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手册内容新颖、实用并与国际接轨,是企业必备的最新质量管理实用手册。取材广泛,叙述精炼,包括质量领域的许多新分支,但又强调从物理概念上理解,避免高深数学的推导,通俗易懂,故可作为管理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高校理工专业研究生的质量管理参考用书。本手册涵盖了当今六西格玛所需要的许多统计方法,故可作为企业培训六西格玛培训教材,同时本手册也可作为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参考读物,以加深其背景知识。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
1.1 重要术语
1.2 质量管理简史
1.2.1 质量检验阶段
1.2.2 统计质量控制(SQC)阶段
1.2.3 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
1.2.4 21世纪的质量管理
1.2.5 我国质量管理发展的回顾
1.3 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1.3.1 质量检验理论
1.3.2 质量控制理论
1.3.3 质量监督理论
1.3.4 质量保证理论
1.3.5 质量经济学
1.4 方针目标管理
1.4.1 方针目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1.4.2 方针目标的制定
1.4.3 方针目标的展开
1.4.4 方针目标的实施
1.4.5 方针目标管理的考核与评价
1.4.6 方针目标管理的诊断
1.5 标准化
1.5.1 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技术壁垒协定(WTO/TBT)
1.5.2 《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简介
1.5.3 标准和标准化
1.5.4 标准的分类
1.5.5 标准体系
1.5.6 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1.5.7 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
1.6 资源管理
1.6.1 资源提供
1.6.2 人力资源
1.6.3 基础设施
1.6.4 工作环境
1.6.5 信息
1.6.6 供方及合作关系
1.6.7 自然资源
1.6.8 财务资源
1.7 产品质量法规
1.7.1 产品质量法规的概况
1.7.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1.7.3 产品质量法和其它法律的关系
1.7.4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计量法》
1.7.6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1.7.7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1.8 质量经济分析
1.8.1 质、本、利分析
1.8.2 质量成本
1.8.3 质量成本管理
1.8.4 质量成本现状发展
1.9 合格评定
1.9.1 概述
1.9.2 质量认证制度
1.9.3 产品质量认证
1.9.4 质量体系认证
1.9.5 实验室认可
1.9.6 我国质量认证的简况
1.10 质量文化
1.10.1 质量文化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1.10.2 质量文化的层次结构和相互关系
1.10.3 质量文化的特征
1.10.4 确立现代质量观念是企业质量文化的基础
1.10.5 质量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
1.10.6 质量文化的类型
1.10.7 质量文化的功能
1.10.8 组织质量文化的培育
1.11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二章 ISO9000族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
2.1 IS O9000 族标准的发展及其特点
2.1.1 IS O90010 族标准的发展
2.1.2 2000 版 IS O9000 族标准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2.1.3 一对相互协调的标准
2.2 2000 版 GB/T1 9000 族标准的基础和术语
2.2.1 质量管理八原则
2.2.2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2.3 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4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2.4.1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
2.4.2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概念
2.4.3 体系的主要特征
2.4.4 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几点认识
2.4.5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2.5 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
2.5.1 概述
2.5.2 审核的策划和准备
2.5.3 实施审核
2.5.4 纠正措施的验证和证后监督
2.6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价
思考题题解
第三章 质量检验
3.1 什么是质量检验
3.2 质量检验机构及其职责
3.2.1 质量检验机构
3.2.2 质量检验部门的职责
3.3 生产操作的质量检验
3.4 采购器材(和外购件)及其保管的质量检验
3.4.1 外购器材的质量检验
3.4.2 外购器材的保管的质量检验
3.5 工序质量检验
3.6 产品质量检验
3.7 包装的质量检验
3.8 产品检验的标志及合格证明
3.9 批生产的质量检验
3.10 不合格品管理
3.11 产品交付及验收的质量检验
3.12 检验人员的质量检验
3.13 检验印章 管理
3.14 质量检验计划
3.15 本章 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四章 概率统计基础知识
