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套常识书系汇集了《中国文物常识》《中国文学常识》《中国哲学常识》《中国建筑常识》四本。
《中国文物常识》内容涵盖古人的穿衣打扮、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文化生活、工艺美术等内容,更是具体到古代玉石、陶瓷、玻璃、镜子、漆器、辇舆、车乘、扇子、刺绣、服饰、狮子、龙凤及鱼的图案等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文学常识》内容上起公元前4世纪商代中叶,下迄20世纪初新文学运动,不仅涉及文学,还兼及史学、古籍、文字、绘画等,注重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用新的观点、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中国历代文学作了系统的梳理,脉络清晰,材料丰富。
《中国哲学常识》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时期的百家哲学思想,以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朱子等圣哲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其哲学思想的精髓。
《中国建筑常识》收录了林徽因现存的建筑学方面的全部文章,其中包括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及其历史发展阶段的详细论述,以及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其内容科学严谨,文字清新凝练,将专业知识、美学思想熔铸于散文的讲述之中。目录
中国文物常识
*讲 玉工艺
第二讲 陶瓷及玻璃
第三讲 镜子史话
第四讲 漆器、螺甸工艺及马的艺术
第五讲 古人的“脚”与“手”
第六讲 织绣染缬
第七讲 服饰与胡子
第八讲 龙凤和狮子艺术
第九讲 纸与字
中国文学常识
*讲 诗经与楚辞
第二讲 古代的历史家与哲学家
第三讲 汉之赋家、历史家与论文家
第四讲 魏晋文学
第五讲 中世纪文学(一)
第六讲 中世纪文学(二)
第七讲 古代戏曲(一)
第八讲 古代戏曲(二)
第九讲 古代小说(一)
第十讲 古代小说(二)
第十一讲 18世纪文学
第十二讲 19世纪文学
第十三讲 20世纪初期文学
中国哲学常识
目 录
*编 古代哲学
*讲 哲 学
第二讲 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
第三讲 老 子
第四讲 孔 子
第五讲 墨 子
第六讲 杨 朱
第七讲 别 墨
第八讲 庄 子
第九讲 《大学》与《中庸》
第十讲 孟 子
第十一讲 荀 子
第十二讲 古代哲学的终局
第二编 中古哲学
*讲 中古时代
第二讲 齐 学
第三讲 汉之哲学
第四讲 道 家
第五讲 儒 家
第六讲 中古*期的终局
第七讲 佛 教
第三编 近代哲学
*讲 近世哲学
第二讲 理学时期
第三讲 清代思想史
第四讲 反理学时期
中国建筑常识
*编
一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二 祖国的建筑传统与当前的建设问题
三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四 《中国建筑史》第六章 宋·辽·金 部分
第二编
五 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六 我们的首都
七 谈北京的几个文物建筑
八 平郊建筑杂录
第三编
九 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之鉴别问题
十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十一 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
十二 《中国建筑彩画图案》序
十三 敦煌边饰初步研究
【书摘与插画】
玉的价值判断色泽问题
王逸《正部》论:
或问“玉符”。曰:“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猪肪,黑如淳漆,玉之符也。”
《魏略》称:
窃见玉书,称美玉白如截肪,黑譬纯漆,赤似鸡冠,黄似蒸栗。
这种红玉古名琼,黑玉名玖,名瑎。《诗经》上即尝提及。黄色有的说如燕栗,后名坩黄。白的即羊脂玉。这种白色名瑳。玉的价值和色泽有关,时代各有不同。到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笺》,以为:
