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骈体文是中华独特之美文,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本书采取史论结合的方法,从纵横两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这一文体的特征、美学价值、产生原因、历史地位,以及它与其他文体之关系,具体地勾勒出它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滥觞、萌芽、形成、发展、鼎盛、蜕变、衰落、复兴和再度衰落的全过程,阐释了骈文的发展演化与社会历史状况以及学术文化背景的密切关系,并从宏观的角度,高度概括了这种文化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和得失,为人们认识和了解这一华夏美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骈文释名
一 骈俪
二 四六
三 今体
四 律语
五 俳语
六 其他
第二节 骈文之特征
一 讲究对偶
二 讲究声律
三 讲究用典
四 讲究藻饰
第三节 骈文产生的原因
一 自然界的启发作用
二 社会生活需要的促进作用
三 汉语言文字的基础作用
四 阴阳对举思维方式的支配作用
五 民族文化心理的诱导作用
六 用中尚中观念的规定作用
七 文学自觉思潮的推动作用
第四节 骈文的美学价值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一 平衡对称之美
二 整齐错综之美
三 声韵和谐之美
四 辞采上的多样美
五 含蓄典雅之美
六 其他方面的价值和作用
第五节 骈文与其他文体之关系
一 骈文与散文
二 骈文与辞赋
三 骈文与诗歌
四 骈文与对联
第二章 上古至战国——骈文之滥觞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谣民谚中的排句与偶语
一 古代谣谚中的排句与偶语
二 古代谣谚对骈文产生的意义
第三节 经典中的排句与偶语
一 《周易》之排偶
二 《尚书》之排偶
三 《诗经》之排偶
四 《周礼》之排偶
五 《礼记》之排偶
第四节 史传中的偶语
一 《左传》之偶语
二 《国语》之偶语
三 《战国策》之偶语
第五节 诸子文章中的排句与偶语
一 儒家之偶语
二 道家之偶语
三 法家之偶语
四 其他诸家之偶语
第六节 屈宋之偶语
一 屈宋楚辞在骈文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屈宋偶语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第三章 秦汉——骈文之萌芽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秦代骈偶
一 李斯前期文章中的骈语
二 李斯后期文章中的骈语
第三节 西汉初期文章中的骈偶
一 陆贾文章中的骈偶
二 贾谊文章中的骈偶
三 晁错文章中的骈偶
四 邹阳文章中的骈偶
五 枚乘文章中的骈偶
第四节 西汉中期文章中的骈偶
一 司马相如文章中的骈偶
二 东方朔文章中的骈偶
三 司马迁文章中的骈偶
四 终军文章中的骈偶
五 王褒文章中的骈偶
第五节 西汉末期文章中的骈偶
一 扬雄文章中的骈偶
二 刘向文章中的骈偶
三 刘歆文章中的骈偶
第六节 东汉初期文章中的骈偶
一 班彪文章中的骈偶
二 冯衍文章中的骈偶
三 桓谭文章中的骈偶
第七节 东汉中期文章中的骈偶
一 班固文章中的骈偶
二 傅毅文章中的骈偶
第八节 东汉后期文章之骈化
一 张衡文章之骈化
二 赵壹文章之骈化
三 蔡邕文章之骈化
第四章 建安至西晋——骈文形成与发展时期
第一节 概述:骈文形成于建安魏晋的原因
一 思想解放、创作自由
二 文学的自觉
三 统治者的爱好与提倡
四 文体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第二节 建安魏晋骈文之特征
一 初具骈四俪六之规模
二 注意声韵色彩之美
三 使事用典、刻意经营
四 以散行的疏宕之气运偶俪之辞
第三节 曹魏之骈文
一 曹氏父子之骈文
二 建安七子之骈文
三 蒋济、桓范、李康、何晏、王弼等人的骈文
四 竹林七贤之骈文
第四节 西蜀之骈文
第五节 西晋之骈文
一 李密、陈寿之骈文
二 张华、左思、潘岳、陆机之骈文
