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卜道成是对近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英国传教士。他在华游历数十年,专心研读中国哲学,尤专朱子理学。本书是卜道成的大成之作,详细叙述了朱熹的生平,对朱熹在仕途上的跌宕起伏、学术上的坚忍不拔多发感概;理顺了北宋理学和南宋理学的关系,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才有了朱熹理学的勃发;从宇宙论、人性论入手,剖析了朱子理学的深刻内涵,让人读起来意味深长,很受启迪。
目录
第一篇 宋代理学五大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宋代理学的兴起
第二节 宋代的政治事件
第三节 宋代的文化
第二章 周敦颐和邵雍
第一节 周敦颐
第二节 邵雍
第三章 二程与张载
第一节 程颢
第二节 程颐
第三节 张载
第四章 朱熹
第一节 童年与教育(1130—1150
第二节 任职同安(1151—1157
第三节 师从李延平(1158—1163
第四节 学术研究(1164—1178
第五节 南康和绍兴(1179—1183
第六节 庙堂的政敌们(1184—1196
第七节 最后岁月(1197—1200
第八节 结论
第二篇 朱熹的宇宙论
第五章 理气
第一节 气
第二节 理
第三节 理、气的关系
第六章 第一因与宇宙的演化
第一节 太极图与周子的经典
第二节 太极图说
第三节 朱熹的太极理论
第四节 五行
第六节 乾坤
第七节 宇宙循环
第七章 道
第一节 道
第二节 四德
第三篇 朱熹的人性论
第八章 义理之性
第一节 性是什么?
第二节 性是善的吗
第九章 气质之性
第一节 人与兽
第二节 命
第三节 恶的问题
第四节 变化的气质
第十章 心
第一节 心是什么?
第二节 形体、魄和神
第三节 佛教和外部世界
第四节 养心
第十一章 德与德性
第一节 德
第二节 仁:主德
第三节 五常
第四节 四端
第四篇 朱熹哲学的有神论的意义
第十二章 天
第一节 天的内在性
第二节 苍苍
第三节 帝
第四节 人格和神人同形同性论
第十三章 天地之心
第一节 心与人格
第二节 仁:生意
第十四章 结论
后记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宋代理学的兴起
第二节 宋代的政治事件
第三节 宋代的文化
第二章 周敦颐和邵雍
第一节 周敦颐
第二节 邵雍
第三章 二程与张载
第一节 程颢
第二节 程颐
第三节 张载
第四章 朱熹
第一节 童年与教育(1130—1150
第二节 任职同安(1151—1157
第三节 师从李延平(1158—1163
第四节 学术研究(1164—1178
第五节 南康和绍兴(1179—1183
第六节 庙堂的政敌们(1184—1196
第七节 最后岁月(1197—1200
第八节 结论
第二篇 朱熹的宇宙论
第五章 理气
第一节 气
第二节 理
第三节 理、气的关系
第六章 第一因与宇宙的演化
第一节 太极图与周子的经典
第二节 太极图说
第三节 朱熹的太极理论
第四节 五行
第六节 乾坤
第七节 宇宙循环
第七章 道
第一节 道
第二节 四德
第三篇 朱熹的人性论
第八章 义理之性
第一节 性是什么?
第二节 性是善的吗
第九章 气质之性
第一节 人与兽
第二节 命
第三节 恶的问题
第四节 变化的气质
第十章 心
第一节 心是什么?
第二节 形体、魄和神
第三节 佛教和外部世界
第四节 养心
第十一章 德与德性
第一节 德
第二节 仁:主德
第三节 五常
第四节 四端
第四篇 朱熹哲学的有神论的意义
第十二章 天
第一节 天的内在性
第二节 苍苍
第三节 帝
第四节 人格和神人同形同性论
第十三章 天地之心
第一节 心与人格
第二节 仁:生意
第十四章 结论
后记
声明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朱熹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