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ndbook of measurement technology
副标题:无
分类号:
ISBN:978750260749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购买方法:点击“蓝色文字收藏品”或者“可以从“这些卖家”购买” .....................购买说明:此书为绝版图书,售价高于原价作者:《计量测试技术手册》编辑委员会编著 页数:672 出版社:北京市:中国计量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
目录
第1篇 质量
第1章概述
1 质量与质量计量
2 质量计量的特性
2.1质量、重量与重力
2.2质量计量基准
目录
2.3质量精密计量的应用
3 质量计量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2引力质量
1.3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之间的关系
1 质量的定义
1.1惯性质量
第2章质量计量的基本概念
2质量计量单位
2.1质量的主单位
2.2质量单位的分数和倍数单位
2.3质量单位的换算
3 质量计量的分类
3.1非自动、静态质量计量
3.2自动、动态质量计量
4.1质量计量的原理
3.3两类质量计量的准确度表述
4 质量计量的原理和方法
4.2质量计量方法
4.3称量法的选择
5 质量计量的必要条件及设备
5.1环境条件
5.2量具 砝码
5.3衡器
6 质量计量所能达到的不确定度
质量允差
准确度等级
1.3砝码的示值误差和砝码的
1 砝码的基本概念
1.2砝码的检定精度、修正值和
1.1砝码的标称质量、实际质量、表观质量和折算质量
第3章砝码
2 砝码的分类原则、技术要求和
允差规定
2.1砝码的分类及其用途
2.2砝码的技术要求
3.2砝码的组合形式
3砝码及其组合方法
3.1砝码的组合原则
3.3不同砝码组合制的优缺点
4 砝码的检定方法
4.1砝码检定须知
4.2比例称量法——直接称量法
4.3精密称量法
改变和误差问题
5.2采用统一名义密度后砝码量值的
质量的关系
5.1砝码的实际质量与折算
折算质量
5 砝码材料的统一约定密度和
6 空气密度和砝码的空气
浮力修正
6.1空气密度
6.2砝码的空气浮力修正方法
7 砝码材料密度和体积的测定
7.1砝码材料密度和体积的规定
7.2砝码体积的测定方法
8.1系统误差及其消除方法
8 砝码检定中的误差问题
8.2偶然误差及其判别法
8.3疏失误差及其判别法
8.4累进误差及其消除方法
9 砝码的使用和维护
第4章天平
1 天平的基本概念
1.1天平的定义
1.2天平的分类、名称和选用原则
2.1杠杆天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杠杆天平
1.3天平的结构类型
2.2杠杆天平的结构
2.3杠杆天平的计量学性能
及其相互关系
2.4杠杆天平摆动周期和
摆动的衰减比
2.5杠杆天平平衡位置的确定
及计算公式
2.6杠杆天平摆动周期与稳定性关系
2.9杠杆天平的检定
及其消除方法
2.7杠杆天平的带针、跳针、耳折现象及排除方法
2.8杠杆天平空、全载分度值的差异
3 弹性变形式天平
3.1扭力天平
3.2弹簧天平
3.3悬臂天平
4 称重传感器式天平
4.1电子天平的分类
4.2对用于电子天平称重
传感器的要求
4.3典型电子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4.4电子天平的检定
第5章 秤
1 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
1.1秤的基本概念
1.2秤的分类
1.3秤的结构