第五章 六朝——骈文之鼎盛时期
第一节 骈文盛于六朝的原因
一 社会时代与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统治者的爱好与提倡
三 儒学衰微与文学的进一步“自觉”
四 六朝文士的审美意识特别是贵族化的审美趣味是更为直接的因素
第二节 东吴骈文
第三节 东晋骈文
一 刘琨、郭璞、孙绰之骈文
二 陶渊明之骈文
第四节 刘宋骈文
一 傅亮、谢灵运、颜延之的骈文
二 鲍照、谢庄之骈文
第五节 齐梁骈文
一 王融、谢朓、江淹、刘勰之骈文
二 任昉、丘迟、沈约、吴均之骈文
三 昭明太子、梁简文帝、梁元帝之骈文
第六节 陈代骈文
一 沈炯、江总之骈文
二 陈后主之骈文
第七节 徐陵——骈文之集大成者
第六章 北朝至隋——不断吹拂的骈俪之风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五胡十六国的骈文创作
第三节 北魏太和以前的骈文创作
第四节 北魏太和时期的骈文创作
第五节 北魏洛阳时期的骈文创作
第六节 东西魏以及北齐北周的骈文创作
第七节 庾信——骈文之巅峰
第八节 隋代骈文
第七章 唐宋——骈文之蜕变时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唐代的骈散之争
第三节 初唐骈文——陈隋余响与革新之风
一 虞世南、上官仪等人的陈隋余响
二 从魏征到陈子昂的骈文革新浪潮
第四节 盛唐骈文——昂扬激越的盛唐之音
一 “燕许”等人之骈文
二 王维、李白、杜甫之骈文
三 李华、元结、独孤及之骈文
第五节 中唐骈文——脱胎换骨的演变时期
一 杰出的骈文改革家陆贽
二 韩愈、柳宗元之骈文
三 刘禹锡、白居易、元稹之骈文
四 李绅、蒋防、李德裕之骈文
第六节 晚唐骈文——唯美主义的复活
一 杜牧、李商隐之骈文
二 温庭筠、段成式等人的骈文
第七节 骈文对唐代传奇小说和变文的影响、渗透
一 传奇小说中的骈偶
二 变文中的骈偶
第八节 宋代的骈散之争
第九节 宋代有关骈文的理论批评著作
一 《四六话》
二 《四六谈麈》
三 《四六余话》
四 《辞学指南》
第十节 宋代骈文之特征
一 大量使用成语
二 好用长句对偶
三 律度严谨
四 骈体使用范围缩小
五 长于议论
第十一节 北宋骈文之流变
一 西昆派骈文
二 夏竦、范仲淹之骈文
三 “二宋”的台阁骈文
四 欧阳修、曾巩之骈文
五 王安石、苏轼等人的骈文
六 秦观、晁补之、张耒等人的骈文
第十二节 南宋骈文之流变
一 汪藻、李纲、岳飞等人的骈文
二 孙觌、綦崇礼等人的骈文
三 陆游、杨万里等人的骈文
四 李廷忠、李刘等人的骈文
五 刘克庄、文天祥等人的骈文
第十三节 骈文对宋代小说和戏曲的影响、渗透
一 骈文对宋代话本小说的影响
二 骈文对宋代戏曲的影响
第八章 西夏辽金——骈文的远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西夏骈文
一 西夏前期骈文
二 西夏后期骈文
第三节 辽代骈文
一 辽代前期骈文
二 辽代中期骈文
三 辽代后期骈文
第四节 金代骈文
一 金代初期骈文
二 金代中期骈文
三 金代后期骈文
第九章 元明——骈文的衰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元代正统骈文之流变
第三节 骈文对元代小说和戏曲的影响、渗透
一 骈文对元代小说的影响
二 骈文对元代杂剧的影响
第四节 元代的俳谐骈体
第五节 明代骈文
一 明代骈散之争
二 明代骈文的流变
三 明代的闺阁骈文
第六节 骈文对明代戏曲和小说的影响、渗透
一 骈文对明代戏曲的影响
二 骈文对明代小说的影响
第七节 骈文的畸形——八股文
一 八股文的形成过程
二 八股文的基本格式与评析
第十章 清代——骈文的复兴时期
第一节 清代骈文之盛
第二节 清代骈文复兴的原因
第三节 清代骈文理论批评
第四节 清代骈文之流变
一 清代前期骈文
二 清代中期骈文
三 清代后期骈文
第五节 骈文对清代戏曲和小说的影响、渗透
一 骈文对清代戏曲的影响
二 骈文对清代小说的影响
第十一章 近代——骈文的再度衰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启蒙时期的骈文
第三节 改良运动时期的骈文
第四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骈文
第五节 近代骈文中的正统派
