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资本论与中国经济理论热点》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了帮助读者读懂原著而设计的对原著的解释,称为“原著的基本脉络”;二是为了促使读者联系实际而进行的引导,称为“理论热点问题探讨”。对于前者的写作,作者既不想对原著做逐段注释,进行“导读”,也不打算离开原著只讲述原理,成为原理讲义。此书是从原著出发,依据原著各篇的基本脉络,归纳出几个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解释。这一解释又可细分为:各卷、各章“简介”、“内容要点”、“难点解释”。对于后者的写作,作者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同时以章为单位,选择该章所包含的、原著中涉及到的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它们一般也是难点问题),介绍学术界的争论,阐述自己的观点,以期抛砖引玉,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文中凡原著引文后出现的括号及阿拉伯数字均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卷数与页码,如(23.52)是指第23卷,第52页。
目录
再版说明
原版作者的话
序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卷简介
第一章 劳动价值论
一、原著的基本脉络
第一章简介
第一章内容要点
(一)商品
(二)货币
第一章读书难点解释
如何理解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二、理论热点问题探讨
劳动价值论——经济学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原著的基本脉络
第二章简介
第二章内容要点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二)剩余价值的源泉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四)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完成
第二章读书难点解释
如何理解“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
者说,在相同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种社会平均劳
动要多”?这一论述与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
产力成反比”是否一致?
二、理论热点问题探讨
“剥削”引发出的深层思考
第三章 资本积累理论
一、原著的基本脉络
第三章简介
第三章内容要点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的实质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三章读书难点解释
如何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二、理论热点问题探讨
实事求是地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二卷简介
第一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
一、原著的基本脉络
第一章简介
第一章内容要点
(一)资本循环
(二)资本周转
第一章读书难点解释
如何理解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关系?
二、理论热点问题探讨
关于流通费用理论的几个问题
第二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
一、原著的基本脉络
第二章简介
第二章内容要点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理论
(三)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理论
第二章读书难点解释
为什么说货币本身不是实际再生产的要素?
二、理论热点问题探讨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指导意义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第三卷简介
第一章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
一、原著的基本脉络
第一章简介
第一章内容要点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
(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三)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
(四)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第一章读书难点解释
如何理解马克思“社会需要”范畴?
二、理论热点问题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际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章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一、原著的基本脉络
第二章简介
第二章内容要点
(一)商品经营资本
(二)商业利润
(三)商业资本的周转
第二章读书难点解释
如何理解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和获利问题?
二、理论热点问题探讨
关于服务业劳动创造价值问题的争论
第三章 借贷资本与信用理论
一、原著的基本脉络
第三章简介
第三章内容要点
(一)借贷资本与利息率
(二)资本主义信用和银行资本-
(三)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四)虚拟资本
第三章读书难点解释
(一)如何理解虚拟资本与生息资本的联系与区别
(二)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企业的经理经营管理的性质
和工资的来源
二、理论热点问题探讨
对马克思股份经济及所有制实现形式思想的再思考
第四章 地租理论
一、原著的基本脉络
第四章简介
第四章内容要点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资本主义地租
(二)资本主义的级差地租
(三)资本主义的绝对地租
(四)非农业用地地租和土地价格
第四章读书难点解释
(一)什么是虚假的社会价值
(二)如何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重含义
二、理论热点问题探讨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思路评析与思考
三、几点思考
(一)必须高度重视我国土地所有权的特殊意义
(二)变革土地集体所有权实现形式思路应是理智的选择
第五章 资本主义收入分配及其源泉理论
一、原著的基本脉络
第五章简介
第五章内容要点
(一)资本主义各阶级的收入及其源泉
(二)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内在关系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第五章读书难点解释
如何理解马克思对“三位一体的公式”的批判?