4.1 概率基本概念
4.2 随机变量与分布
4.3 数学期望
4.4 质量工程的常见分布
4.5 统计分析
4.6 假设检验
4.7 本章 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五章 正交试验设计与田口方法
5.1 概述
5.2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5.2.1 正交表
5.2.2 正交表的应用
5.2.3 几个问题的补充说明
5.3 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5.3.1 交互作用的概念
5.3.2 应用实例
5.3.3 几个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5.4 正交表的灵活运用
5.4.1 正交表的并列
5.4.2 拟水平设计
5.4.3 活动水平与组合因子
5.4.4 其他方法简介
5.5 田口方法
5.5.1 基本概念
5.5.2 三次设计
5.5.3 参数设计的实验例
5.6 响应曲面法
5.7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六章 方差分析法
6.1 概述
6.2 单因子试验的方差分析
6.3 多因子试验的方差分析
6.4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七章 回归分析
7.1 概述
7.2 一元线性回归
7.2.1 散点图和回归直线
7.2.2 确定回归直线的原则
7.2.3 具体计算格式
7.2.4 回归问题的方差分析
7.2.5 相关系数
7.2.6 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和控制
7.3 一元正交多项式回归
7.4 本章 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八章 抽样检验
8.1 概述
8.1.1 基本概念
8.1.2 随机抽样方法
8.1.3 产品批质量的表示方法
8.1.4 接收概率与抽检特性曲线
8.1.5 抽样检验中的两类错误
8.2 计数型抽样方案
8.2.1 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检方案
8.2.2 计数挑选型抽样检验
8.2.3 百分比抽样方案的不科学性
8.2.4 逐批检验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适用于连续批的检验)IS02859-1
8.2.5 IS02859-1:1999用于单批抽样
8.2.6 计数序贯型抽样检验
8.3 计量型抽样方案
8.3.1 计量型抽样方案的概述
8.3.2 计量型抽样方案的基本原理
8.3.3 《计量抽样检验程序及图表》IS03951—89的使用
8.4 本章 参考文献
本章 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九章 统计过程控制与诊断
9.1 SPC与SPD工程概论
9.1.1 什么是SPC与SPD工程?
9.1.2 为什么要学习SPC与SPD工程?
9.1.3 SPC与SPD工程的进行步骤
9.1.4 本节参考文献
本节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9.2 控制图原理
9.2.1 什么是控制图
9.2.2 控制图的重要性
9.2.3 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
9.2.4 控制图的原理的讨论
9.2.5 控制图是如何贯彻预防原则的
9.2.6 统计控制状态
9.2.7 两种错误
9.2.8 3σ方式
9.2.9 常用休图
9.2.10 本节参考文献
本节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9.3 控制图的判断准则
9.3.1 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
9.3.2 休图的设计思想
9.3.3 判稳准则
9.3.4 判异准则
9.3.5 局部问题对策与系统改进
9.3.6 本节参考文献
本节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9.4 X—R,X—s,X—R,控制图与P控制图
9.4.1 休哈特控制图的种类及其用途
9.4.2 应用控制图需要考虑的—些问题
9.4.3 X—R控制图
9.4.4 X—s控制图
9.4.5 X—R,控制图
9.4.6 控制界限与公差界限之间的关系
9.4.7 p控制图
9.4.8 计量控制图与计数控制图的比较
9.4.9 本节参考文献
本节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9.5 通用控制图与小批量控制图
9.5.1 计数型控制图的缺点
9.5.2 通用控制图的标准变换
9.5.3 3σ方式的标准变换
9.5.4 在通用图上p图与np图恒等、u图与c图恒等
9.5.5 通用图的直接打点法
9.5.6 c,(通用不合格数)控制图和UT(通用单位不合格数)控制图
9.5.7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控制
9.5.8 本节参考文献
本节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9.6 两种质量诊断理论
9.6.1 两种质量的概念是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的基础
9.6.2 两种质量的度量
9.6.3 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的思路
9.6.4 两种控制图的诊断理论
9.6.5 两种控制图诊断的典型情况
9.6.6 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
9.6.7 两种过程能力指数
9.6.8 两种过程能力指数的诊断
9.6.9 多元统计过程诊断理论
9.6.10 本节小结
9.6.11 本节参考文献
本节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十章 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质量控制
10.1 接近零不合格过程
10.2 计数控制图的改进
10.3 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质量控制
10.4 案例分析
10.5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十一章 质量改进常用方法