第十二章 现当代——骈文的进一步衰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现代文学大潮中的传统骈文与白话骈文
第三节 当代文学中的新型骈文
结束语——骈文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与得失
一 骈文发展演化的内部规律
二 骈文发展演化的外部规律
三 骈文之得失与展望
附录 本书引用及参考书目
后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骈文释名
一 骈俪
二 四六
三 今体
四 律语
五 俳语
六 其他
第二节 骈文之特征
一 讲究对偶
二 讲究声律
三 讲究用典
四 讲究藻饰
第三节 骈文产生的原因
一 自然界的启发作用
二 社会生活需要的促进作用
三 汉语言文字的基础作用
四 阴阳对举思维方式的支配作用
五 民族文化心理的诱导作用
六 用中尚中观念的规定作用
七 文学自觉思潮的推动作用
第四节 骈文的美学价值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一 平衡对称之美
二 整齐错综之美
三 声韵和谐之美
四 辞采上的多样美
五 含蓄典雅之美
六 其他方面的价值和作用
第五节 骈文与其他文体之关系
一 骈文与散文
二 骈文与辞赋
三 骈文与诗歌
四 骈文与对联
第二章 上古至战国——骈文之滥觞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谣民谚中的排句与偶语
一 古代谣谚中的排句与偶语
二 古代谣谚对骈文产生的意义
第三节 经典中的排句与偶语
一 《周易》之排偶
二 《尚书》之排偶
三 《诗经》之排偶
四 《周礼》之排偶
五 《礼记》之排偶
第四节 史传中的偶语
一 《左传》之偶语
二 《国语》之偶语
三 《战国策》之偶语
第五节 诸子文章中的排句与偶语
一 儒家之偶语
二 道家之偶语
三 法家之偶语
四 其他诸家之偶语
第六节 屈宋之偶语
一 屈宋楚辞在骈文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屈宋偶语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第三章 秦汉——骈文之萌芽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秦代骈偶
一 李斯前期文章中的骈语
二 李斯后期文章中的骈语
第三节 西汉初期文章中的骈偶
一 陆贾文章中的骈偶
二 贾谊文章中的骈偶
三 晁错文章中的骈偶
四 邹阳文章中的骈偶
五 枚乘文章中的骈偶
第四节 西汉中期文章中的骈偶
一 司马相如文章中的骈偶
二 东方朔文章中的骈偶
三 司马迁文章中的骈偶
四 终军文章中的骈偶
五 王褒文章中的骈偶
第五节 西汉末期文章中的骈偶
一 扬雄文章中的骈偶
二 刘向文章中的骈偶
三 刘歆文章中的骈偶
第六节 东汉初期文章中的骈偶
一 班彪文章中的骈偶
二 冯衍文章中的骈偶
三 桓谭文章中的骈偶
第七节 东汉中期文章中的骈偶
一 班固文章中的骈偶
二 傅毅文章中的骈偶
第八节 东汉后期文章之骈化
一 张衡文章之骈化
二 赵壹文章之骈化
三 蔡邕文章之骈化
第四章 建安至西晋——骈文形成与发展时期
第一节 概述:骈文形成于建安魏晋的原因
一 思想解放、创作自由
二 文学的自觉
三 统治者的爱好与提倡
四 文体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第二节 建安魏晋骈文之特征
一 初具骈四俪六之规模
二 注意声韵色彩之美
三 使事用典、刻意经营
四 以散行的疏宕之气运偶俪之辞
第三节 曹魏之骈文
一 曹氏父子之骈文
二 建安七子之骈文
三 蒋济、桓范、李康、何晏、王弼等人的骈文
四 竹林七贤之骈文
第四节 西蜀之骈文
第五节 西晋之骈文
一 李密、陈寿之骈文
二 张华、左思、潘岳、陆机之骈文
第五章 六朝——骈文之鼎盛时期
第一节 骈文盛于六朝的原因
一 社会时代与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统治者的爱好与提倡
三 儒学衰微与文学的进一步“自觉”
四 六朝文士的审美意识特别是贵族化的审美趣味是更为直接的因素
第二节 东吴骈文
第三节 东晋骈文
一 刘琨、郭璞、孙绰之骈文
二 陶渊明之骈文
第四节 刘宋骈文
一 傅亮、谢灵运、颜延之的骈文
二 鲍照、谢庄之骈文
第五节 齐梁骈文
一 王融、谢朓、江淹、刘勰之骈文
