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与和谐的追求

副标题:无

作   者:贾新奇

分类号:

ISBN:978751614002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导言一 从目标的角度解释人与社会二 本书中“社会哲学”的用法三 社会哲学的类型四 本书的第一部分五 本书的第二部分六 本书内容的第三部分七 写作本书的动机之一:考察传统文化八 写作本书的动机之二:考察“现代化”第一章 儒家、墨家与道家的社会哲学一 孔子与儒家社会哲学的确立二 孔子之后三 关于物质生活四 关于国家实力五 墨家的社会哲学六 道家的社会哲学第二章 法家的社会哲学一 背景二 韩非三 商鞅学派四 富国强兵与其他五 一切为了兼并战争第三章 法家社会哲学的实践与终结一 富强哲学在列国的实践二 富强哲学、道德与私欲三 西汉的反思四 争议与富强哲学的终结第四章 宋代:秩序哲学的一个典范一 秩序高于一切二 弊病三 王夫之的分析、批判四 陈亮与叶适五 王安石变法六 积重难返的普遍心态七 后果的两面性第五章 关于外部世界的观念一 强势的国际地位二 如何应对外来威胁三 扩张动机的匮乏四 眼光向内第六章 循环的历史与历史观一 人口与经济生活二 科学技术、经济形态三 循环论的历史观第七章 物欲与心灵一 法家二 儒家三 儒家中的少数派四 道家五 道教与佛教六 影响第八章 道德与知识一 各派意见二 德才关系三 教育、行政四 科学技术五 非主流意见与李贽六 颜元第九章 自由与一体一 对世界的想象二 人性论三 对自我意识的贬抑四 作为儒学要素的自我五 墨家六 道家七 法家八 影响结语一 西方传统社会哲学二 为何如此三 从社会哲学到基本价值观四 民族主义与进步观念五 新的社会哲学,新的价值观念六 16—19世纪的中国社会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社会哲学包含的内容有两个点:**,一个社会所拥有的社会目标,具体地说,是各种社会目标及其依据一定的价值次序而呈现出来的结构;第二,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们尤其是哲学家对社会目标所进行的思考、研究。《秩序与和谐的追求--论传统社会哲学》由贾新奇所著,本书分为三部分。**部分是论述秩序取向社会哲学与实力取向社会哲学的形成与演变。本书的第二部分,是探讨秩序取向社会哲学之所以成为古代中国主导性观念的根源或基础。本书的第三部分,是阐述秩序取向社会哲学的后果。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秩序与和谐的追求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