2 非自动秤
2.1非自动秤的基本概念
2.2非自动秤的结构类型
2.3非自动秤的允差和准确度要求
所引起的变化
2.6非自动秤由影响量和时间
2.4对非自动秤检定标准器的要求
2.5非自动秤的鉴别力
3 杠杆秤
3.1杠杆的基本概念
3.2移动式杠杆秤
3.3固定式杠杆秤
3.4杠杆秤本身误差的来源
及消除方法
4.1弹性变形与外力的关系
4 弹簧秤
4.2弹簧元件的灵敏度、稳定度
和振动周期
4.3弹簧元件的误差来源
4.4弹簧度盘秤的计量性能
及检定要求
5 机电结合秤
5.1偏心轮摆锤机构
5.2光栅机电秤
5.3码盘机电秤
5.4感应同步机电秤
5.5电磁力平衡机电秤
5.6陀螺机电秤
5.7电阻应变机电秤
5.8各种机电秤的性能比较
6 电子秤
6.1电子秤的组成
6.2电子秤常用各种称重传感器的
结构原理和测量电路
6.3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技术要点
6.4电子秤的指示仪表
6.5电子秤的特殊测量技术
6.6电子秤的传力复位系统
及附属装置
6.7电子秤的计量性能要求及其检定
第6章质量量值的统一和传递
1 质量量值统一和传递的概念
1.1质量量值及统一
1.2质量量值的真值和约定真值
1.3质量量值的传递
4.1质量计量基准
4 质量量值传递系统
3 质量量值传递与保证质量量值
2 质量量值传递的必要性
准确一致的基础
4.2质量计量标准器具
4.3国家质量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
5 质量量值传递方式
5.1用实物砝码标准进行逐级传递
5.2用传递砝码标准进行全面
考核(MAP)
1.1第一、二次各国公斤原器的
国际比对
1 关于各国公斤原器的
国际比对
第7章质量计量的发展动态
1.2我国公斤原器的概况
1.3各国公斤原器的第三次国际比对
2 原器天平的研制动态
2.1等臂原器天平
3.1铂-铱合金材料表面效应的研究
3 用于质量标准的材料表面
效应的研究
2.3液体静力平衡式千克质量比较仪
2.2单盘原器天平
2.4电子天平(千克比较仪)
3.2不锈钢材料表面效应的研究
4 空气密度统一计算公式
4.1过去空气密度的计算公式
5 湿度影响的修正公式
6.1概述
6 质量自然基准的研究动态
4.3“浮力法”计量空气密度
4.2新推荐的空气密度计算公式
6.2硅晶体方案
6.3通过移动线圈装置重新定义千克
6.4通过机械功率和电功率比较
监视质量标准
6.5用基本常数替代千克基准的
可能性
附录
附录1 我国有关衡器的国家标准
和检定规程目录
与质量计量有关的建议
附录2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
参考文献
第2篇 容量
第8章概述
1 容量的定义与量器的分类
2 容积单位及其换算系数
3 容积与温度的关系
4标称容积与偏差
5量入式与量出式量器
第9章容量的基、标准及量值传递系统
2.1用途
2.2基准的全套主要计量器具名称
1 检定系统制定的基本原则
2 国家容量基准
2.3基准复现量的范围
2.4基准的总不确定度
3 标准器具
3.1各等级标准量器的测量范围
3.2各等级标准量器的总不确定度δ
或允许误差△
4 检定系统框图
1.3衡量法及其应用范围
1.2液面的定位方法
1.4衡量法计量原理
1 玻璃量器
第10章容量计量的原理与方法
1.1量器的等级分类
1.5衡量法计量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1.6容量比较法及其应用
2标准金属量器
2.1金属量器的特点与分类
2.2一等标准金属量器容积
检测(衡量法)
2.3二等以下(含二等)标准金属量器容积检测(容量比较法)
3.2加油机示值检测原理
3.3加油机示值检测方法与步骤
3 电动计量加油机
3.1计量加油机工作原理
3.4检测结果的处理
4汽车罐车
