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包括:关于本研究的说明、怔地过程中基层操作制度及相关问题、怔地劳动力的就业空间分析、怔地农民的社会流动、怔地农民的应对行动、被怔地人员的家庭形态分析等九章。
目录
前言 0
目录 0
序 0
前言 0
一、关于城市化 0
二、征地与郊区农村的城市化 0
三、本研究的意义 0
第一章 关于本研究的说明 0
一、我国征地制度简介 0
1.什么是征地制度 0
2.征地制度的变迁 0
二、上海市征地制度的变迁 0
1.征地的程序 0
2.征地补偿 0
三、本研究的调查内容 0
1.调研方法 0
2.数据结果 0
四、对本研究中土地征用内容的补充说明 0
第二章 征地过程中基层操作制度及相关问题 0
一、集体土地征用基层操作制度 0
1.集体土地征用基层操作制度的具体规定 0
2.基层操作制度的特点 0
二、被征地人员对基层的操作制度落实情况的不满 0
1.人员得不到妥善安置 0
2.房屋动迁政策多变、标准因人而异 0
3.经济补偿不到位 0
4.村队撤制,资产分配难落实 0
5.征地政策不公开,程序执行不严格 0
三、对基层实际操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思考 0
1.农村基层利益结构的分离 0
2.农村基层存在着大量的“潜规则” 0
第三章 征地劳动力的就业空间分析 0
一、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就业 0
二、转轨中的劳动力市场 0
三、上海郊区征地劳动力的基本特征及就业行为分析 0
1.年龄和性别构成 0
2.学历构成 0
3.职业变更 0
四、上海市郊区劳动力供给分析 0
1.上海郊区从业人员特征分析 0
2.郊区外来劳动力的特征分析 0
五、征地劳动力竞争力分析 0
1.征地劳动力与郊区本地户籍劳动力比较 0
2.征地劳动力与外来劳动力之间的比较 0
六、结论 0
第四章 征地农民的社会流动 0
一、关于农民社会流动的制度限制 0
二、征地农民的社会流动情况 0
1.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职业考评 0
2.户籍限制消除后征地农民向上流动 0
三、征地农民向上流动的制约因素 0
1.城镇户口的附着待遇减少 0
2.政府与征地单位的缺位与失职 0
3.个体的因素 0
四、结论 0
第五章 征地农民的应对行动 0
一、作为社会行动的应对 0
二、征地补偿中的种种遭遇及应对 0
1.征地带来土地归属的疑惑 0
2.“征地补偿费始终拿不到” 0
3.索要征地补偿的行动 0
三、征地就业安置中的抉择及应对 0
1.选择哪一种安置方式 0
2.找工作主要靠自己或靠家人、朋友帮助 0
3.部分征地妇女不工作,心安理得在家做主妇 0
四、房屋动迁中的博弈 0
1.对原房屋价格评估的应对 0
2.对房屋安置方式的选择 0
3.对产权问题的不满 0
4.典型案例:市郊L乡Z行政村拆迁过程概述 0
五、几个问题的探讨 0
1.家庭策略分析 0
2.“普遍性—特殊性”模式分析 0
3.集体行动何以发生? 0
六、结语 0
第六章 被征地人员的家庭形态分析——“核心家庭化”趋势为什么没有出现 0
一、问题的预设:城市化将导致核心家庭化和家庭小型化 0
二、实际的情况:核心家庭化趋势并未出现 0
1.家庭平均人数增加、共同居住现象突出 0
2.“分不开”的父母和子女 0
3.分开居住并不意味着独立生活 0
三、成年子女何以不能独立生活 0
1.关于共同居住的解释 0
2.征地带来的制约性因素 0
3.共同居住:作为“吃老现象”的共同居住 0
四、结语 0
第七章 市郊村落共同体的变迁及现状 0
一、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的城市化 0
1.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沿革 0
2.农村基层社会城市化的三种主要模式 0
二、上海的情况 0
1.村委与居委并存的村落——A镇 0
2.居管会管理下的城中村——C1村 0
3.城市社区——C2小区 0
三、简要的分析和小结 0
第八章 征地农民的市民化 0
一、城市化与市民化 0
二、就业难与被问题化的“征地农民” 0
1.农民的解释 0
2.主管部门(镇、村干部)的解释 0
3.学者的解释 0
三、征地人员为什么“竞争”不过外来民工? 0
四、征地人员的非市民待遇和市民意识 0
五、一个个案的补充说明 0
第九章 土地征用中公民生存权之保障 0
一、为什么补偿的是生存权而不是财产权? 0
1.我国被征用土地的所有制分析 0
2.我国被征用土地的生存保障功能 0
3.我国土地征用中关于生存权保障的补偿内容 0
二、被征地人员的生存状态及相关的生存保障措施 0
1.被征地人员的生存状态 0
2.相关的生存保障措施 0
三、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制度变迁的因素与安置方式的变化 0
1.A村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制度的变迁及其相关制约因素 0
2.从制度的变迁看安置方式的变化 0
四、简要的结论 0
