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戏剧交流语境的危机及应对

副标题:无

作   者:邓菡彬 著

分类号:

ISBN:978750975141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通过对当代戏剧种种现象的分析,并结合戏剧史、戏剧理论和外部文化环境的视角,梳理了当代戏剧危机的根源在于交流语境的危机,并进而探讨了交流重建的可能性,试图为戏剧的未来打开思路。从文化继承的角度来讲,本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目录

导 论
第一章 戏剧演变中的表意与表演
 第一节 表意与表演相圆融的可能与不可能
  一 从《赵氏孤儿》的当代演出说起
  二 圆融的剧场(一)——元刊本《赵氏孤儿》
  三 圆融的剧场(二)——其他元刊本杂剧
 第二节 表演主导时代的表意与表演
  一 从现当代《桃花扇》《牡丹亭》的演出说起
  二 折子戏与娱乐小戏:当表演脱离表意
  三 从“花雅之争”到京剧的兴盛:被选择的表演
 第三节 表意的强制及仍然存在的分裂
  一 从2009年作家大戏《操场》说起
  二 强制性的表意对戏剧资源的选择
  三 强制性表意的极致:样板戏的内在戏剧结构
第二章 戏剧交流语境的危机及应对
 第一节 仿真的交流与英雄主义的不交流
  一 观念戏剧与仿真的交流
  二 理论问题(一):斯式体系的内在矛盾
  三 从《推销员之死》到《恋爱的犀牛》:失败英雄的重生
 第二节 戏剧危机与对不交流的批判
  一 戏剧危机:从《雷雨》《茶馆》说起
  二 理论问题(二):布莱希特的叙事剧理想;简和繁的两种讨论
  三 从布莱希特戏剧的中国搬演说到《鸟人》的“异化”
 第三节 神圣召唤的复活及其消费倒影
  一 彼岸:两种方向的正读
  二 理论问题(三):从阿尔托、格洛托夫斯基到彼得?布鲁克
  三 从“我们”到“我们”:神圣戏剧如何着陆
第三章 重审交流语境与戏剧的交流重建
 第一节 在宏大社群性崩溃之后
  一 从《红灯记》谈起:重审微观社群性与“仁”
  二 戏剧中的微观社群性:《红白喜事》等三部戏
 第二节 去宗教/仪式的社群性
  一 去宗教/仪式:戏剧史与戏剧文化
  二 戏剧:渎神的快感以及快感的强度
  三 《切?格瓦拉》及其他:在杂多与仪式之间
 第三节 复杂语境与戏剧的交流重建
  一 文化背景:复杂交流语境下的社群与主体;“演员”齐泽克
  二 意识形态的神圣客体——《青春禁忌游戏》《哗变》及《我爱桃花》
  三 以表演工作坊为代表的台湾戏剧与杂多性
第四章 戏剧人类学视角下的观察与实验
 第一节 重重符号帷幔下的戏剧肉身
  一 《暗杀》:从两种表演体系的差异说起
  二 自我出发与符号体系的坚硬墙壁
  三 此在的间离
 第二节 剧场的缝隙:缝合或撕开
  一 从观众的咳嗽和演员的汗珠说起
  二 《奋斗》:在戏剧、电视剧、小说之间
  三 影像剪辑时代的戏剧封装与反封装
 第三节 “知识分子戏剧”还是“群众戏剧”
  一 “群众戏剧”的可能性与可能的误区
  二 “作为社会论坛的戏剧”之批判
  三 重塑雕像的权力:世俗与崇高的舞台辩证法
结 论
参考文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当代戏剧交流语境的危机及应对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