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过去的大学与现在的大学》主要内容:怀念过去的大学,大学理念,大学理念之演变,从京师同文学馆到京师大学堂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教育理念述评,郭秉文、陈裕光的大学理念概略及述评,前事之鉴,过去的大学和现在的大学。
目录
怀念过去的大学(代自序) /1
大学理念
大学理念之演变/2
从京师同文学馆到京师大学堂
――中国近代大学制度产生背景评说/28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教育理念述评
――以华人校长为例 /41
郭秉文、陈裕光的大学理念概略及述评/54
前事之鉴
过去的大学和现在的大学/78
过去的教授与现在的教授/88
过去的大学校长和现在的大学校长/103
过去大学的师生关系与现在大学的师生关系/120
反省是大学精神的核心/131
问题探讨
大学科研的数字崇拜症与学术认同感的背离/142
工程教育的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乌托邦/153
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理性思考/165
厚积薄发
――印度理工学院之谜/174
从POLE的人性化设计理念看当代工程人文精神
――兼论工程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一体化”融合的
实现机制 /184
高等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规律/195
日本明治维新派的教育“西学”观
――以福泽谕吉为例 /209
中国大学章程的定位分析/228
同型竞争异质生存
――论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培养/238
湖南民办高等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248
民风有问题,但不是“民风问题”/274
理念和实践谁更重要? /281
尊重学生的“体育人权”
――中国体育发展“不对称”引出的法理思考/283
后 记/296
大学理念
大学理念之演变/2
从京师同文学馆到京师大学堂
――中国近代大学制度产生背景评说/28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教育理念述评
――以华人校长为例 /41
郭秉文、陈裕光的大学理念概略及述评/54
前事之鉴
过去的大学和现在的大学/78
过去的教授与现在的教授/88
过去的大学校长和现在的大学校长/103
过去大学的师生关系与现在大学的师生关系/120
反省是大学精神的核心/131
问题探讨
大学科研的数字崇拜症与学术认同感的背离/142
工程教育的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乌托邦/153
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理性思考/165
厚积薄发
――印度理工学院之谜/174
从POLE的人性化设计理念看当代工程人文精神
――兼论工程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一体化”融合的
实现机制 /184
高等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规律/195
日本明治维新派的教育“西学”观
――以福泽谕吉为例 /209
中国大学章程的定位分析/228
同型竞争异质生存
――论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培养/238
湖南民办高等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248
民风有问题,但不是“民风问题”/274
理念和实践谁更重要? /281
尊重学生的“体育人权”
――中国体育发展“不对称”引出的法理思考/283
后 记/296
过去的大学与现在的大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