥大
第四节 心肌缺血
一、 心肌缺血的基本图形
二、 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三、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四、 变异型心绞痛
五、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第五节 心肌梗死
一、 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
二、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演变及分期
三、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定位诊断
四、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鉴别诊断
第六节 心律失常
一、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二、 心律失常的概念与分类
三、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四、 期前收缩
五、 阵发性心动过速与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六、 扑动与颤动
七、 逸搏和逸搏性心律
八、 心脏传导阻滞
九、 预激综合证
第七节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一、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二、 心电图的阅读、分析方法
三、 心电图报告
第八节 其他常用心电学检查
动态心电图
食管心房调搏电生理检查
起搏心电图
第二章 脑电图
一、 常规脑电图
二、 便携式动态脑电图
第一节 检测方法
一、 常规检测法
二、 特殊电极
三、 诱发试验
第二节 脑电图的基本内容
一、 频率
二、 波幅
三、 波形
四、 位相
五、 出现方式
六、 出现部位
七、 生理反应性
第三节 正常脑电图
一、 健康成年人
二、 儿童正常脑波的分期和特点
三、 小儿正常脑电图诊断标准
四、 睡眠脑电图
第四节 异常脑电图
一、 成人的异常脑电图
二、 成人异常脑电图的诊断标准
三、 儿童异常脑电图的诊断标准
第五节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一、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二、 脑电图的阅读、分析方法
第六节 脑电地形图
第七节 脑磁图
第三章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
第一节 肌电图与电诊断
一、 肌电图
二、 神经传导速度
三、 重复神经电刺激及瞬目反射
四、 各类疾病的肌电图
第二节 诱发电位
一、 体感觉诱发电位
二、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三、 视觉诱发电位
四、 运动诱发电位
五、 事件相关电位
第四章 肺功能检查
第一节 通气功能检查
一、 肺容积
二、 通气功能
第二节 换气功能检查
第三节 小气道功能检查
第五章 超声检查
第一节 超声诊断的基础知识
一、 超声波的定义及有关物理量
二、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三、 超声诊断原理
第二节 超声检查技术
一、 普通超声检查的种类
二、 超声诊断新技术
第三节 人体组织的声学类型
一、 无回声型(无反射型)
二、 低回声型(少反射型)
三、 强回声型(多反射型)
四、 含气型(全反射型)
第四节 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与图像观察分析
一、 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
二、 超声图像的观察分析
第五节 超声心动图
一、 正常超声心动图
二、 心功能测定
三、 异常超声心动图
第六节 腹部超声检查
一、 肝脏
二、 胆道系统
三、 胰腺
四、 梗阻性黄疸
五、 脾脏
六、 泌尿系统
七、 妇产科
第七节 浅表器官超声检查
一、 乳腺
二、 甲状腺
第八节 经颅多普勒
一、 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技术原理
二、 检查方法
三、 检查结果分析
四、 临床应用
第六章 消化内镜
第一节 内镜的种类
一、 以结构和性能分类
二、 以用于不同部位的分类
第二节 胃镜诊断
一、 临床应用
二、 正常胃镜所见
三、 常见病变
第三节 纤维结肠镜诊断
一、 临床应用
二、 正常结肠镜所见
三、 常见病变
附录一 临床常用诊疗技术
附录二 临床常用检验参考值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诊断学基础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