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人论

副标题:无

作   者:黄霖等著

分类号:

ISBN:978730902238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作者以“人”为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论的本源,从“心化”、“生命化”、“实用化”三个层面阐发人的本源意义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中的展现,把文学批评史上众多的命题贯串起来,以求构建一套具有民族精神的文学理论体系。

目录

目录
二、 “心统性情”
三、 说“性”
四、 说“情”
第二节 动心论:心化的过程
一、 感物与物感
二、 心动即情动
三、 神思:一般性的感物心化
四、 兴会:直悟式的感物心化
五、 心化与物化
第三节 赋比兴:心化的表现方式
第一章 绪论:关于“原人”的命题
一、 心物关系的三种形态
二、 赋:即物即心
三、 比:心在物先
四、 兴:物在心先
第四节 从意象到意境:心化的艺术结晶
一、 “意象”的由来
二、 从“意象”到“意境”
三、 王国维的意境说
四、 意象系统的五个层面
第五节 心境论:心化的精神状态
第一节 古代文论体系的探究
一、 两类不同的创作心境
二、 心化活动的自由性与功利性
三、 心化方式的专一性与宣泄性
四、 心化对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
五、 心化境界的无我性与有我性
六、 两种心境的互补性与渗透性
第三章 生化论
第一节 文论的生命化
一、 序说“生命化文学论”
二、 生命化文学论与中国古代文学
第二节 “原道”归于“原人”
三、 生命化文学论与乐舞书画
四、 “生生”观与生命化文学论
五、 生命化文学论与相术
六、 生命化文学论与人物品评之风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生命精神论
一、 气象:作品生命化的整体观照
二、 气:作品生命的内在基质
三、 作品生命精神的几个要素
1、 情
2、 志
第三节 “诗为天人之合”
3、 神
4、 意
5、 理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生命形式论
一、 作家生命与作品形式
二、 作品形式的生命特征
1、 整体完整性
2、 和谐有机性
3、 变化灵动性
三、 文学作品生命形式的构成要素
第四节 原人:心化、生命化、实用化
1、 文体
2、 结构
3、 文辞
4、 文势
5、 文脉
第四节 文学风格与作家生命
一、 风格概念及生命意味
二、 “文类乎人”:文学风格之成因
三、 “不主一格”:文学风格之形态
第四章 实化论
第二章 心化论
第一节 向政教倾斜的实用化理论
一、 强调政教功用的理论传统
二、 政教功用论的理论层面
1、 治世与观风
2、 教化与明道
3、 济时与讽世
三、 政教功用论对于作品内容的规范
四、 政教功用论的生成原因
第二节 内容与形式的平衡:文质彬彬
一、 先秦人学与文质论的形成
第一节 人以心为本
二、 历史发展中的文质论
三、 文质论的内涵及其人学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中和之美的追求:温柔敦厚
一、 温柔敦厚的哲学基础及其中和之美的显现
二、 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历史发展
三、 作为一种创作理论和审美原则的温柔敦厚
第四节 德言论:以人品为根柢
一、 “大上立德”与“其次立言”
二、 传统德言论的得与失
第五节 文随世变和与时高下
一、 “文,心学也”
一、 世道既变,文亦因之
二、 文学因土俗、系习尚
三、 盛极而衰,弊极而变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原人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