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梦与中国外交——历史、现实与未来》一书全面梳理了从1840年以来中国人在外交领域为实现中国梦所走过的艰难与曲折的历程,所进行的各种创新性的探索与尝试。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部分:屈辱与觉醒:近代中国外交的起步;第二部分:平等与自主:民国时期的主权抗争与大国梦想;第三部分:平等促共处:社会主义强国梦的外交战略选择;第四部分:和平图发展:新时期和平发展道路的外交选择;第五部分:现实与未来:中国梦与中国外交的作为。 以“中国梦”为视角解读近现代中国外交发展历程,不仅有助于丰富“中国梦”理论内容、深化对“中国梦”理论内涵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近现代中国外交发展演变的内在动力及中国外交面向世界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录
一、屈辱与觉醒:近代中国外交的起步 3
(一)天朝上国与万方来朝 3
1.中华帝国的世界中心意识 3
2.马嘎尔尼使团来华与天朝体制的动摇 6
(二)“天朝梦”的破灭与屈辱外交 11
1. 鸦片战争与“天朝梦”的破灭 11
2. 不平等条约:条约体系的形成 17
(三)走向世界的外交努力与“自强梦” 22
1. 从开眼看世界到懵懂二十年 22
2. 自强求富的洋务思想与外交实践 25
3. 清末新政时期的外交变革 36
4. 从“守约”到“修约”的晚清外交观念与实践 40
5.“振兴中华”梦想与外交“自强梦” 45
二、平等与自主:民国时期的主权抗争与大国梦想 49
(一)北洋时期的融入与抗争 49
1. 民国初年走向世界的努力 49
2. 巴黎和会的失败与国民外交的蓬勃发展 56
3. 修约与废约:南北外交维权的竞争与合流 64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图国际之平等和平” 76
1.“国际之平等和平”之梦与改订新约 76
2. 现代化之梦与外交走向 83
3. 抗战建国之梦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 92
4. 大国地位的确立与战后亲美外交失败 104
5. 自由、独立梦与“群众运动的国民外交” 115
(三)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解放”梦想 121
1. 早期的解放、反帝追求与加入共产国际 121
2. 反法西斯的统战梦与扩大对美、苏、英等大国的交往 132
3. 解放全中国与对苏美交往的独立自主 144
三、平等与共处:社会主义强国梦的外交战略选择 157
(一)新中国外交格局的开辟 157
1. 冷战格局下新中国外交方针的确立 157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 162
3. 民间外交的广泛运用 170
4. 新中国外部环境的改善 181
(二)美苏争霸与中国的外交策略 184
1. 中苏同盟关系的演变 184
2. 寻求建立反美反帝统一战线 193
3.“两个中间地带”理论的提出 199
(三)“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206
1.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206
2. 小球转动大球的外交突破 214
3.“三个世界”划分战略思想的提出与影响 222
四、梦想与未来:新时期和平发展道路的外交选择 228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 228
1. 时代潮流的推动 228
2. 改革开放的需要 236
3.“韬光养晦”外交方针的确立 243
(二)抓住发展的外部机遇 250
1. 世界多极化格局趋势 250
2. 趋向缓和的国际形势 255
3. 服务于经济建设外交原则的确立 260
(三)站在历史新起点的机遇与挑战 267
1. 经济崛起与外交机遇 267
2. 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 273
3. 民族复兴命题的提出 278
五、现实与未来:中国梦与中国外交的作为 285
(一)和谐世界:中国梦的世界维度 286
1. 中国梦的追寻与中国外交历程紧密相连 286
2.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288
3. 和谐世界理念对中国外交的内在要求 290
4. 实现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的统筹契合 294
(二)总体和稳:中国圆梦的国际有利条件 296
1.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297
2.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299
3.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 301
4. 新兴市场国家的群体性崛起 302
5. 国际力量对比变化的和平指向 304
(三)局部动荡:实现中国梦的外部制约 305
1.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 305
2.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思维 306
3. 全球问题的有效治理不足 308
4. 美国战略再平衡构筑反华圈 309
5. 并不安宁的周边安全环境 310
(四)梦想成真:中国外交的大作为 312
1. 履行向世界解读与推介中国梦的使命 312
2.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营造和稳外部环境 315
3. 发展更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318
4. 构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 320
5. 巩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322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