二、理论热点问题探讨
关于马克思分配理论在当代的几点新探讨
综合章 《资本论》的理论要点及其现实意义
一、《资本论》的诞生:研究背景、理论借鉴与创新
(一)德国林木盗窃事件促使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问题
(二)英国古典经济学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
(三)从“六册计划”到《资本论》的写作安排
(四)《资本论》是两位革命导师辛勤劳动的结晶
二、《资本论》的写作宗旨:“资本主义灭亡论”
《资本论》第一卷的理论要点
(一)劳动价值理论为揭示剥削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剩余价值生产理论使《资本论》成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三)资本积累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资本论》第二卷的理论要点
(一)资本的循环、周转论揭示个别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论阐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
《资本论》第三卷的理论要点
(一)产业利润论的中心是阐明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二)商业利润论的中心是阐明商业资本对剩余价值的瓜分
(三)利息论的中心是阐明借贷资本及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四)地租论的中心是阐明资本主义条件下大土地所有者对剩余价值的瓜分
(五)总论中心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暂时性
三、另一个角度看《资本论》:社会化商品经济论
(一)《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社会化大生产论述给我们的启示
(二)《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社会化大生产论述给我们的启示
(三)《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社会化大生产论述给我们的启示
四、一部不朽的著作:《资本论》的光辉永驻
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原版作者的话
序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卷简介
第一章 劳动价值论
一、原著的基本脉络
第一章简介
第一章内容要点
(一)商品
(二)货币
第一章读书难点解释
如何理解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二、理论热点问题探讨
劳动价值论——经济学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原著的基本脉络
第二章简介
第二章内容要点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二)剩余价值的源泉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四)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完成
第二章读书难点解释
如何理解“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
者说,在相同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种社会平均劳
动要多”?这一论述与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
产力成反比”是否一致?
二、理论热点问题探讨
“剥削”引发出的深层思考
第三章 资本积累理论
一、原著的基本脉络
第三章简介
第三章内容要点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的实质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三章读书难点解释
如何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二、理论热点问题探讨
实事求是地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二卷简介
第一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
一、原著的基本脉络
第一章简介
第一章内容要点
(一)资本循环
(二)资本周转
第一章读书难点解释
如何理解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关系?
二、理论热点问题探讨
关于流通费用理论的几个问题
第二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
一、原著的基本脉络
第二章简介
第二章内容要点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理论
(三)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理论
第二章读书难点解释
为什么说货币本身不是实际再生产的要素?
二、理论热点问题探讨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指导意义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第三卷简介
第一章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
一、原著的基本脉络
第一章简介
第一章内容要点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
(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三)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
(四)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第一章读书难点解释
如何理解马克思“社会需要”范畴?
二、理论热点问题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际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章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一、原著的基本脉络
第二章简介
第二章内容要点
(一)商品经营资本
(二)商业利润
(三)商业资本的周转
第二章读书难点解释
如何理解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和获利问题?
二、理论热点问题探讨
关于服务业劳动创造价值问题的争论
第三章 借贷资本与信用理论
一、原著的基本脉络
第三章简介
第三章内容要点
(一)借贷资本与利息率
(二)资本主义信用和银行资本-
(三)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四)虚拟资本
第三章读书难点解释
(一)如何理解虚拟资本与生息资本的联系与区别
(二)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企业的经理经营管理的性质
和工资的来源
二、理论热点问题探讨
对马克思股份经济及所有制实现形式思想的再思考
第四章 地租理论
一、原著的基本脉络
第四章简介
第四章内容要点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资本主义地租
(二)资本主义的级差地租
(三)资本主义的绝对地租
(四)非农业用地地租和土地价格
第四章读书难点解释
(一)什么是虚假的社会价值
(二)如何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重含义
二、理论热点问题探讨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思路评析与思考
三、几点思考
(一)必须高度重视我国土地所有权的特殊意义
(二)变革土地集体所有权实现形式思路应是理智的选择
第五章 资本主义收入分配及其源泉理论
一、原著的基本脉络
第五章简介
第五章内容要点
(一)资本主义各阶级的收入及其源泉
(二)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内在关系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第五章读书难点解释
如何理解马克思对“三位一体的公式”的批判?
二、理论热点问题探讨
关于马克思分配理论在当代的几点新探讨
综合章 《资本论》的理论要点及其现实意义
一、《资本论》的诞生:研究背景、理论借鉴与创新
(一)德国林木盗窃事件促使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问题
(二)英国古典经济学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
(三)从“六册计划”到《资本论》的写作安排
(四)《资本论》是两位革命导师辛勤劳动的结晶
二、《资本论》的写作宗旨:“资本主义灭亡论”
《资本论》第一卷的理论要点
(一)劳动价值理论为揭示剥削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剩余价值生产理论使《资本论》成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三)资本积累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资本论》第二卷的理论要点
(一)资本的循环、周转论揭示个别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论阐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
《资本论》第三卷的理论要点
(一)产业利润论的中心是阐明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二)商业利润论的中心是阐明商业资本对剩余价值的瓜分
(三)利息论的中心是阐明借贷资本及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四)地租论的中心是阐明资本主义条件下大土地所有者对剩余价值的瓜分
(五)总论中心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暂时性
三、另一个角度看《资本论》:社会化商品经济论
(一)《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社会化大生产论述给我们的启示
(二)《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社会化大生产论述给我们的启示
(三)《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社会化大生产论述给我们的启示
四、一部不朽的著作:《资本论》的光辉永驻
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资本论与中国经济理论热点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