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副标题:无

作   者:梁方仲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10106288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简介   梁方仲先生的学生黄启臣先生将梁先生的著作重新整理,交由中华书局整体出版。文集之一、二、三,是将分别曾由中华书局、中州古籍出版社、广州人民出版社三家出版的论文集以及一些未刊稿重新编排,确定了三个主题,分别是:明代赋役制度、明清赋税与社会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论,这样的处理较以前单纯以论文集命名的方式更显主题明确。两部名著:《明代粮长制度》、《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收入文集之四、之五。将未刊之梁方仲先生《中国经济史讲义》和《读书札记》整理出来,分别列为文集之六、之七。对难以收入三个主题中的文章,归入之八杂稿中。梁集共八种。

目录

目录
总序
凡例
正编
甲编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的总情况及历代户口的地域分布说明
甲表1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的总数,每户平均口数和每户每口平均田亩数
甲表2 前汉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
甲表3 前汉各州郡国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甲表4 前汉元始二年各郡国人口密度
甲表5 后汉各朝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
甲表6 后汉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
甲表7 后汉各州郡国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甲表8 后汉永和五年各郡国人口密度
甲表9 后汉对前汉郡国口数增减之比较(系估计数字)
甲表10 后汉对前汉西北各郡国口数的比较
甲表11 后汉对前汉淮汉以南各郡国口数的比较
甲表12 汉初各侯初封时及国除时的户数及其升降百分比
甲表13 三国、西晋、南北朝的启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甲表14 西晋太康初年各州户数、平均户数及各州户数的比重
甲表15 西晋太康初年各州郡国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
甲表16 刘宋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
甲表17 刘宋各州郡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甲表18 北魏一部分州郡的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
甲表19 东魏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
甲表20 东魏各州郡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甲表21 隋、唐、五代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
甲表22 隋各州郡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大业5年,公元609年)
甲表23 唐贞观十三年各道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道户口数的比重(公元639年)
甲表24 唐贞观十三年各道府州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公元639年)
甲表25 唐天宝元年各道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道户口数的比重(公元742年)
甲表26 唐天宝元年各道郡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公元742年)
甲表27 唐开元、元和各道府州户数及元和时每县平均户数
甲表28 唐代各道人口密度
甲表29 辽代各道府州军的户数、军兵丁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出军兵丁数
甲表30 辽代御帐亲军数
甲表31 辽代历朝所建宫卫骑军数
甲表32 北宋各朝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
甲表33 北宋主客户口数及客户户口数的比重
甲表34 南宋各朝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
甲表35 北宋初年各道府州军主客户数及客户所占的百分比
甲表36 北宋元丰初年各路府州军主客户数及客户所占的百分比
甲表37 北宋太宗朝及神宗朝各路(道)主客户数及客户占总户数百分比的比较
甲表38 北宋各路府州军监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甲表39 宋元丰、崇宁、绍兴、嘉定四朝各路户口数的比较
甲表40 宋代各路人口密度
甲表41 金代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
甲表42 金代猛安、谋克等户口及垦田、牛具数
甲表43 金代猛安、谋克户平均口数、田数及正口和奴婢的比数
