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副标题:无

作   者:陈旭麓著

分类号:

ISBN:978780681791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经典,曾经荣获中国图书匀、上海市优秀图书奖一等奖。直至今日,它仍然是中国近代史领域的最好的导论性著作。 本书博大精深,思辨深邃,凝聚了著名史学家陈百麓先生数十年心血。本书不仅考察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革,而且考察了城乡基层组织的演变,以及不平等条约激起的社会变化;不仅研究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而且寻找出外部冲击引起的社会习尚的改变;不仅论述了政治思想、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变革,而且分析了欧风美雨影响下的社会心态的变化。全书充满激情而又思辨的论述、勾画出中国近代社会百年的新陈代谢和急遽变革。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漫长的封建社会
一、 漫长的盘旋
二、 土地的私有和买卖
三、 官僚政治
四、 宗族和行会
五、 儒学定于一尊
第二章 东方与西方
一、 东西对视,隔雾看花
二、 郑和下西洋与地理大发现
三、 强韧持久的进取与保守防范的抵拒
第三章 由盛转衰的清王朝
一、 盛世已经过去
二、 人口、移民、会党
三、 “洋货”与“洋害”
第四章 炮口下的震撼
一、 开眼看世界
二、 官、民、夷
三、 条约制度下的社会变化
第五章 天国的悲喜剧
一、 白莲教、天地会和拜上帝会
二、 洪秀全的思想
三、 天国的悲剧
四、 留给历史的余响
第六章 十二年之后
一、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二、 “庚申之变”
三、 地主阶级的分化
四、 革新思潮的萌发
第七章 近代化一小步
一、 洋务衙门
二、 自强与求富
三、 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始
四、 “中体西用”
五、 “决理易,靖嚣难”
第八章 城乡社会在演变
一、 新的社会力量
二、 农村的社会变化
三、 教会与会党
第九章 日本冲来了
一、 日本的崛起和迫来
二、 从外交到战争
三、 民族精神的亟变
四、 强敌成为榜样
五、 三个方面的反思
第十章 变与不变的哲学
一、 变的哲学
二、 不变的哲学
三、 思想文化中的新潮涌荡
第十一章 庚子与辛丑
一、 三种力量
二、 义和团的社会相
三、 庚子事变的最后一幕
四、 半殖民地的深化
第十二章 欧风美雨驰而东
一、 “莽莽欧风卷亚雨”
二、 哲学、电影、戏曲、小说
三、 复杂的社会心态
第十三章 假维新中的真改革
一、 残局与变法
二、 “新政”五面观
三、 两点历史思考
第十四章 “中等社会”
一、 一个复杂的社会实体
二、 “破坏上等社会”与“提挈下等社会”
三、 “中等社会革命”: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
第十五章 变革中的两大动力
一、 相互交替的两个历史阶段
二、 共和与立宪:两种模式的争夺
三、 不同一性中的同一性
第十六章 民变与革命
一、 乱世众生相
二、 民变与革命的交互激荡
三、 民主革命的基石
第十七章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一、 从国歌说起
二、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三、 社会习尚的改革
四、 实业的推进
五、 南孙北袁之间
第十八章 山重水复
一、 还是“乱党”
二、 两种复辟势力
三、 军阀割据在形成
四、 孔教会和灵学会
五、 民国初年的社会危机
第十九章 新文化运动
一、 观念形态的革命
二、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论战
三、 科学和民主
四、 各色各样的“主义”
第二十章 历史的选择
一、 社会主义思潮的涌来和中国人的选择
二、 历史的矛盾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三、 曲折的历史轨迹
后记
?oB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