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断舍离

副标题:无

作   者:山下英子

分类号:

ISBN:978720110776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家庭断舍离》是山下英子与母亲三年“家庭战争”的经验总结。

推崇“断舍离”的山下英子,从小就与喜欢囤积物品的母亲关系紧张。一个想不断扔,一个想随时留,为一件物品的“扔”与“不扔”,母女两人经常吵得天翻地覆。虽然山下英子已经结婚并且不与父母同住,但是出于“为母亲好”的念头,她还是会经常插手父母家的事情。直到有一天,时隔三十年,母女俩需要再次住在同一屋檐下……

家庭断舍离战争,是否会再次升级?持有相反观念的母女俩,有没有和解的余地?

提起家人,我们几乎都有类似的烦恼:父母家物品堆积如山,孩子房间塞得满满当当……这时候,一味收拾,能否改变现状?面对家人的囤物癖好,我们应该怎么践行断舍离?如何理解“不扔东西的家人”,与父母、孩子、自己和解?山下英子将和大家一起面对和解决。


目录


序父母家应该由孩子收拾吗

1 “想帮父母施行断舍离”的原因是什么

家庭断舍离注定伴随着与父母的战争

2 “父母家由孩子收拾”到底应不应该

案例1 掉头回父母家之后变得“一蹶不振”的男人

案例2去婆婆家“单身赴任”的女人

“总想做点什么改变父母家”背后的心理

3 为什么要觉察“自己内心的外界驱动”

请意识到“受外界驱动的自己”

第一章 与“不丢东西的父母”的战争 [山下英子的亲身经历]

1 山下英子也苦恼于家庭断舍离战争

换来的只是“净干些多余的事儿”

虽说完成了家庭断舍离,“出于好心”却再次被冷落

决定住在一起。把与母亲同住的新家变成自己的空间

为 囤物派vs断舍离派 的战争而苦恼

2 其实在用断舍离与母亲争夺控制权

“给我道歉”和“表扬我”

买股票也是出于想被母亲表扬的心理

意识到了想反向控制母亲的我

看似是整理东西之争,其实是人际关系之争

3 断舍离因父母而起的纠结和迷茫,学会放手

母亲是母亲。我是我。需要将双方的问题区别对待、俯瞰全局

新关系从“请叫我‘hideko桑’”开始

关系发生变化后,母亲反而主动往外扔东西了

能否接受“负罪感”,是亲离道路的分叉口

创造可以松一口气的“借口”和“谅解”

第二章囤积的理由和“为你好”的无意识

1 固执与焦灼会将父母变成囤物派

经历过物资不足的PTSD会囤东西

父母的“现在”,指的是从现在算起的前后20年?

用50年前的情感和思维方式把自己关进牢笼的母亲

囤积的物品是不安与执念的物证

2 积攒即虐待、“放任”即暴力

父母看来是“收藏”、子女看来是“放置”

“赶紧扔掉”是强抢、囤积是拷打

靠断舍离解决在放置·混乱·堆积中凸显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 第三次“从父母处分离”时请放下“期待”

1 为什么是“第三次亲离”

案例3 为四口之家准备五套餐具的女性

我与价值观截然相反的母亲居然很像?

如何盘点无意识中接受的父母价值观?

案例4每天都在催促孩子的自己,简直就是父母的翻版

“赶紧”是决定支配被支配的口头禅,遗传自母亲

2 断舍离“我……”的期待

因自己对对方抱有期待所以愤怒

断舍离“自己对他人抱有的期待”

持续考虑“我……”这种“回答”

3 调整距离和改变拉开距离的方式

改变与父母的关系属性

亲离可以分为“做”和“不做”两种

4 亲离有进展,也会推动子离

母亲开始意识到“有囤物癖的自己”

发觉自己没有实现子离

母子意味着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

第四章 用“鸟之眼”重新看待父母和自己

1 你的父母是掌控型、道具型,还是……

分类之后再俯瞰与父母的关系

意识到自己的立场变化

三类父母的特征和口头禅

*1,掌控(支配)型…“你要如此这般做。”

*2,道具型…“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3,分离(子离)型…“按你自己的想法来吧。”

2 你是附属型、顺从型,还是……

三类子女不断听到的话语

*4,附属型…被念叨“要听大人的话”的结果

*5,顺从型…被称赞“真是个乖孩子”的结果

*6,分离型…被教导“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的结果

不同类型的家庭断舍离战斗实例

*原附属型(4)的女儿v.s原掌控型(1)的母亲

*原附属型(4)的女儿v.s原道具型(2)的母亲

*原顺从型(5)的女儿v.s原掌控型(1)的母亲

*原顺从型(5)的女儿v.s原道具型(2)的母亲

第五章 享受家庭断舍离的奥义

1 在家庭断舍离过程中封印“扔掉”

断舍离是自己享受做的事情

案例5 意识到“无可责备”的囤物派变了

用“是这样啊”来提醒囤物派的注意

2 “做”和“不做”并存

为自己而开始的断舍离会带来好心情

通过扔东西来减轻不安

边“捡球”边开始断舍离

不否定“不做”

3 断舍离可以传递“好心情”

人们都会羡慕“好心情”的人

好心情断舍离要“保密”进行

因为潜意识相通,所以好心情可以传递

4 试试扔掉后会不会为难,以及享受变化

*1,首先产生时间概念,其次选定场所

*2,从“用不着的东西”开始,一点点丢掉

*3,难以舍弃的东西,请对它致谢或致歉后再扔

*4,扔掉收纳用品反而更奏效

为什么我们在向他人寻求扔物许可

为什么总觉得“扔掉后会给自己带来困扰”?

为什么不知道从哪里扔起才合适

你和父母抱着同样的抵触心理

为什么总感觉“断舍离毫无进展”

5 断舍离追求的最高级别的“快感”是什么

用加分法的视角享受变化,而不是减分法

在享受反反复复的过程中继续下去

不顺利,才是机会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家庭断舍离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