二 任昉、丘迟、沈约、吴均之骈文
三 昭明太子、梁简文帝、梁元帝之骈文
第六节 陈代骈文
一 沈炯、江总之骈文
二 陈后主之骈文
第七节 徐陵——骈文之集大成者
第六章 北朝至隋——不断吹拂的骈俪之风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五胡十六国的骈文创作
第三节 北魏太和以前的骈文创作
第四节 北魏太和时期的骈文创作
第五节 北魏洛阳时期的骈文创作
第六节 东西魏以及北齐北周的骈文创作
第七节 庾信——骈文之巅峰
第八节 隋代骈文
第七章 唐宋——骈文之蜕变时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唐代的骈散之争
第三节 初唐骈文——陈隋余响与革新之风
一 虞世南、上官仪等人的陈隋余响
二 从魏征到陈子昂的骈文革新浪潮
第四节 盛唐骈文——昂扬激越的盛唐之音
一 “燕许”等人之骈文
二 王维、李白、杜甫之骈文
三 李华、元结、独孤及之骈文
第五节 中唐骈文——脱胎换骨的演变时期
一 杰出的骈文改革家陆贽
二 韩愈、柳宗元之骈文
三 刘禹锡、白居易、元稹之骈文
四 李绅、蒋防、李德裕之骈文
第六节 晚唐骈文——唯美主义的复活
一 杜牧、李商隐之骈文
二 温庭筠、段成式等人的骈文
第七节 骈文对唐代传奇小说和变文的影响、渗透
一 传奇小说中的骈偶
二 变文中的骈偶
第八节 宋代的骈散之争
第九节 宋代有关骈文的理论批评著作
一 《四六话》
二 《四六谈麈》
三 《四六余话》
四 《辞学指南》
第十节 宋代骈文之特征
一 大量使用成语
二 好用长句对偶
三 律度严谨
四 骈体使用范围缩小
五 长于议论
第十一节 北宋骈文之流变
一 西昆派骈文
二 夏竦、范仲淹之骈文
三 “二宋”的台阁骈文
四 欧阳修、曾巩之骈文
五 王安石、苏轼等人的骈文
六 秦观、晁补之、张耒等人的骈文
第十二节 南宋骈文之流变
一 汪藻、李纲、岳飞等人的骈文
二 孙觌、綦崇礼等人的骈文
三 陆游、杨万里等人的骈文
四 李廷忠、李刘等人的骈文
五 刘克庄、文天祥等人的骈文
第十三节 骈文对宋代小说和戏曲的影响、渗透
一 骈文对宋代话本小说的影响
二 骈文对宋代戏曲的影响
第八章 西夏辽金——骈文的远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西夏骈文
一 西夏前期骈文
二 西夏后期骈文
第三节 辽代骈文
一 辽代前期骈文
二 辽代中期骈文
三 辽代后期骈文
第四节 金代骈文
一 金代初期骈文
二 金代中期骈文
三 金代后期骈文
第九章 元明——骈文的衰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元代正统骈文之流变
第三节 骈文对元代小说和戏曲的影响、渗透
一 骈文对元代小说的影响
二 骈文对元代杂剧的影响
第四节 元代的俳谐骈体
第五节 明代骈文
一 明代骈散之争
二 明代骈文的流变
三 明代的闺阁骈文
第六节 骈文对明代戏曲和小说的影响、渗透
一 骈文对明代戏曲的影响
二 骈文对明代小说的影响
第七节 骈文的畸形——八股文
一 八股文的形成过程
二 八股文的基本格式与评析
第十章 清代——骈文的复兴时期
第一节 清代骈文之盛
第二节 清代骈文复兴的原因
第三节 清代骈文理论批评
第四节 清代骈文之流变
一 清代前期骈文
二 清代中期骈文
三 清代后期骈文
第五节 骈文对清代戏曲和小说的影响、渗透
一 骈文对清代戏曲的影响
二 骈文对清代小说的影响
第十一章 近代——骈文的再度衰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启蒙时期的骈文
第三节 改良运动时期的骈文
第四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骈文
第五节 近代骈文中的正统派
第十二章 现当代——骈文的进一步衰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现代文学大潮中的传统骈文与白话骈文
第三节 当代文学中的新型骈文
结束语——骈文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与得失
一 骈文发展演化的内部规律
二 骈文发展演化的外部规律
三 骈文之得失与展望
附录 本书引用及参考书目
后记
中国骈文通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