11.1 因果图
11.2 排列图
11.3 直方图
11.4 检查表
11.5 分层法
11.6 头脑风暴法
11.7 树图
11.8 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
11.9 网络图
11.10 矩阵图
11.11 亲和图
11.12 流程图
11.13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十二章 质量机能展开(QFD)
12.1 质量机能展开的历史与现状
12.1.1 质量机能展开的产生与发展
12.1.2 质量机能展开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应用
12.1.3 质量机能展开对当前我国企业的现实意义
12.2 质量机能展开简介
12.2.1 什么是质量机能展开
12.2.2 综合质量展开与狭义的质量机能展开
12.2.3 质量机能展开的作用
12.2.4 质量机能展开的应用步骤
12.3 质量展开
12.3.1 质量展开概要
12.3.2 质量展开的步骤与方法
12.3.3 各种质量展开
12.4 质量展开表的制作
12.4.1 要求质量展开表的制作
12.4.2 制作质量要素展开表
12.4.3 质量表的绘制
12.4.4 确定策划质量
12.4.5 设计质量的确定
12.5 本章 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十三章 质量评估方法
13.1 概述
13.2 优序法
13.3 AHP方法
13.4 模糊综合评价法
13.4.1 模糊数学的有关概念
13.4.2 录属函数的确定
13.4.3 模糊综合评价
13.4.4 应用实例
13.5 选控评估法
13.6 本章 参考文献
本章 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十四章 顾客满意导向与顾客满意度
14.1 顾客满意导向
14.2 顾客满意度与美国顾客满意度ACSI
14.3 顾客满意度的度量
14.3.1 理论研究
14.3.2 实施
14.4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十五章 可靠性、维修性及产品安全性
15.1 概述
15.1.1 可靠性、维修性的基本概念
15.1.2 产品策划
15.1.3 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可靠性工作
15.2 可靠性管理及设计
15.2.1 可靠性大纲及可靠性计划
15.2.2 可靠性目标
15.2.3 可靠性设计与可靠性分配
152.2.4 可靠性预计
15.2.5 可靠性设计—冗余技术
15.2.6 可靠性设计—降额设计
15.2.7 可靠性设计—热设计
15.2.8 可靠性设计—FMEA
15.2.9 元器件大纲
15.2.10 可信性试验
15.2.11 可靠性设计规范
15.3 维修性管理及设计
15.3.1 维修性设计
15.3.2 测试性
15.3.3 维修性分配及预计
15.3.4 维修性验证
15.4 安全性管理及设计
15.4.1 安全性大纲及安全性计划
15.4.2 故障树分析
15.5 软件可靠性
15.6 产品质量与可信性信息管理及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15.7 本章 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十六章 训量
16.1 基本概念
16.2 计量单位
16.3 标准和检定
16.4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6.5 信息时代的仪器、标准与计量体系的发展和展望
16.6 计量测试工作的重要作用
16.7 测量器具及其特性
16.8 基本物理常数
16.9 本章 参考文献
本章 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十七章 测量系统分析(MSA)
17.1 概论
17.1.1 测量数据的质量
17.1.2 测量过程
17.1.3 术语
17.1.4 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17.1.5 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
17.2 计量测量系统的分析
17.2.1 测量系统变差的描述
17.2.2 术语
17.2.3 评定方法和程序
17.3 计数测量系统的分析
17.3.1 短期研究—小样法
17.3.2 长期研究—大样法
17.4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十八章 业务流程重组
18.1 概述
18.1.1 业务流程重组的起源
18.1.2 业务流程建设的三个层次
18.2 业务流程设计
18.2.1 流程的概念
18.2.2 流程框架模型建立
18.2.3 流程描述的方法
18.3 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
18.3.1 业务流程重组实施施的步骤
18.3.2 流程重设计的常用技巧
18.4 业务流程重组的案例
18.5 本章 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十九章 网络时代的质量管理
19.1 网络时代的管理
19.2 质量管理的发展
19.3 网络时代质量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19.4 本章 小结
19.5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二十章 六西格玛管理简介
20.1 六西格玛的缘起
20.2 新质量成本观
20.3 六西格玛管理
20.4 企业引入六西格玛管理应具备的条件
20.5 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的步骤
20.6 六西格玛项目的解决步骤
20.7 百万次机会不合格数(DPMO)
20.8 各种控制方式对于过程能力指数的要求
20.9 结束语
20.10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附录I 常用数表
表I-1 标准正态分布表
表I-2 t分布表
表I-3 F分布表
表I-4 x2分布表
表I-5 泊松分布表
表I-6 相关系数检验表
附录II 常用正交表与正交多项式表
附录II-1 常用正交表
附录II-2 正交多项式表
附录III 与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目录