甲表44 宋、金对峙时期南北方户口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甲表45 金代各路民户数、平均户数及各路户数的比重
甲表46 金代各路府州军的民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
甲表47 元代户口数及其升降百分比
甲表48 元代各省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省户口数的比重
甲表49 元代各省路府州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甲表50 元代各省人口密度
甲表51 明太祖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甲表52 明成祖朝户口及税粮数
甲表53 明仁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甲表54 明宣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甲表55 明英宗朝(正统)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甲表56 明代宗朝(景泰)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甲表57 明英宗朝(天顺)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甲表58 明宪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甲表59 明孝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甲表60 明武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甲表61 明世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甲表62 明穆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甲表63 明神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甲表64 明熹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甲表65 明代历朝户口、田地的总平均数
甲表66 明代历朝每户平均口数及每户每口平均田地数
甲表67 明代历朝户口、田地的升降百分比
甲表68 明太祖朝分区户口数
甲表69 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户口数和每户平均口数
甲表70 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各分区户口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甲表71 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
甲表72 明代南、北直隶及各布政使司人口密度
甲表73 明天顺初年及嘉靖、隆庆年间各司府县的里数及估计户数
甲表74 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人丁及田地数
甲表75 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每朝及每十年平均人丁数、田地数及每丁平均亩数
甲表76 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人口数及存仓米谷数
甲表77 清咸丰、同治两朝的人口数
甲表78 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初、中期)四朝各直省人丁数
甲表79 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人丁数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甲表80 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进各直省人丁数的升降百分比
甲表81 清乾隆十八年各直省户、丁口数及每户平均丁口数
甲表82 清乾隆(后期)、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各直省丁口数
甲表83 清乾隆(后期)、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各直省丁口数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甲表84 清乾隆(后期)、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各直省丁口数的升降百分比
甲表85 清同治、光绪两朝各直省口数
甲表86 清宣统年间调查(公元1912年汇造)之户口数的修正
甲表87 清代各直省人口密度
甲表88 清嘉庆二十五年各府州人口密度
甲表89 中国历代县户口数、每县平均户数及平均口数
乙编 唐宋元明清田地、田赋概况说明
乙表1 唐天宝中户税、地税及租庸调估计收入数
(1) 户税、地税估计收入数
(2) 租庸调估计收入数
乙表2 唐天宝中岁入钱粟布绢绵之数及其用途
(1) 岁入钱数及其用途
(2) 岁入粟数及其用途与所输仓库
(3) 岁入布绢绵数及其用途与输往地点
乙表3 唐建中年间税户、籍兵数及钱谷收支数
(1) 建中元年税户、籍兵及钱谷数
(2) 建中初年钱谷数及内外费用
乙表4 唐天宝八年各道屯粮数及其百分比
乙表5 唐天宝八年各色米粮总数
乙表6 北宋至道末年及天禧末年实收租税数
