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是2001年第七届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的论文汇编。主要内容有:过失犯罪的基础理论;过失犯罪的基础理论问题探讨?以注意能力和注意义务为中心;现实与理念之间?过失交通犯罪研究;交通事故和过失论;企业灾害和过失论;重大责任事故研究等。
本书是21世纪首次(总第七次)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这次讨论会是2001年9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的。以前的六次分别在上海和东京举行。与以前的讨论会相比,这次讨论会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其一是参加人员相当广泛。这次讨论会不论中方或日方,都有较多的学者参加。就中方而言,除北京各高校法学院系的学者、研究生参加外,还有实际部门的法律专家以及来自东北、西北、华东、西南和中南各著名高校的刑法学者。中日双方与会的学者,既有著名的老年刑法学家,也有杰出中青年刑法学者,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其二是主题专一,讨论深入。这次讨论会的主题是过失犯罪,中日学者报告的论文和评释都是围绕这一主题撰写的,论评都相当深入。在方式上报告人只报告论文要点,报告后专人予以评释,然后自由发言,或提出问题质疑,或发表不同意见,发言踊跃,气氛热烈,不少与会者反映,讨论颇有深度,让人受益良多。
目录
目录
过失犯的基础理论
一 序论
二 过失犯的构造——日本刑法学中过失犯论的历史展开
三 过失犯中的实行行为·注意义务·因果关系
四 过失“责任”的意义与预见可能性
五 信赖原则
六 结语
过失犯罪的基础理论问题探讨——以注意能力和注意义务为中心
一 过失犯罪的概念
二 过失犯罪的构成
三 注意能力的概念与判定标准
四 注意义务的概念、内容与判定标准
现实与理念之间——过失交通犯罪研究
一 生存与发展的二律背反:罪刑设定的社会伦理基础
二 现实与历史的传承:过失交通犯罪的刑事立法沿革
三 现实与理念的协调:过失交通犯罪构成的认定
四 现实与理论的误差:逃逸是否需要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
交通事故和过失论
一 导言
二 日本的交通事故和刑事处分的概况
三 交通犯罪中的新旧过失论的争论
四 过失交通事故中的实行行为的问题
五 违反交通法规的过失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问题
六 交通事故和信赖原则
七 交通事故中的预见可能性
企业灾害和过失论
一 导言
二 有关企业灾害的判例的动向
三 企业灾害和管理、监督过失
重大责任事故罪研究
一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概念
二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范围
三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违章行为
四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损害结果
五 违章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六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罪过
七 重大责任事故罪与非罪的界限
八 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九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处罚
后记
{-
过失犯的基础理论
一 序论
二 过失犯的构造——日本刑法学中过失犯论的历史展开
三 过失犯中的实行行为·注意义务·因果关系
四 过失“责任”的意义与预见可能性
五 信赖原则
六 结语
过失犯罪的基础理论问题探讨——以注意能力和注意义务为中心
一 过失犯罪的概念
二 过失犯罪的构成
三 注意能力的概念与判定标准
四 注意义务的概念、内容与判定标准
现实与理念之间——过失交通犯罪研究
一 生存与发展的二律背反:罪刑设定的社会伦理基础
二 现实与历史的传承:过失交通犯罪的刑事立法沿革
三 现实与理念的协调:过失交通犯罪构成的认定
四 现实与理论的误差:逃逸是否需要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
交通事故和过失论
一 导言
二 日本的交通事故和刑事处分的概况
三 交通犯罪中的新旧过失论的争论
四 过失交通事故中的实行行为的问题
五 违反交通法规的过失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问题
六 交通事故和信赖原则
七 交通事故中的预见可能性
企业灾害和过失论
一 导言
二 有关企业灾害的判例的动向
三 企业灾害和管理、监督过失
重大责任事故罪研究
一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概念
二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范围
三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违章行为
四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损害结果
五 违章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六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观罪过
七 重大责任事故罪与非罪的界限
八 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九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处罚
后记
{-
二十一世纪首次(总第七次)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