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资本重置:释放中国经济的最大潜能、资本配置方式:计划还是市场、市场经济中的资本配置机制、培育与改造中国资本市场等。
目录
目录
四、 资本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的主渠道
五、 小结
第二章 资本配置方式:计划还是市场
一、 英国:经济政策实验室
二、 经济转轨潮流的兴起
三、 转轨经济中的计划与市场
四、 东亚模式: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的相互交融
五、 资本流动方式:有效撮合下的市场交易
六、 小结
第三章 市场经济中的资本配置机制
■序
一、 西方发达国家资本配置机制
二、 利用有限责任制度有效动员资本
三、 以兼并破产机制监督资本和配置资本
四、 小结
第四章 培育与改造中国资本市场
一、 构建新型投融资机制
二、 大企业与资本市场
三、 民族经济与资本市场
四、 直接融资与经济增长
五、 资本市场与国企改革
■前言
六、 小结
政府篇附录
附录1: 资本流动与“国有资产流失”
附录2: 论“私有化”与“全民所有制”
附录3: 资本流动的误区:无形商品的有形市场——评“产权交易所”
附录4: 国际资本抢滩中国市场
附录5: 资本集中的误区:行政组建“集团公司”
附录6: 资本积聚的误区:“无息资本”的筹集与股份制的异化
■企业篇:资本运营
第五章 企业经营之精髓:两种战略的有效运用
■问题的提出——从哈罗德——多马模型说起
一、 竞争优势:由核心能力到核心产品
二、 两种战略:培育企业核心能力
三、 两种战略与企业生命周期曲线
四、 小结
第六章 资本运营之核心:兼并、收购与重组
一、 资本扩张——兼并与收购
二、 资本结构优化——重组
三、 资本运营:兼并、收购与重组的综合运用
四、 小结
第七章 资本运营之实施:企业家与投资银行家的分工与合作
■政府篇:资本重量
一、 企业家精神
二、 投资银行家
三、 企业家与投资银行家的合作
四、 小结
企业篇附录
附录7: 收购、收购、再收购——李嘉诚的成功之道
附录8: 兼并、收购与重组的成功案例——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郭令灿与国浩集团
附录9: 兼并、收购、重组国企并海外上市——中策与黄鸿年的成功秘诀
附录10: 兼并、收购与重组国企的成功范例——上海实业是如何在香港成功上市的
附录11: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美国的企业买卖热
第一章 资本重量:释放中国经济的最大潜能
■中介篇:投资银行
第八章 资本市场之灵魂:投资银行
一、 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的枢纽
二、 市场经济中的带头产业
三、 资本市场上高级形态的中介机构
四、 投资银行的业务和功能
五、 小结
第九章 投资银行核心业务:兼并、收购与重组
一、 兼并、收购等交易型战略的作用
二、 兼并、收购的程序和内容
一、 “非均衡”的现实经济效应
三、 兼并、收购中的结构设计
四、 财务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五、 股票市场中的兼并、收购
六、 非上市公司的兼并、收购
七、 为并购企业评估和定价的艺术
八、 小结
第十章 投资银行在中国的角色
一、 一个故事:中国华尔街实验
二、 一段对话:投资银行在中国的走势
三、 一篇论文:投资银行在中国企业重组中的战略地位
二、 经济增长率与要素配置方式
中介篇附录
附录12: 投资银行奇才——百富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附录13: 金钱、权力与重塑美国经济的故事——投资银行家安德烈·迈耶
附录14: 垃圾债券之父——投资银行家迈克尔·密尔肯
附录15: 连续两年世界排名第二的亿万富翁——大理财家沃伦·巴弗特
附录16: 为融资与投资需求强烈且复杂的客户提供专业服务——中证万融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三、 资本之源:资金与劳动力
3
四、 资本流动:优化资源配置的主渠道
五、 小结
第二章 资本配置方式:计划还是市场
一、 英国:经济政策实验室
二、 经济转轨潮流的兴起
三、 转轨经济中的计划与市场
四、 东亚模式: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的相互交融
五、 资本流动方式:有效撮合下的市场交易
六、 小结
第三章 市场经济中的资本配置机制
■序
一、 西方发达国家资本配置机制
二、 利用有限责任制度有效动员资本
三、 以兼并破产机制监督资本和配置资本
四、 小结
第四章 培育与改造中国资本市场
一、 构建新型投融资机制
二、 大企业与资本市场
三、 民族经济与资本市场
四、 直接融资与经济增长
五、 资本市场与国企改革
■前言
六、 小结
政府篇附录
附录1: 资本流动与“国有资产流失”
附录2: 论“私有化”与“全民所有制”
附录3: 资本流动的误区:无形商品的有形市场——评“产权交易所”
附录4: 国际资本抢滩中国市场
附录5: 资本集中的误区:行政组建“集团公司”
附录6: 资本积聚的误区:“无息资本”的筹集与股份制的异化
■企业篇:资本运营
第五章 企业经营之精髓:两种战略的有效运用
■问题的提出——从哈罗德——多马模型说起
一、 竞争优势:由核心能力到核心产品
二、 两种战略:培育企业核心能力
三、 两种战略与企业生命周期曲线
四、 小结
第六章 资本运营之核心:兼并、收购与重组
一、 资本扩张——兼并与收购
二、 资本结构优化——重组
三、 资本运营:兼并、收购与重组的综合运用
四、 小结
第七章 资本运营之实施:企业家与投资银行家的分工与合作
■政府篇:资本重量
一、 企业家精神
二、 投资银行家
三、 企业家与投资银行家的合作
四、 小结
企业篇附录
附录7: 收购、收购、再收购——李嘉诚的成功之道
附录8: 兼并、收购与重组的成功案例——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郭令灿与国浩集团
附录9: 兼并、收购、重组国企并海外上市——中策与黄鸿年的成功秘诀
附录10: 兼并、收购与重组国企的成功范例——上海实业是如何在香港成功上市的
附录11: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美国的企业买卖热
第一章 资本重量:释放中国经济的最大潜能
■中介篇:投资银行
第八章 资本市场之灵魂:投资银行
一、 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的枢纽
二、 市场经济中的带头产业
三、 资本市场上高级形态的中介机构
四、 投资银行的业务和功能
五、 小结
第九章 投资银行核心业务:兼并、收购与重组
一、 兼并、收购等交易型战略的作用
二、 兼并、收购的程序和内容
一、 “非均衡”的现实经济效应
三、 兼并、收购中的结构设计
四、 财务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五、 股票市场中的兼并、收购
六、 非上市公司的兼并、收购
七、 为并购企业评估和定价的艺术
八、 小结
第十章 投资银行在中国的角色
一、 一个故事:中国华尔街实验
二、 一段对话:投资银行在中国的走势
三、 一篇论文:投资银行在中国企业重组中的战略地位
二、 经济增长率与要素配置方式
中介篇附录
附录12: 投资银行奇才——百富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附录13: 金钱、权力与重塑美国经济的故事——投资银行家安德烈·迈耶
附录14: 垃圾债券之父——投资银行家迈克尔·密尔肯
附录15: 连续两年世界排名第二的亿万富翁——大理财家沃伦·巴弗特
附录16: 为融资与投资需求强烈且复杂的客户提供专业服务——中证万融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三、 资本之源:资金与劳动力
3
兼谈投资银行家在中国的角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