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文化史

副标题:无

作   者:季学原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80715167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绪论 第一编 姚江文化的发端时期 第一章 河姆渡原始文化 第二章 河姆渡文化的演变 第三章 先秦至西汉的姚江文化 第二编 姚江文化的渐进时期 第一章 东汉六朝姚江文化的发展 第二章 汉唐姚江学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 唐宋元姚江文化的曲折发展 第三编 姚江文化的鼎盛时期 第一章 姚江文化鼎盛期概述 第二章 明代前期姚江文化的勃兴 第三章 心学大师王守仁 第四章 明代中后期姚江学术的繁荣 第五章 明代后期姚江文学艺术 第六章 明清时期姚江的社会风俗 第七章 清前期姚江学术文化的繁荣 第八章 明清姚江的科技成就 第九章 清代姚江的文学艺术 第十章 清代姚江文教事业 第四编 姚江文化的转型时期 第一章 姚江文化转型期概述 第二章 近代姚江文化 第三章 民主革命时期的姚江文化 第四章 姚江文化的传承 后记 重版后记

目录

目录
绪论
第一编 姚江文化的发端时期
第一章 河姆渡原始文化
第一节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文化命名和分期
第二节 河姆渡文化在姚江流域的分布
第三节 七千年前姚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第四节 河姆渡遗址的稻作文化及传播
第五节 河姆渡遗址中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第六节 河姆渡遗址中的木结构建筑
第七节 河姆渡遗址中的原始艺术
第八节 河姆渡文化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河姆渡文化的演变
第一节 河姆渡后续文化
第二节 舜、禹的传说与史实
第三章 先秦至西汉的姚江文化
第一节 于越时期的姚江文化
一、 有关的文献史料
二、 几何形印纹陶与原始青瓷文化
三、 土墩石室遗存
四、 姚江文化与楚文化、中原文化的交融
第二节 秦至西汉的姚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
第二编 姚江文化的渐进时期
第—章 东汉六朝姚江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青瓷的发明
第二节 古建筑古墓葬
第三节 迷仙崇道兴佛之风
一、 梅福的传说
二、 虞洪的传说
三、 刘纲的传说
四、 刘、阮的传说
五、 道教的遗迹与传说
六、 佛教的传播
第二章 汉唐姚江学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东汉姚江学风
第二节 严光的学行
第三节 虞氏家族文化概述
一、 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 概貌
第四节 虞氏家族文化的揭幕人虞翻
一、 生平
二、 文化成就
第五节 两晋虞氏家族文化的拓展
一、 虞喜的经学、天文学研究
二、 虞预的史学研究
三、 虞潭的娱乐文化研究
第六节 南朝虞氏家族文化的繁荣
一、 经学
二、 史学
三、 饮食文化
四、 文学
五、 书法
第七节 隋唐虞氏家族文化的辉煌
一、 虞绰、虞世基的文化活动
二、 虞世南的文化成就
三、 虞氏家族文化之余辉
第三章 唐宋元姚江文化的曲折发展
第一节 唐宋元姚江文化曲折发展历程
第二节 唐五代越窑与秘色瓷
第三节 唐宋元姚江的宗教
一、 道教
二、 佛教
第四节 唐宋元姚江的文学创作
一、 姚江旅游诗歌
二、 北宋旅姚诗人的创作
三、 南宋诗文创作
四、 元代诗文创作和“续兰亭会”
第五节 宋元姚江文教事业的起步
一、 藏书的初步发展
二、 官刻书帖和官钞书
三、 教育事业之初盛
第六节 宋元姚江理学的传播
一、 洛学传入与姚儒胡氏实学的兴起
二、 永嘉之学和陆学在姚江的传播
三、 朱学的流播
第七节 高似孙的学术成就
第八节 宋元姚江的科学技术
一、 水利事业的发展
二、 医学的发展
三、 高似孙的砚石研究
第三编 姚江文化的鼎盛时期
第一章 姚江文化鼎盛期概述
第二章 明代前期姚江文化的勃兴
第一节 明初姚江学术
一、 宋僖与《元史》