附录IV 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文件
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
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注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
1.1 重要术语
1.2 质量管理简史
1.2.1 质量检验阶段
1.2.2 统计质量控制(SQC)阶段
1.2.3 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
1.2.4 21世纪的质量管理
1.2.5 我国质量管理发展的回顾
1.3 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1.3.1 质量检验理论
1.3.2 质量控制理论
1.3.3 质量监督理论
1.3.4 质量保证理论
1.3.5 质量经济学
1.4 方针目标管理
1.4.1 方针目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1.4.2 方针目标的制定
1.4.3 方针目标的展开
1.4.4 方针目标的实施
1.4.5 方针目标管理的考核与评价
1.4.6 方针目标管理的诊断
1.5 标准化
1.5.1 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技术壁垒协定(WTO/TBT)
1.5.2 《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简介
1.5.3 标准和标准化
1.5.4 标准的分类
1.5.5 标准体系
1.5.6 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1.5.7 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
1.6 资源管理
1.6.1 资源提供
1.6.2 人力资源
1.6.3 基础设施
1.6.4 工作环境
1.6.5 信息
1.6.6 供方及合作关系
1.6.7 自然资源
1.6.8 财务资源
1.7 产品质量法规
1.7.1 产品质量法规的概况
1.7.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1.7.3 产品质量法和其它法律的关系
1.7.4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计量法》
1.7.6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1.7.7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1.8 质量经济分析
1.8.1 质、本、利分析
1.8.2 质量成本
1.8.3 质量成本管理
1.8.4 质量成本现状发展
1.9 合格评定
1.9.1 概述
1.9.2 质量认证制度
1.9.3 产品质量认证
1.9.4 质量体系认证
1.9.5 实验室认可
1.9.6 我国质量认证的简况
1.10 质量文化
1.10.1 质量文化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1.10.2 质量文化的层次结构和相互关系
1.10.3 质量文化的特征
1.10.4 确立现代质量观念是企业质量文化的基础
1.10.5 质量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
1.10.6 质量文化的类型
1.10.7 质量文化的功能
1.10.8 组织质量文化的培育
1.11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二章 ISO9000族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
2.1 IS O9000 族标准的发展及其特点
2.1.1 IS O90010 族标准的发展
2.1.2 2000 版 IS O9000 族标准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2.1.3 一对相互协调的标准
2.2 2000 版 GB/T1 9000 族标准的基础和术语
2.2.1 质量管理八原则
2.2.2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2.3 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4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2.4.1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
2.4.2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概念
2.4.3 体系的主要特征
2.4.4 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几点认识
2.4.5 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2.5 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
2.5.1 概述
2.5.2 审核的策划和准备
2.5.3 实施审核
2.5.4 纠正措施的验证和证后监督
2.6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价
思考题题解
第三章 质量检验
3.1 什么是质量检验
3.2 质量检验机构及其职责
3.2.1 质量检验机构
3.2.2 质量检验部门的职责
3.3 生产操作的质量检验
3.4 采购器材(和外购件)及其保管的质量检验
3.4.1 外购器材的质量检验
3.4.2 外购器材的保管的质量检验
3.5 工序质量检验
3.6 产品质量检验
3.7 包装的质量检验
3.8 产品检验的标志及合格证明
3.9 批生产的质量检验
3.10 不合格品管理
3.11 产品交付及验收的质量检验
3.12 检验人员的质量检验
3.13 检验印章 管理
3.14 质量检验计划
3.15 本章 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四章 概率统计基础知识
4.1 概率基本概念
4.2 随机变量与分布
4.3 数学期望
4.4 质量工程的常见分布
4.5 统计分析
4.6 假设检验
4.7 本章 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五章 正交试验设计与田口方法
5.1 概述