附录 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0
目录 0
序 0
前言 0
一、关于城市化 0
二、征地与郊区农村的城市化 0
三、本研究的意义 0
第一章 关于本研究的说明 0
一、我国征地制度简介 0
1.什么是征地制度 0
2.征地制度的变迁 0
二、上海市征地制度的变迁 0
1.征地的程序 0
2.征地补偿 0
三、本研究的调查内容 0
1.调研方法 0
2.数据结果 0
四、对本研究中土地征用内容的补充说明 0
第二章 征地过程中基层操作制度及相关问题 0
一、集体土地征用基层操作制度 0
1.集体土地征用基层操作制度的具体规定 0
2.基层操作制度的特点 0
二、被征地人员对基层的操作制度落实情况的不满 0
1.人员得不到妥善安置 0
2.房屋动迁政策多变、标准因人而异 0
3.经济补偿不到位 0
4.村队撤制,资产分配难落实 0
5.征地政策不公开,程序执行不严格 0
三、对基层实际操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思考 0
1.农村基层利益结构的分离 0
2.农村基层存在着大量的“潜规则” 0
第三章 征地劳动力的就业空间分析 0
一、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就业 0
二、转轨中的劳动力市场 0
三、上海郊区征地劳动力的基本特征及就业行为分析 0
1.年龄和性别构成 0
2.学历构成 0
3.职业变更 0
四、上海市郊区劳动力供给分析 0
1.上海郊区从业人员特征分析 0
2.郊区外来劳动力的特征分析 0
五、征地劳动力竞争力分析 0
1.征地劳动力与郊区本地户籍劳动力比较 0
2.征地劳动力与外来劳动力之间的比较 0
六、结论 0
第四章 征地农民的社会流动 0
一、关于农民社会流动的制度限制 0
二、征地农民的社会流动情况 0
1.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职业考评 0
2.户籍限制消除后征地农民向上流动 0
三、征地农民向上流动的制约因素 0
1.城镇户口的附着待遇减少 0
2.政府与征地单位的缺位与失职 0
3.个体的因素 0
四、结论 0
第五章 征地农民的应对行动 0
一、作为社会行动的应对 0
二、征地补偿中的种种遭遇及应对 0
1.征地带来土地归属的疑惑 0
2.“征地补偿费始终拿不到” 0
3.索要征地补偿的行动 0
三、征地就业安置中的抉择及应对 0
1.选择哪一种安置方式 0
2.找工作主要靠自己或靠家人、朋友帮助 0
3.部分征地妇女不工作,心安理得在家做主妇 0
四、房屋动迁中的博弈 0
1.对原房屋价格评估的应对 0
2.对房屋安置方式的选择 0
3.对产权问题的不满 0
4.典型案例:市郊L乡Z行政村拆迁过程概述 0
五、几个问题的探讨 0
1.家庭策略分析 0
2.“普遍性—特殊性”模式分析 0
3.集体行动何以发生? 0
六、结语 0
第六章 被征地人员的家庭形态分析——“核心家庭化”趋势为什么没有出现 0
一、问题的预设:城市化将导致核心家庭化和家庭小型化 0
二、实际的情况:核心家庭化趋势并未出现 0
1.家庭平均人数增加、共同居住现象突出 0
2.“分不开”的父母和子女 0
3.分开居住并不意味着独立生活 0
三、成年子女何以不能独立生活 0
1.关于共同居住的解释 0
2.征地带来的制约性因素 0
3.共同居住:作为“吃老现象”的共同居住 0
四、结语 0
第七章 市郊村落共同体的变迁及现状 0
一、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的城市化 0
1.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沿革 0
2.农村基层社会城市化的三种主要模式 0
二、上海的情况 0
1.村委与居委并存的村落——A镇 0
2.居管会管理下的城中村——C1村 0
3.城市社区——C2小区 0
三、简要的分析和小结 0
第八章 征地农民的市民化 0
一、城市化与市民化 0
二、就业难与被问题化的“征地农民” 0
1.农民的解释 0
2.主管部门(镇、村干部)的解释 0
3.学者的解释 0
三、征地人员为什么“竞争”不过外来民工? 0
四、征地人员的非市民待遇和市民意识 0
五、一个个案的补充说明 0
第九章 土地征用中公民生存权之保障 0
一、为什么补偿的是生存权而不是财产权? 0
1.我国被征用土地的所有制分析 0
2.我国被征用土地的生存保障功能 0
3.我国土地征用中关于生存权保障的补偿内容 0
二、被征地人员的生存状态及相关的生存保障措施 0
1.被征地人员的生存状态 0
2.相关的生存保障措施 0
三、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制度变迁的因素与安置方式的变化 0
1.A村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制度的变迁及其相关制约因素 0
2.从制度的变迁看安置方式的变化 0
四、简要的结论 0
附录 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0
上海市的调查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