二、 赵谦的古文字音韵学
三、 滑寿的医学成就
四、 《永乐大典》与姚江学者
第二节 明代前期的姚江学术文化
一、 学术成就
二、 文学艺术成就
第三章 心学大师王守仁
第一节 生平传略
第二节 哲学思想
一、 心学的批判性和创适性
二、 致良知
三、 知行合一
第三节 教育思想
第四节 地位和影响
第四章 明代中后期姚江学术的繁荣
第一节 社会经济概述
第二节 姚籍王学传人
一、 姚江弟子
二、 徐爱的学术成就
三、 钱德洪的学术思想
四、 其他王学传人
第三节 军事学成就
一、 王守仁的军事思想
二、 何良臣与《阵记》
第四节 姚籍其他学者
一、 孙鑛的学术活动
二、 黄尊素的学术活动
三、 其他学人的著作
第五章 明代中后期姚江文学艺术
第一节 明代中后期姚江戏曲
一、 “余姚腔”的兴衰
二、 吕天成和《曲品》
三、 叶宪祖与其他戏曲作家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文学
一、 王守仁的诗文
二、 谢迁等人的诗文
三、 倪宗正的诗文
四、 士子官员的文化成果
第三节 明代的姚江藏书
第六章 明清时期姚江的社会风俗
第一节 庙会民风与民间传说
一、 庙会
二、 风俗
三、 民间传说
第二节 明清余姚的武术气功
第三节 堕民文化的社会功能
第四节 围棋活动
第七章 清前期姚江学术文化的繁荣
第一节 朱舜水及其实学思想
一、 生平传略
二、 反思与批判
三、 倡导经世实学
四、 构筑治政学说
五、 讲授中华儒学
六、 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二节 民主启蒙大师黄宗羲
一、 生平传略
二、 启蒙思想
三、 哲学贡献
四、 史学成就
五、 教育改革思想
六、 地位与影响
第三节 黄氏其他学人的学术活动
一、 黄宗炎的《易》学思想
二、 黄宗会的学术思想
三、 黄百家的学术活动
第四节 姚江书院派的学术思想
一、 姚江书院派的形成
二、 明末清初书院四先生时期的学术宗旨
三、 韩孔当的学术思想
第五节 邵廷采的学术成就
一、 “致知存心”的理学思想
二、 “期于实用”的教育思想
三、 经世致用的史学
四、 地位和影响
第六节 邵晋涵的学术成就
一、 经学:“绎其义蕴,彰其隐赜”
二、 史学:“奥衍蕴蓄,囊括富有”
第七节 其他学术思潮
一、 漳海之学的传播
二、 蕺山之学的传播
三、 朱子学的传播
四、 汉学的萌蘖与发展
第八节 高士奇和卢文弨的学术贡献
一、 宫廷学者高士奇
二、 校勘学家卢文弨
第八章 明清姚江的科技成就
第一节 黄宗羲的科学活动与科学成就
一、 黄宗羲的自然科学研究
二、 黄宗羲的科技思想
三、 科技人才的培养
第二节 朱舜水在日本对实用科技的传播
第三节 黄百家、邵昂霄的科学成就
第四节 农用技术的新发展
一、 耕作与除草技术
二、 哺坊孵化技术
三、 茯苓的人工栽培和采取
第五节 医学成就
第六节 建筑技艺的发展
一、 深宅大院
二、 桥梁建筑
第七节 湖泊水利事业的发展
第九章 清代姚江的文学艺术
第一节 散文创作
第二节 朱舜水、黄宗羲的文学理论
一、 朱舜水的文学理论
二、 黄宗羲的文学理论
第三节 诗歌创作
一、 清初遗民诗歌
二、 浙诗奠基时期的创作
三、 浙诗繁荣时期的创作
第四节 书画音乐艺术
一、 画家
二、 书艺
三、 篆印
四、 乐坛
五、 曲艺
第十章 清代姚江文教事业
第一节 教育事业
一、 书院教育
二、 学校教育
三、 教苑硕师
第二节 私家藏书
第三节 地方文献
一、 乡贤诗文的搜辑整理
二、 地方志的编修
三、 乡邑闻见类著作的问世
四、 姚江学术源流的总结整理
第四编 姚江文化转型时期
第一章 姚江文化转型期概述
第二章 近代姚江文化
第一节 学术的式微
第二节 学术和文化教育
一、 地方文献与史志的整理编辑
二、 私塾的衰落和学校的创建
三、 私人藏书
第三节 近代姚江科技
一、 胡德辉、叶谱人等人的科技活动
二、 黄炳垕的科技成果
第四节 近代姚江的社会风俗
一、 近代社会风俗
二、 养兰文化
三、 吴梅圣《梅花谱》与四明弈派
四、 余姚滩簧
第三章 民主革命时期的姚江文化
第一节 报刊的兴办
第二节 四明山战地文化活动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
第四节 蒋梦麟与中国文化教育
第五节 进步书刊与书店
第六节 鲁迅艺术学院浙东分院
第四章 姚江文化的传承
后记
重版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姚江文化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