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the internet, 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
副标题:无
作 者:郑永年著;邱道隆译
分类号:
ISBN:978750607080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网络问政、网络反腐……互联网在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越来强大的辅助角色。网民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博弈,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和后果?互联网,会改变中国政治吗?
目录
“IPP文库?中国研究译丛”总序
译者序
英文版序言
致 谢
第一章 技术赋权的政治学:科学与民主
老问题,新答案
社会科学中的技术和政治
国家—社会关系背景下的互联网
本书结构
第二章 信息技术、民族国家建设和社会运动
信息技术和民族国家建设
现代中国的“科学”思维观念和技术民族主义
后毛泽东时代的政治合法性和新技术民族主义
信息社会的形成
经济、政治和社会
信息技术和社会运动
小结
第三章 监管机制
艰难的双重任务
信息产业部的崛起:监管机制
政治性管理
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
实施互联网控制
小结
第四章 互联网、政治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
信息技术和政治变革
信息技术和公民参与
信息、集体行动和政治自由化
第五章 互联网、公民参与和公信缺失
公民参与和集体行动
数字鸿沟、社会接受和公民参与
作为公共领域的互联网
公共机构的信任缺失
作为民众表达工具的互联网:案例分析
小结
第六章 互动战略、集体行动和政治结果
集体行动的成与败
互动战略的重要性
网络集体行动
小结
第七章 信息技术、国家-社会关系转型和政治变革
信息技术和政治变革
政权变革
精英的政治变革观
政权变革的三种方案
信息技术和政权变革的外部力量
信息技术和自下而上的革命
政治自由化与国家和社会的相互改造
从不可能到无可避免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索 引
译后记
译者序
英文版序言
致 谢
第一章 技术赋权的政治学:科学与民主
老问题,新答案
社会科学中的技术和政治
国家—社会关系背景下的互联网
本书结构
第二章 信息技术、民族国家建设和社会运动
信息技术和民族国家建设
现代中国的“科学”思维观念和技术民族主义
后毛泽东时代的政治合法性和新技术民族主义
信息社会的形成
经济、政治和社会
信息技术和社会运动
小结
第三章 监管机制
艰难的双重任务
信息产业部的崛起:监管机制
政治性管理
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
实施互联网控制
小结
第四章 互联网、政治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
信息技术和政治变革
信息技术和公民参与
信息、集体行动和政治自由化
第五章 互联网、公民参与和公信缺失
公民参与和集体行动
数字鸿沟、社会接受和公民参与
作为公共领域的互联网
公共机构的信任缺失
作为民众表达工具的互联网:案例分析
小结
第六章 互动战略、集体行动和政治结果
集体行动的成与败
互动战略的重要性
网络集体行动
小结
第七章 信息技术、国家-社会关系转型和政治变革
信息技术和政治变革
政权变革
精英的政治变革观
政权变革的三种方案
信息技术和政权变革的外部力量
信息技术和自下而上的革命
政治自由化与国家和社会的相互改造
从不可能到无可避免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索 引
译后记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the internet, 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