5.2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5.2.1 正交表
5.2.2 正交表的应用
5.2.3 几个问题的补充说明
5.3 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5.3.1 交互作用的概念
5.3.2 应用实例
5.3.3 几个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5.4 正交表的灵活运用
5.4.1 正交表的并列
5.4.2 拟水平设计
5.4.3 活动水平与组合因子
5.4.4 其他方法简介
5.5 田口方法
5.5.1 基本概念
5.5.2 三次设计
5.5.3 参数设计的实验例
5.6 响应曲面法
5.7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六章 方差分析法
6.1 概述
6.2 单因子试验的方差分析
6.3 多因子试验的方差分析
6.4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七章 回归分析
7.1 概述
7.2 一元线性回归
7.2.1 散点图和回归直线
7.2.2 确定回归直线的原则
7.2.3 具体计算格式
7.2.4 回归问题的方差分析
7.2.5 相关系数
7.2.6 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和控制
7.3 一元正交多项式回归
7.4 本章 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八章 抽样检验
8.1 概述
8.1.1 基本概念
8.1.2 随机抽样方法
8.1.3 产品批质量的表示方法
8.1.4 接收概率与抽检特性曲线
8.1.5 抽样检验中的两类错误
8.2 计数型抽样方案
8.2.1 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检方案
8.2.2 计数挑选型抽样检验
8.2.3 百分比抽样方案的不科学性
8.2.4 逐批检验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适用于连续批的检验)IS02859-1
8.2.5 IS02859-1:1999用于单批抽样
8.2.6 计数序贯型抽样检验
8.3 计量型抽样方案
8.3.1 计量型抽样方案的概述
8.3.2 计量型抽样方案的基本原理
8.3.3 《计量抽样检验程序及图表》IS03951—89的使用
8.4 本章 参考文献
本章 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九章 统计过程控制与诊断
9.1 SPC与SPD工程概论
9.1.1 什么是SPC与SPD工程?
9.1.2 为什么要学习SPC与SPD工程?
9.1.3 SPC与SPD工程的进行步骤
9.1.4 本节参考文献
本节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9.2 控制图原理
9.2.1 什么是控制图
9.2.2 控制图的重要性
9.2.3 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
9.2.4 控制图的原理的讨论
9.2.5 控制图是如何贯彻预防原则的
9.2.6 统计控制状态
9.2.7 两种错误
9.2.8 3σ方式
9.2.9 常用休图
9.2.10 本节参考文献
本节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9.3 控制图的判断准则
9.3.1 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
9.3.2 休图的设计思想
9.3.3 判稳准则
9.3.4 判异准则
9.3.5 局部问题对策与系统改进
9.3.6 本节参考文献
本节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9.4 X—R,X—s,X—R,控制图与P控制图
9.4.1 休哈特控制图的种类及其用途
9.4.2 应用控制图需要考虑的—些问题
9.4.3 X—R控制图
9.4.4 X—s控制图
9.4.5 X—R,控制图
9.4.6 控制界限与公差界限之间的关系
9.4.7 p控制图
9.4.8 计量控制图与计数控制图的比较
9.4.9 本节参考文献
本节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9.5 通用控制图与小批量控制图
9.5.1 计数型控制图的缺点
9.5.2 通用控制图的标准变换
9.5.3 3σ方式的标准变换
9.5.4 在通用图上p图与np图恒等、u图与c图恒等
9.5.5 通用图的直接打点法
9.5.6 c,(通用不合格数)控制图和UT(通用单位不合格数)控制图
9.5.7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控制
9.5.8 本节参考文献
本节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9.6 两种质量诊断理论
9.6.1 两种质量的概念是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的基础
9.6.2 两种质量的度量
9.6.3 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的思路
9.6.4 两种控制图的诊断理论
9.6.5 两种控制图诊断的典型情况
9.6.6 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
9.6.7 两种过程能力指数
9.6.8 两种过程能力指数的诊断
9.6.9 多元统计过程诊断理论
9.6.10 本节小结
9.6.11 本节参考文献
本节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十章 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质量控制
10.1 接近零不合格过程
10.2 计数控制图的改进
10.3 接近零不合格过程的质量控制
10.4 案例分析
10.5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十一章 质量改进常用方法
11.1 因果图
11.2 排列图
11.3 直方图
11.4 检查表
11.5 分层法
11.6 头脑风暴法
11.7 树图
11.8 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
11.9 网络图
11.10 矩阵图
11.11 亲和图
11.12 流程图
11.13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十二章 质量机能展开(QFD)