4.1容积检测原理与方法
4.2容积检测结果的数据处理
5 立式金属罐
5.1容积计量原理
5.2最小计量体积
5.3各圈板的内径测量
5.4各圈板的内高测量
5.5液体静压力效应修正值的计算
5.6罐底量与罐底不平度修正值
测量与计算
5.7罐内附件修正值的测量
5.8罐体倾斜修正值的计算
5.9容量表的编制
5.10浮顶罐的容量测量
6.1计量原理及其测量方法
6 卧式金属罐
5.11实际使用时罐内液体体积的计算
6.2容积计算
6.3倾斜卧式罐的容积计算
7 球形罐
7.1围尺法
7.2经纬仪法
7.3压力对球罐容积的影响
8 罐内油温的测量
9 罐内液体质量的确定
10.1静压法
计量新方法
10 油罐储液质量自动化
10.2浮力法
第11章容量计量的条件和设备
1 玻璃量器衡量法
1.1环境条件
1.2检测设备
2玻璃量器容量比较法
2.1环境条件
2.2检测设备
3 一等标准金属量器
5.1环境条件
6.1环境条件
6汽车罐车
5.2检测设备
4二等标准金属量器
5 电动计量加油机
4.2检测设备
4.1环境条件
8.2检测设备
8.1检测条件
8 卧式金属罐
7.2检测设备
7立式金属罐
6.2检测设备
7.1检测条件
9球形金属罐
9.1检测条件
9.2检测设备
10 船舱
10.1检测条件
10.2检测设备
参考文献
2 定义及单位
2.1密度
第3篇 密度
1 概述
第12章基本概念
2.2相对密度
2.3分子(粒子)数密度
2.4比体积
2.5浓度
3 密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3.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3.2密度与压力的关系
4 单位换算
第13章测量法及其仪器分类
第14章液体密度测量方法和仪器
1 流体静力称量法
1.1液体静力天平法
1.2双浮子称量法
1.3韦氏天平法
1.4杠杆静力天平法
2 密度瓶法
2.1密度瓶种类及参数
1.5液体静力秤法
2.2密度计算式
2.3灌注液体装置
2.4测量影响因素
2.5有关标准
3 浮计法
3.1浮计种类及参数
3.2有关浮计参数的计算式
3.3测量仪器与方法
3.4测量影响因素及修正
3.5浮计的校准方法
3.6浮计的检定
3.7有关标准
4 石油和液化石油气密度的测量
4.1液态石油及石油产品密度的测量
4.2液化石油气密度的测量
4.3有关标准
5 酒精溶液密度、浓度与温度的
关系
5.1国际酒精表
5.2有关标准
的关系
6 糖溶液密度、浓度和温度
7 海水密度、盐度和温度、压力
的关系
7.1 1978年国际实用盐标
7.2 1980年新国际海水状态方程式
第15章固体密度测量方法和仪器
1 流体静力称量法
1.1液体静力天平法
1.2韦氏天平法
1.3杠杆静力天平法
2.2密度计算式
2.1密度瓶及测量装置
2 密度瓶法
1.4液体静力秤法
2.3测量影响因素
3 利用两种液体的浮力法
4 密度梯度管法
4.1测量装置
4.2密度梯度液配制方法
4.3密度梯度管校准方法
4.4试样密度计算
6 粉粒体密度的测量
5 浮沉子法
6.1定容压缩法
6.2压力比较法
6.3自然堆积——松密度测量装置
第16章气体密度测量方法和仪器
1 流体静力称量法
2密度瓶法
3 气态方程密度计算法
3.1单一气体和混合气体的密度和
相对密度的计算
3.3气体压缩因子
3.2湿气密度的计算
4 气体密度天平法
5 气体流出法
6 空气密度的测量
6.1国际上用以确定湿空气密度的
通用公式
6.2用双浮子法直接测定空气密度
第17章密度标准及其量值传递
1 密度标准参考物质
1.1纯水密度
1.2纯汞密度
1.3干空气密度
1.4其它密度标准参考物质
2 液体密度标准及其量值传递
2.1密度标准建立方法
2.2密度量值传递方法
3 固体密度标准及其量值传递
3.1密度标准建立方法
3.2密度量值传递方法
2 测量方法及密度计
2.1浮子法
