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经济史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厉以宁著

分类号:

ISBN:978710003727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序言 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世界上已经讨论很久,有关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也有过持久热烈的讨论,学者们对之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与热情,以至有人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的情结。由于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近年来热情似乎有所减退,研究者日见稀少。这些现象说明,要推进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研究,必须要有理论创新。厉以宁教授的这部《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就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部创新之作,读罢令人耳目一新,有茅塞顿开之感。 这部著作以总揽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眼光,应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坚实具体的实证研究为基础,构筑成了宏大的资本主义起源的理论体系。作者把资本主义的起源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原生型的资本主义,西欧国家大体上属之,另一种是非原生型的资本主义,日本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屑之。为什么有这两种产生资本主义的不同方式,那就要追踪到它们的封建社会的不同体制。一种是刚性体制,这个社会中等级制和身份制严格,社会流动不易。看似稳固,但应变能力很差,所以一击即溃;另一种是弹性体制,该社会中缺乏严格的等级制和身份制,纵向和横向 更多>>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资本主义起源:一个历史难题
第一节 对资本主义起源的理解
一 对资本主义的不同解释
二 私人雇佣关系仅仅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条件之一
三 原生型的和非原生型的资本主义
第二节 研究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方法论探讨
一 商品货币关系
二 产权
三 新教伦理
四 市民意识
第三节 原生型资本主义研究中的四个基本概念
一 体制外的权力中心
二 体制外的异己力量
三 刚性体制和弹性体制
四 制度的调整
第二章 西欧封建社会中的集市贸易和城市的兴起
第一节 集市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一 封建领地的纯粹自给自足经济不可能长久维持
二 集市贸易的产生
三 集市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四 社会流动与集市平等原则
第二节 城市的兴起
一 城市成长的自发性
二 西欧的中世纪城市:制度分化的产物
三 商业意识和宗教观念的调和
第三章 西欧封建社会中对商品货币关系的限制和反限制
第一节 封建主阶级对商品货币关系的限制
一 关于利息和利息率水平
二 关于土地买卖和人身买卖
三 关于商品经营的范围和课税
第二节 小商品生产者防止自身两极分化的措施
一 开业的限制
二 规模的限制
三 技术上的限制
四 经营方式的限制
第三节 城市为防止市民内部贫富差距扩大而采取的措施
一 反暴利措施
二 反高利贷措施
三 济贫措施
四 保障城市生活的措施
第四节 西欧封建社会中反对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呼声和行为
一 封建正统经济思想中的矛盾
二 古代哲学中享乐主义的复兴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三 城市在经济继续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四 反对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行为的自发性
第四章 西欧封建社会中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从行会手工业分化出来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一 行会的分化和行会领导权的转移
二 富裕行东对行会限制的突破
三 永久性帮工的出现
四 手工工场的资本主义性质
第二节 由包买商控制家庭手工业而形成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一 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市场导向
二 包买商的出现
三 包买商控制家庭手工业的方式
四 分散型手工工场的资本主义性质
第三节 采矿与冶炼业小生产者合伙组织向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的演变
一 采矿与冶炼业中的小生产者合伙组织
二 小生产者合伙组织在经济发展中的困境
三 采矿与冶炼业中资本主义性质手工工场的出现
第四节 航运业中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形成
一 西欧封建社会中航运业的兴起和早期组织形式
二 航运业的特点和航运利润的组成
三 近代航运公司的建立
第五节 金融业的发展和早期的银行
一 金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 金融业的家族经营
三 金融业发展中思想障碍的进一步突破
第六节 建筑包工队和资本主义性质的建筑承包商
一 建筑包工队的行会原则
二 建筑包工队内部的分化
三 资本主义性质的建筑承包商的出现
第七节 农业中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一 西欧封建社会后期封建主和农奴的关系
二 自由农民经济的变化
三 新开发地区的农村经济
四 英国: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性
五 西欧大陆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
第五章 西欧封建社会中体制外异已力量夺取政权的过程
第一节 货币是市民对抗封建主义的有力武器
一 城市居民对人身自由、财产自由和贸易自由的要求
二 作为体制外权力中心的城市依靠货币而建立了自己的军队
三 城市自治权和独立地位的取得
第二节 商品货币关系从内部瓦解封建制度
一 城市生活对封建主影响的不断增大
二 封建主对城市工商业经营的参与
三 封建主阶级分化过程的加快
四 在“黄金热”的背后
第三节 西欧封建社会中体制外异已力量对统一国内市场的要求
一 封建主割据状态的继续存在
二 王权的兴起
三 西欧封建社会中体制外异己力量对王权的支持和容忍
第四节 西欧资产阶级为获得充分政治权力而继续斗争
一 从市民到资产阶级
二 资产阶级对充分政治权力的要求
三 重商主义的性质
第六章 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 革命在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确立中的意义
一 荷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
二 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
三 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
第二节 西欧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一 意大利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
二 德国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
三 西班牙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
第三节 原生型资本主义产生过程的总结
一 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关键性因素:体制外权力中心和体制外异己力量的形成
二 西欧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原生型资本主义的特例
第七章 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研究所引起的思考(上)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刚性体制
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分期
二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刚性体制概述
三 中国封建社会从刚性体制向弹性体制的转变
第二节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弹性体制
一 判断中国封建社会刚性体制和弹性体制的基本依据
二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弹性体制概述
第三节 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刚性体制下没有出现体制外的权力中心和体制外的异已力量?
一 封建社会发展途径的多样性
二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性质
三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商人
四 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手工业者
五 中国封建社会刚性体制的特征
第四节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 中国封建制度下缺少可以取代这一制度的政治力量
二 中国封建制度再生产的规律性
三 中国封建社会基层组织的构造和运作
第八章 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研究所引起的思考(下)
第一节 中国封建制度自行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可能性
一 明清两朝商品经济和雇佣关系发展概述
二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中国封建制度会不会自行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节 非原生型资本主义的探讨
一 以印度为例说明非原生型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二 以日本为例说明非原生型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三 以拉丁美洲国家为例说明非原生型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四 以韩国为例说明非原生型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五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非原生型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六 从封建社会的多样性看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多样性
引用书刊索引
后记
' %x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比较经济史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