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包世臣书学批评》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包世臣及其书学进行了深入的论析:从清代学术思潮入手,阐述了复古思潮、金石学、西学东渐等因素对清代碑学中兴的影响;以科举考试为主线,说明包世臣从对仕途的无限向往到晚年壮志已惰的变化;从邓石如的实践和阮元的理论等方面,说明包世臣书学思想的渊源。《包世臣书学批评》揭示了包世臣书学思想的两面性:激进的碑学锋芒和变异的帖学观念,提出了“包世臣书学思想的实质是以碑改造帖”的观点。首次从零散的文献史料中梳理出包派的名单,提出包派的形成是一种区域文化现象,并指出区域文化所具有的局限性和一定的保守性。
包世臣书学是清代碑学兴起时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包世臣书学批评》对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做出了重新评价,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与文献价值。
目录
总序
序
绪论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晚清、近代学术界对包世臣书学的普遍认识
第二节 当代学术界对包世臣书学的学术定位
第三节 对包世臣书学重新审视的必要性
第一章 包世臣的生平与学术
第一节 以19次科举考试为主线看包世臣人生经历,
一、年少聪颖好学书拙闻名乡里
二、心存经世大志考中恩科举人
三、十三会试落第一年新喻知县
四、晚年壮志已隳卖文售字终老
第二节 包世臣学术及其著作述略
一、《安吴四种》
二、《说储》
三、《小倦游阁集》
第二章 包世臣的学术背景与书学思想渊源
第一节 清代学术思潮与清代中期书坛
一、清代学术的复古思潮
二、乾嘉金石学风对清代中期书坛的影响
三、西学东渐与清代碑学的中兴
第二节 实践的借鉴:来源于邓石如
第三节 理论的启示:来源于阮元
第三章 从包世臣的品评论其书法批评观
第一节 对历代书家的品评:从《历下笔谭》论起
一、“自唐迄明,书有门户者廿人”品评考释
二、从二十家品评看包世臣书法批评观
第二节 对同时代书家的评论:从《国朝书品》论起
一、书法品第说溯源
二、包世臣五品九等说的内涵与等级标准质疑
三、《国朝书品》实推出邓石如为清代书法的最高典范
四、崇尚店柜招牌的特殊意味——从一个虚构的故事讲起
第三节 对碑帖的品评:从《论书十二绝句))论起
一、《论书十二绝句》释评
二、从(《论书十二绝旬》论包世臣书法史观
第四章 包世臣书法技法论批评
第一节 笔法论
一、关于执笔
二、始艮终乾与始巽终坤
三、篆分遗意的再度提倡——兼论裹笔与铺毫
第二节 “中实说”与“气满说”
第三节 结体论与章 法论
第四节 墨法论
第五章 包世臣书学思想的两面性
第一节 激进的碑学锋芒
一、对北碑的再度挖掘与弘扬
二、北碑与唐碑的矛盾交织
第二节 变异的帖学观念
一、对王羲之的崇尚依旧
二、以碑改造帖的立场与帖学的异化
第六章 从包世臣的学书历程论其理论的缺陷性
第一节 包世臣的书法分期
一、启蒙期(5岁-25岁)
懵懵懂懂:学书二十年未能入门
二、摸索期(26岁-4岁)
不得其解:初涉二王,并以唐宋为师法对象
三、革新期(45岁-58岁)
未为得髓:以北碑为师法对象
四、回归期(59岁-81岁)
力不从心:再以二王书风为师法对象
第二节 包世臣学书历程及临帖主张所带来的缺憾
第七章 包世臣书学思想的影响.
第一节 论包派
一、包派在扬州
二、其他包派中人
三、对地缘与流派中的包派现象及其价值的认识
第二节 包世臣对赵之谦、沈曾植、康有为的不同影响
一、得到启发:赵之谦
二、善于发挥:沈曾植
三、走向偏激:康有为
第三节 沈尹默与祝嘉:近现代书坛的鲜明对比
结语 包世臣在书法史上地位和价值的重估
第一节 包世臣在书法史上地位和价值的重新评价
第二节 通过包世臣现象对清代碑学提出重新认识的可能性
附录 包世臣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序
绪论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晚清、近代学术界对包世臣书学的普遍认识
第二节 当代学术界对包世臣书学的学术定位
第三节 对包世臣书学重新审视的必要性
第一章 包世臣的生平与学术
第一节 以19次科举考试为主线看包世臣人生经历,
一、年少聪颖好学书拙闻名乡里
二、心存经世大志考中恩科举人
三、十三会试落第一年新喻知县
四、晚年壮志已隳卖文售字终老
第二节 包世臣学术及其著作述略
一、《安吴四种》
二、《说储》
三、《小倦游阁集》
第二章 包世臣的学术背景与书学思想渊源
第一节 清代学术思潮与清代中期书坛
一、清代学术的复古思潮
二、乾嘉金石学风对清代中期书坛的影响
三、西学东渐与清代碑学的中兴
第二节 实践的借鉴:来源于邓石如
第三节 理论的启示:来源于阮元
第三章 从包世臣的品评论其书法批评观
第一节 对历代书家的品评:从《历下笔谭》论起
一、“自唐迄明,书有门户者廿人”品评考释
二、从二十家品评看包世臣书法批评观
第二节 对同时代书家的评论:从《国朝书品》论起
一、书法品第说溯源
二、包世臣五品九等说的内涵与等级标准质疑
三、《国朝书品》实推出邓石如为清代书法的最高典范
四、崇尚店柜招牌的特殊意味——从一个虚构的故事讲起
第三节 对碑帖的品评:从《论书十二绝句))论起
一、《论书十二绝句》释评
二、从(《论书十二绝旬》论包世臣书法史观
第四章 包世臣书法技法论批评
第一节 笔法论
一、关于执笔
二、始艮终乾与始巽终坤
三、篆分遗意的再度提倡——兼论裹笔与铺毫
第二节 “中实说”与“气满说”
第三节 结体论与章 法论
第四节 墨法论
第五章 包世臣书学思想的两面性
第一节 激进的碑学锋芒
一、对北碑的再度挖掘与弘扬
二、北碑与唐碑的矛盾交织
第二节 变异的帖学观念
一、对王羲之的崇尚依旧
二、以碑改造帖的立场与帖学的异化
第六章 从包世臣的学书历程论其理论的缺陷性
第一节 包世臣的书法分期
一、启蒙期(5岁-25岁)
懵懵懂懂:学书二十年未能入门
二、摸索期(26岁-4岁)
不得其解:初涉二王,并以唐宋为师法对象
三、革新期(45岁-58岁)
未为得髓:以北碑为师法对象
四、回归期(59岁-81岁)
力不从心:再以二王书风为师法对象
第二节 包世臣学书历程及临帖主张所带来的缺憾
第七章 包世臣书学思想的影响.
第一节 论包派
一、包派在扬州
二、其他包派中人
三、对地缘与流派中的包派现象及其价值的认识
第二节 包世臣对赵之谦、沈曾植、康有为的不同影响
一、得到启发:赵之谦
二、善于发挥:沈曾植
三、走向偏激:康有为
第三节 沈尹默与祝嘉:近现代书坛的鲜明对比
结语 包世臣在书法史上地位和价值的重估
第一节 包世臣在书法史上地位和价值的重新评价
第二节 通过包世臣现象对清代碑学提出重新认识的可能性
附录 包世臣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包世臣书学批评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