玉以甘黄为上,羊脂色次之。黄为中色,白为偏色。
又说今人贱黄而贵白,以少见也。所说多本于《格古要论》。以黄玉为重,可能起于唐代,因唐、宋封建帝王多尚黄,牡丹也以黄为贵,是封建主色。白色则自古以来即重视,说美玉无瑕,多指羊脂玉或白玉而言。
明末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则以为,白、绿两种玉是真玉,其余红、黄应归入奇石琅玕一类。
明张应文《清秘藏》,又以为红色*贵。
大体说来,玉的价值从四方面决定:
一、纯洁光润,从品质定。
二、色彩,因时代习惯而定。
三、奇色,以稀少为贵。
四、刻工,设计奇巧精美为贵。
惟自明代起始,玩玉的风气一起,到清代直到民国,小件佩玉价值,忽然增高,每件到千百两银子。玉色的价值,又以殉葬玉受色沁出土经由人工盘摩现出的颜色决定。纯黑名水银浸,和玖玉的本色已大不相同。所谓五色玉,即一玉五色,价值特别高。完全是好古争奇结果。
如从汉代本简记载看来,说琅玕,说玫瑰,似所送的大都已琢成器,不是玉璞。也可能指明色泽,也可能只是文雅一点称呼。
又妇女用首饰,头上帽勒、耳环,手镯,戒指,翡翠绿玉的小小件头,动不动千百银子,而且直到现在,还是一种高价装饰品。市场大致以华南华侨及外国比较多。翡翠来源是缅甸腊戍边上,因此云南大理和昆明也保留治玉工艺,近几十年已大衰落,较重大器物多运香港、广州处理矣。
翡翠有结晶如晶片闪光的。绿而透明的名玻璃翠,极贵。也有白色和浅红的。
翡翠本鸟名,翡色即赤红色。但一般翡翠玉,多指绿色硬玉而言。绿玉也有极不值钱的,即菜绿玉。和所谓碧玉又有区别。
明代以前,菜绿玉琢器似不多,重要器多碧玉、白玉二色。
清代玉大多从新疆和阗来,器物用菜绿玉的较多。故宫所藏可见,似乎多从大片山材玉而来。这多指本色玉言。汉王逸称古玉,所说四种美玉,和《诗经》上常用到的对于美玉的形容,可知赵国的和氏璧、楚国的白珩等等不离乎四种色泽。战国时,和氏璧价值十五城,《战国策》上形容美玉且以为有一看也值十城的。说得虽嫌夸张,惟玉价之贵,也可想见。
桓谭是西汉宋时人,《新论》即说,见一玉检,有人给价至三万,还不出售,应值十余万的。十余万钱在王莽时实不是一个小数目,比当时奴隶价就高多了的。古诗常说宝剑值千金,其所以值千金,一部分或在玉的装饰上,所谓玉具剑,即在剑鞘、剑鼻、剑护手、剑柄的装饰玉上。
清代人袭明人旧习气,封建士大夫多玩玉。玉价因之特别提高,但爱重的已不在器物大件。供手中把玩的旧玉,似乎特别容易受重视。因此玉价在色泽上应分别为文字学上的和玩古董的两类。如称玉有九色,元如澄水曰瑿,蓝如靛淀曰碧,青如藓苔曰,绿如翠羽曰瓐,黄如蒸栗曰玵,赤如丹砂曰琼,紫如凝血曰璊,黑如墨光曰瑎,白如割肪曰瑳。白色又分九等,赤白斑花曰瑌。此新玉、古玉自然之本色。
至于旧玉,从玩古出发,则又分别外浸、内沁色泽,各因接触浸染不同而作各种颇色。玩古的以为各种颜色多随地下水银沁入。受黄土沁名坩黄,受松香则名老玵黄,更好。受靛青沁色即蓝,色如青天,名玵青。受石灰沁色红,色如碧桃,名孩儿面(注称酷似碧璊。也即和石榴子同色)。受水银沁色黑,色如乌金名曰纯漆古。受血沁的色赤,有浓淡分别,名枣皮红。受铜沁色绿,名鹦哥绿。
此外还有朱砂红,鸡血红,棕毛紫,茄皮紫,松花绿,白果绿,秋葵黄,老酒黄,鱼肚白,糙米白,虾子青,鼻涕青,雨过天青,澄潭水苍……总名十三彩。
另有虾蟆皮,洒珠点,翠磁文,牛毛文,唐斓斑等等名目。
把玩玉多从受热摩挲而得。这些颜色究竟是在地下如何形成,玩古的说法可能有所根据,实不易考。上面所说各色,多从明人记载,为清代玩玉专家陈性,在清末著的书中提及。另一刘心白,补充《玉纪》,为加上鱼肚白,鸡骨白,米点白,糙米白,青有蟹壳青,竹叶青,酱瓣紫,墨有纯漆黑,陈墨黑……这种种不同颜色,多是在出土玉经过盘功盘出的。凡是古玉,红色牛毛纹是其通性。《玉纪》补作者,以为这是人的精神沁入玉之腠理,血丝如毛,铺满玉上,而玉色润溽无土斑,才是真的。
由玩古出发,清代特重红玉,红色名目也就分外多。计有宝石红,鸡血红,朱砂红,樱桃红,洒金红,枣皮红,膏药红等等。大多出古董商人说出的,但积因成习,早代替了文字学上对于玉的色泽称呼,为玩古的所熟悉。一般*贵重鸡骨白和水银浸。鸡骨白如象牙,玩玉的以为受地火所炙变成。多汉代以前玉。鸡骨白或者以商玉为多。特点是镂刻简,制度严。微黄又名象牙白。泛青又名鱼骨白。这种色泽的旧玉,虽加工也不能再复原。水银浸有夹土斑的,纯黑中见朱砂点,加工复原时淡黑色成深青色,朱砂点变黄色。如本来是白玉,结果见五彩。不夹土斑的,纯黑如漆。在日光下照,赤如鸡冠。又有水银古,在水中映照,有银星闪闪的真。这种种都出于玩玉者的说法。这种颜色必加工而成。加工方法计两种,一藏身上俟热用布摩挲,二在水中煮。因大多出土古玉,所谓生坑玉,和土壤石块相近,已失去玉的本来,不经人工是看不出的。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