12.1 质量机能展开的历史与现状
12.1.1 质量机能展开的产生与发展
12.1.2 质量机能展开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应用
12.1.3 质量机能展开对当前我国企业的现实意义
12.2 质量机能展开简介
12.2.1 什么是质量机能展开
12.2.2 综合质量展开与狭义的质量机能展开
12.2.3 质量机能展开的作用
12.2.4 质量机能展开的应用步骤
12.3 质量展开
12.3.1 质量展开概要
12.3.2 质量展开的步骤与方法
12.3.3 各种质量展开
12.4 质量展开表的制作
12.4.1 要求质量展开表的制作
12.4.2 制作质量要素展开表
12.4.3 质量表的绘制
12.4.4 确定策划质量
12.4.5 设计质量的确定
12.5 本章 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十三章 质量评估方法
13.1 概述
13.2 优序法
13.3 AHP方法
13.4 模糊综合评价法
13.4.1 模糊数学的有关概念
13.4.2 录属函数的确定
13.4.3 模糊综合评价
13.4.4 应用实例
13.5 选控评估法
13.6 本章 参考文献
本章 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十四章 顾客满意导向与顾客满意度
14.1 顾客满意导向
14.2 顾客满意度与美国顾客满意度ACSI
14.3 顾客满意度的度量
14.3.1 理论研究
14.3.2 实施
14.4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十五章 可靠性、维修性及产品安全性
15.1 概述
15.1.1 可靠性、维修性的基本概念
15.1.2 产品策划
15.1.3 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可靠性工作
15.2 可靠性管理及设计
15.2.1 可靠性大纲及可靠性计划
15.2.2 可靠性目标
15.2.3 可靠性设计与可靠性分配
152.2.4 可靠性预计
15.2.5 可靠性设计—冗余技术
15.2.6 可靠性设计—降额设计
15.2.7 可靠性设计—热设计
15.2.8 可靠性设计—FMEA
15.2.9 元器件大纲
15.2.10 可信性试验
15.2.11 可靠性设计规范
15.3 维修性管理及设计
15.3.1 维修性设计
15.3.2 测试性
15.3.3 维修性分配及预计
15.3.4 维修性验证
15.4 安全性管理及设计
15.4.1 安全性大纲及安全性计划
15.4.2 故障树分析
15.5 软件可靠性
15.6 产品质量与可信性信息管理及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15.7 本章 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十六章 训量
16.1 基本概念
16.2 计量单位
16.3 标准和检定
16.4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6.5 信息时代的仪器、标准与计量体系的发展和展望
16.6 计量测试工作的重要作用
16.7 测量器具及其特性
16.8 基本物理常数
16.9 本章 参考文献
本章 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十七章 测量系统分析(MSA)
17.1 概论
17.1.1 测量数据的质量
17.1.2 测量过程
17.1.3 术语
17.1.4 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17.1.5 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
17.2 计量测量系统的分析
17.2.1 测量系统变差的描述
17.2.2 术语
17.2.3 评定方法和程序
17.3 计数测量系统的分析
17.3.1 短期研究—小样法
17.3.2 长期研究—大样法
17.4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十八章 业务流程重组
18.1 概述
18.1.1 业务流程重组的起源
18.1.2 业务流程建设的三个层次
18.2 业务流程设计
18.2.1 流程的概念
18.2.2 流程框架模型建立
18.2.3 流程描述的方法
18.3 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
18.3.1 业务流程重组实施施的步骤
18.3.2 流程重设计的常用技巧
18.4 业务流程重组的案例
18.5 本章 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十九章 网络时代的质量管理
19.1 网络时代的管理
19.2 质量管理的发展
19.3 网络时代质量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19.4 本章 小结
19.5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第二十章 六西格玛管理简介
20.1 六西格玛的缘起
20.2 新质量成本观
20.3 六西格玛管理
20.4 企业引入六西格玛管理应具备的条件
20.5 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的步骤
20.6 六西格玛项目的解决步骤
20.7 百万次机会不合格数(DPMO)
20.8 各种控制方式对于过程能力指数的要求
20.9 结束语
20.10 本章参考文献
本章思考题
思考题题解
附录I 常用数表
表I-1 标准正态分布表
表I-2 t分布表
表I-3 F分布表
表I-4 x2分布表
表I-5 泊松分布表
表I-6 相关系数检验表
附录II 常用正交表与正交多项式表
附录II-1 常用正交表
附录II-2 正交多项式表
附录III 与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目录
附录IV 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文件
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
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注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质量工程师手册[电子资源.图书]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