1 密度计的构成及选用
第18章工业测量方法和仪器
2.2静压法
2.3连续称量法
2.4射线法
2.5声学法
2.6气柱平衡法
2.7离心力法
2.8转矩法
2.9振动法
2.10光学法
2.11电导法
2.12电磁法
2.13热导法
2.14介电常数法
3 密度测量的应用
3.1液体密度测量的应用
3.2气体密度测量的应用
4 密度计的校准与检验
4.1实验室校准密度计基本方法
4.2现场检验密度计
5 密度计的安装
4.3日常检验密度计方法
6 安全预防措施
附录有关国内、外标准
附录1 国家标准(GB)和检定
规程(JJG)
附录2 国际标准(ISO)和国际
法制计量组织国际建议
(OIML RI)
附录3 一些国家的标准
参考文献
1.1粘性与粘度的概念
1.2牛顿粘性定律
第19章粘度基本概念
1流体的粘性与粘度
第4篇 粘度
2粘度的定义及单位
2.1动力粘度与运动粘度
2.2条件粘度
2.3溶液的粘度
3 粘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3.1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3.2粘度与压力的关系
4.1粘度测量法
4粘度测量及其意义
4.2粘度测量的意义
第20章毛细管法
1 动力粘度的绝对测量法
1.1测量原理——泊氏定律
1.2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
2 运动粘度(相对)测量法
2.1测量原理
2.2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
2.3影响因素与误差源
3.2测量方法
3.1粘度计
3 溶液粘度测量法
4 其他实验室毛细管粘度计
4.1液柱高度可变式毛细管粘度计
4.2加压式毛细管粘度计
4.3毛细管挤压式粘度计
第21章落体法
1 落球法
1.1直落式
1.2滚落式
1.3其他落球粘度计
2.1陷入式
2 落柱法
2.2套筒式
3 气泡法
3.1原理
3.2气泡粘度计
4 其他形式的实验室落体粘度计
4.1葛德纳淌度计
4.2 SIL淌度计
4.3降落值仪
1.1同轴圆简式
1原理
第22章旋转法
1.2单圆筒式
1.3双间隙式
1.4锥-板式
1.5双锥式
1.6锥-简式
1.7圆盘式
1.8双半球式
1.9双半椭球式
2.1末端效应
1.10单球式
2 影响因素
2.2偏心
2.3剪切热
2.4温度梯度
2.5仪器热膨胀
2.6液体热膨胀
2.7湍流
2.8二次流
2.9滑移
3 旋转粘度计的组成、结构与分类
3.1旋转粘度计的组成
2.11仪器的自身摩擦
2.10转速变化
3.2旋转粘度计的结构原理
3.3旋转粘度计的分类
4 旋转粘度计
4.1同轴圆筒式
4.2单圆筒式
4.3锥-板式
4.4旋转粘度计的一般测量方法
第23章振动法、平板法与流出杯法
4.5旋转粘度计的检定方法
1.1扭转振动式
1.2振动片式
1 振动法
1.3振球式
2 平板法
2.1滑板式
2.2带式
2.3压板(横流)式
2.4倾斜板式
3.2各种流动杯‘粘度计’
3 流动杯法
3.1概述
3.3条件‘粘度’与运动粘度的换算关系
第24章工业流程粘度测量法
1 概述
1.1工业流程粘度测量的应用
1.2工业流程粘度测量的特点与分类
2 细管法
2.1原理
2.2工业流程细管粘度计
3.1原理
3.2工业流程落体式粘度计
3 落体法
4旋转法
4.1电容变送式
4.2电位变送式
4.3弹性拉力式
4.4无扭矩式
5 振动法
5.1超声式
5.3振动片式
5.2振簧式
6 流出杯法
7 采样、温补系统及粘度计选择
7.1采样系统
7.2温度补偿系统
7.3工业流程粘度计的选择
第25章 非牛顿流体及非牛顿粘度测量法
1 非牛顿流体
1.1非牛顿流体及其分类
1.2时间独立性流体
1.3时间相关性流体
1.4粘弹性体
2 毛细管法
2.1流场与基本公式