乙表7 北宋岁出入总数
乙表8 北宋熙宁十年夏秋二税现催额及其百分比
乙表9 北宋元丰八年各项税物岁入岁出数
乙表10 北宋元丰年间分区官、民田数及其百分比,与夏秋二税现催额
乙表11 北宋熙宁三年至九年诸路水利田数
乙表12 北宋熙宁年间诸路职田数
乙表13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岁漕定额及治平二年漕运实数
乙表14 北宋淳化四年东南六路漕运上供米额
乙表15 北宋熙宁九年诸路上报司农寺免役钱物收支及应在现在数
乙表16 北宋宣和元年诸路上供钱物数
乙表17 两宋历朝岁出入缗钱数
乙表18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各路上供钱银数及其百分比
乙表19 宋代各路租税收入中的匹帛数
乙表20 南宋绍兴中年东南诸路岁起绢绸绫罗絁匹数
乙表21 南宋绍兴年间各地上供和买绢布匹帛岁额
乙表22 元代岁入粮数
乙表23 元代科差总数
乙表24 元代赏赐诸王贵戚户丝户钞数
乙表25 元代的赐田
(1) 元代历朝所赐诸王公主百官寺院田地数
(2) 元代历朝所赐诸王公主田地数
(3) 元代历朝所赐功臣百官田地数
(4) 元代历朝所赐各寺田地数
乙表26 元代屯军屯民人户数及屯田亩数
乙表27 元至元二十年至天历二年每年海运粮米数及耗损率
乙表28 明实录中关于洪武朝增垦田亩数的记载
乙表29 明洪武、弘治、嘉靖三朝分区户口、田地及税粮数
乙表30 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田地数
乙表31 图书编等三书关于明弘治十五年分区田地数字之对照
乙表32 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每户每口平均田地数
乙表33 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各区田地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乙表34 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田地数的升降百分比
乙表35 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实征麦米数
乙表36 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平均亩田征粮额
乙表37 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实征麦米数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乙表38 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实征麦米数的升降百分比
乙表39 明洪武二十六年分区实征税粮数
乙表40 明弘治十五年分区官、民田数及其百分比
乙表41 明嘉靖初年分区户口、钱粮数
乙表42 明嘉靖中年后分区里数及户口、田赋数
乙表43 明天顺年间各府州粮额数
乙表44 明崇祯(?)年间各府州粮额数
乙表45 明末各府州粮额数
乙表46 明永乐初至成化末屯田子粒数
乙表47 明成化末至正德末及万历中屯田顷数及子粒石数
乙表48 明嘉靖初至天启末屯田子粒及屯牧地银与屯折银数
乙表49 明代各都司卫所屯田及其粮银额数
乙表50 明洪武及万历年间南京各卫屯粮数
乙表51 明永乐初至正德末漕粮数及减免天下税粮数
乙表52 明嘉靖初至隆庆末漕粮的额运、改折、实运等数及各处运纳粮数
乙表53 明泰昌元年至天启末年额运及实该进京通二仓漕粮数
乙表54 明成化八年以后分区漕运正粮及改兑米、预备米额数
乙表55 明代各卫所官军转运漕粮额数
乙表56 明万历六年分区起运存留米麦数及其百分比
乙表57 明代各镇军马额数
乙表58 明代九边兵饷额数
乙表59 明万历四十八年分区加派地亩银数
乙表60 明万历、天启、崇祯三朝田赋加派占辽饷总数的百分比
乙表61 清代各朝各直省田地数
乙表62 清代各朝各直省田地占其总计的百分比
乙表63 清代各朝各直省田地数的升降百分比
乙表64 清光绪十三年各直省各项田地数及其百分比
乙表65 清初十四省原额田及实额田数
乙表66 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田赋数
乙表67 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每人平均亩数及每亩平均银粮数的升降百分比
乙表68 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田赋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乙表69 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田赋的升降百分比
乙表70 清顺治十八年各直省人丁、田地、田赋及其平均数
乙表71 清康熙二十四年各直省人丁、田地、田赋及其平均数
乙表72 清雍正二年各直省人丁、田地、田赋及其平均数
乙表73 清乾隆十八年各直省人丁、民田、赋银粮及其平均数和赋粮的起运存留米数
乙表74 清乾隆三十一年各直省人丁、民田、赋银粮及其平均数和赋粮的起运存留米数
乙表75 清乾隆四十九年各直省人丁、田地及额征田赋数
乙表76 清嘉庆十七年各直省人口、田地及其平均数
乙表77 清嘉庆二十五年各直省府州厅户口、田地及额征田赋数
乙表78 清康熙初年各直省地丁银数
乙表79 清道光朝各直省额征及实征地丁银数
乙表80 清光绪十一年至二十年各直省实收田赋数
乙表81 清光绪十九年各直省实收田赋数
乙表82 清光绪二十九年各直省征收田赋数
乙表83 清光绪年间各直省地丁及耗羡银数
乙表84 清雍正二年、乾隆十八年、三十一年各直省屯田、屯赋及其平均数
乙表85 清雍正二年、乾隆十八年各直省学田及田租数
乙表86 清乾隆十八年八省漕运米麦豆实数