2.2测量原理
2.3测量仪器
2.4毛细管挤出法
3 同轴圆筒旋转法
3.1流场与基本公式
3.2测量原理
4.1旋转圆板法
4 其他方法
4.2旋转锥-板法
4.3振动法
4.4平板法
4.5落棒法
4.6其他方法
5普适量(值)
5.1普适量的概念
5.2普适值
2.2测量装置
2.1原理
1 概述
2 旋转法
第26章高温粘度测量法
2.3测量方法
2.4影响因素
2.5高温旋转粘度计简介
3 升球法
3.1原理
3.2测量装置
3.4影响因素
3.3测量方法
4 陷入法
4.1原理
4.2测量装置
4.3测量方法
5 梁弯法
5.1原理测量与装置
5.2测量方法
6 纤维伸长法
6.1原理与测量装置
6.2测量方法
7 平行板法
8试棒扭曲法
9 高温粘度标准物质及高温
粘度计标定
9.1标准硼酐
9.2标准玻璃
9.3高温粘度标准物质的定值方法
9.4高温粘度计的标定
1.2基准与标准装置
1.1纯水的粘度
1 粘度基准与标准
第27章粘度标准与量值传递
1.3粘度标准液
2粘度量值传递
2.1粘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
2.2粘度量值传递方法
2.3粘度量值比对
3 粘度计的检定方法
3.1一般检定方法介绍
3.2毛细管粘度计的检定(要点)
3.3旋转粘度计的检定(要点)
3.5恩氏粘度计的检定(要点)
3.4滚落式落球粘度计的检定(要点)
3.6 ISO流出杯式粘度计的检定(要点)
附录
附录A 检定规程目录
附录B 国家标准目录
附录C 0~100 ℃水的动力粘度、
运动粘度和密度
附录D 某些液体的粘度值
附录E 某些液体的粘温图
附录F 某些气体的粘度
附录G 某些气体的粘温图
参考文献
第5篇 重力
第28章概念
1 重力计量的概念
1.1重力定义
1.2重力加速度、重力单位
2地球重力场
2.1概述
2.2地球重力场是变化的
3.4重力与探矿
3.3重力与地球形状
3.1重力与计量
3 重力测量意义
3.2重力与空间技术
3.5重力与地震
3.6重力与地壳形变
3.7重力与航海
3.8重力与地球动力学
3.9重力与天体物理
3.10重力与第5种力研究
2 各类相对重力仪的原理与特性
相对重力仪种类、原理与特性
1 概述
第29章相对重力测量
3 相对重力仪格值标定
4 相对重力仪其他几个系数
的确定
4.1温度系数
4.2气压系数
4.3磁性系数
5 相对重力仪的零点漂移
2.2斜面法测量原理
2.1摆仪测量原理
2.3旋转液体法测量原理
1 概述
第30章绝对重力测量
2 绝对重力测量原理
2.4自由下落法测量原理
2.5对称自由运动法测量原理
3 NIM—Ⅱ型绝对重力仪
3.1测量原理
3.2 NIM—Ⅱ型各系统
3.3误差分析
4.4维也纳重力系统
4.6新的世界重力网IGSN-71建立
4.5波茨坦重力系统
4.1伽里略发现落体规律
4.3里啥的重大发现
4.2惠更斯摆
4 国际绝对重力测量
NIM—Ⅰ
5.5我国第一代可移式绝对重力仪
5.4我国第一台固定式绝对重力仪
5.3我国第一个重力系统
5.2中国最早的重力测量
5.1我国古代朴素的引力思想
5 中国绝对重力测量
运用和发展动向
4.8世界各国绝对重力仪的研究、
4.7当今世界绝对重力测定准确度
5.6我国第二代可移式绝对重力仪
NIM—Ⅱ
2.3我国重力传递参考系统
2.2国际重力传递参考系统
2.1概述
2 重力传递
1 绝对重力测点
第31章重力测点及重力传递
3 重力基线场
3.1概述
3.2国家级重力基线场
3.3各部门建立的重力基线场
4 绝对重力仪国际比对
4.1 60~70年代绝对重力仪比对
4.2第一次国际大比对(1981年)
4.3第二次国际大比对(1985年)
4.4第三次国际大比对(1989年)
Handbook of measurement technology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