乙表87 清康熙二十四年、雍正二年、乾隆十八年各直省地丁钱粮起运存留银数及其百分比
乙表88 清嘉庆及光绪年间各直省起运存留正耗银数及其百分比
乙表89 明、清两代每口平均负担粮银数
附编
说明
附表1 自隋至清杭州、苏州、松江三府的户口数及其升降百分比
附表2 明、清两代南直隶各府州田赋数及征麦米数
附表3 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苏、松、常、镇四府户口田地及实征米麦数
附表4 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苏、松、常、镇四府户口田地及实征米麦数的升降百分比
附表5 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苏、松、常、镇四府户口田地及实征米麦数占全国总数的百分比
附表6 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苏、松、常、镇四府户口田地及实征米麦数的平均数
附表7 明初苏州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附表8 清代苏州府分县实在人丁数
附表9 清嘉庆二十五年苏州府分县男丁数和女口数的比较
附表10 明代松江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附表11 明代松江府分县男子数和妇女数的比较
附表12 清代松江府分县实在男妇数
附表13 元、明两代常州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附表14 清代常州府分县实在当差人丁数
附表15 明、清两代福建各府田赋数及征米数的比较
附表16 明、清两代浙江各府田赋数及征米数的比较
附表17 南宋临安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附表18 明代杭州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附表19 清代杭州府分县人丁数
附表20 清乾隆四十九年杭州府分县户数、丁口数及每户平均丁口数
附表21 清乾隆四十九年杭州府分县乡民数和市民数的比较
附表22 明、清两代嘉兴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附表23 清代嘉兴府分县大小丁口数
附表24 清代嘉兴府分县大小丁口数的百分比
附表25 清康熙三十年开封府分县旧管、开除、新收及实在人丁数
附表26 清道光十七年济南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附表27 清道光十七年济南府分县男女大小口的百分比
附表28 明万历朝、清光绪朝顺天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
附表29 唐、北宋、元三代在今广东省境内各府路州户数比较表
附表30 唐代在今广东省境内各府州户口比较表
附表31 北宋在今广东省境内各府州主客户比较表
附表32 元代在今广东省境内各路州户口比较表
附表33 清康熙、雍正、道光三朝广州府分县丁数
附表34 明代各朝广州府分县田地及税粮数
附表35 清嘉庆二十二年广州府分县田地、地丁银数、起运存留驿传银数及其百分比
附表36 清嘉庆二十二年广州府分县屯田及屯米数
附表37 清道光九年福建全省分县人口数
别编
小序
表说1 历代男女法定年龄与赋役课免的规定
表说2 西晋户调式及“边远夷人”纳布米额
表说3 西晋平民男女丁占田课田额数
表说4 西晋品官占田及荫客限额
表说5 西晋高级官员食俸及赐绢、菜田额数
表说6 东晋南朝品官荫客限额
表说7 北魏地方官公田额数
表说8 北魏迄唐均田制下平民受田额数
表说9 北魏迄唐良民户调赋役额数
(1) 一夫一妇的户调田租及每丁男的力役额数
(2) 未娶丁男及奴婢丁牛的租调额数
表说10 唐代亲贵官勋永业田额数
表说11 隋、唐内外官职分田额数
表说12 唐代内外官府公廨田额数
表说13 唐开元二十五年调赋绵绢麻布等物的区域分布
表说14 元世祖中统元年每户输纳丝料包银税率
表说15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丁地税税率
表说16 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夏税及秋粮项目分类比较
表说17 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夏税及秋粮项目的输纳区域分配
表说18 明代南北分区兑运法中每石漕米加征脚耗轻赍率
表说19 清乾隆年间各直省各类田地每亩征科额数
(1) 民赋田每亩征科额数
(2) 更名地等各类田地每亩征科额数
(3) 归并卫所屯地等各类田地每亩征科额数
(4) 农桑地等各类田地征科额数
表说20 清乾隆年间各直省人丁等每口科银额数
历代户口、田地升降比较统计图
1 历代户数比较
2 历代人口比较
3 历代垦田比较
4 明代历朝户、口和田地数的升降
5 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人丁、田地数的升降
6 清乾隆至光绪六朝人口数的升降
附录
一、 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
Ⅰ. 历代度量衡之变迁
Ⅱ. 度量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时代特征
二、 中国历代度量衡变迁表
(甲) 中国历代尺之长度标准变迁表
一、 古今尺度的比较
二、 吴承洛的推算
三、 刘复和杨宽的推算
四、 万国鼎对唐尺的推算
(乙) 中国历代升之容量标准变迁表
(丙) 中国历代两斤之重量标准变迁表
(丁) 中国步和亩的进位变迁表
三、 引用书籍、论文目录
(一) 引用书籍目录
(二) 引用论文目录
-Nx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