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肿瘤标志物临床手册》主要内容:肿瘤标志物检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肿瘤诊断的新手段,对于早期诊断、尤其是发现微转移有着独特的作用,在肿瘤康复期患者的随诊中,可以比影像学检查提前半年以上发现肿瘤复发。当前,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处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的需要联合检查,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对于肿瘤专业医生来说,需要更多的交流和学习新的知识。因为肿瘤几乎在身体任何器官和组织都能发生,也涉及几乎所有的临床科室和学科,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不能完全依靠肿瘤专科医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要依靠基层医院的各科临床医生,肿瘤的诊治进入社区已成为趋势和现实。掌握肿瘤标志物的相关知识对于临床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目录
目录
第1章 概述
第一节 肿瘤标志物的进展概况回顾
第二节 肿瘤标志物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情况
第三节 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一、 抗原类肿瘤标志物
二、 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
三、 酶和同工酶类肿瘤标志物
四、 激素和异位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五、 其他蛋白及多肽类肿瘤标志物
六、 肿瘤相关病毒类肿瘤标志物
七、 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产物类肿瘤标志物
第2章 胚胎性抗原类肿瘤标志物
一、 甲胎蛋白
二、 甲胎蛋白异质体
三、 癌胚抗原
四、 胰癌胚抗原
第3章 白血病系列分化抗原肿瘤标志物:CD系列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免疫分型常用的CD免疫抗原标志物及其意义
一、 白血病、淋巴瘤系列分化抗原标志物
二、 淋巴瘤常用CD免疫抗原标志物
三、 白血病系列非特异性抗原标志物
四、 淋巴瘤免疫分型标志物
五、 白血病的免疫分型
第4章 肿瘤增殖性抗原类肿瘤标志物
一、 增殖细胞核抗原
二、 Ki-67
三、 细胞周期素(蛋白)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四、 蛋白激酶
五、 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六、 微血管密度
七、 环氧合酶
八、 前列腺素-E?
九、 端粒酶
十、 尿激酶-血纤溶酶原激活物
十一、 组织蛋白酶D
十二、 整合素与固生蛋白
十三、 引物酶
十四、 CD??
十五、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十六、 选择素家族
十七、 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受体
十八、 DNA多聚酶
十九、 DNA拓扑异构酶
二十、 基质金属蛋白酶
二十一、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二十二、 乳腺癌粘蛋白
二十三、 β-链接素
二十四、 高迁移率族蛋白
二十五、 E-上皮钙粘附素
二十六、 β-钙粘附素
二十七、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
二十八、 c-Met受体
二十九、 黑色素瘤抗原
三十、 嗜铬粒蛋白A
三十一、 生存素
第5章 抑制性抗原类肿瘤标志物
一、 肿瘤坏死因子-α
二、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
三、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四、 血管抑制素
五、 转化生长因子β1
六、 金属硫蛋白
七、 泛素连接酶
八、 组蛋白脱乙酰化酶
第6章 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
一、 CA125
二、 CA15-3
三、 BR27、29
四、 CA549
五、 CA19-9
六、 CA19-5
七、 CA50
八、 CA72-4
九、 CA242
十、 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
十一、 总唾液酸
十二、 胃癌相关抗原
十三、 透明质酸
十四、 上皮细胞膜抗原
第7章 酶及同工酶类肿瘤标志物
一、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二、 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
三、 酸性磷酸酶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四、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五、 γ-谷氨酰转肽酶及同工酶Ⅱ
六、 岩藻糖苷酶
七、 脱-γ-羟基凝血酶原
八、 α-1抗胰蛋白酶
九、 M2丙酮酸激酶
十、 胃蛋白酶原Ⅰ,Ⅱ
十一、 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
十二、 β-葡萄糖醛酸酶
十三、 己糖激酶
十四、 胰蛋白酶原及蛋白酶激活受体-2
十五、 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
十六、 5′-核苷酸酶
十七、 醛缩酶
十八、 癌前促凝物质
十九、 超氧化物歧化酶
二十、 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
二十一、 胰弹力蛋白酶
二十二、 胰腺癌相关抗原
二十三、 酪氨酸酶和酪氨酸激酶
第8章 激素和异位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一、 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
二、 雌激素β受体和其他性激素受体的变异
三、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四、 皮质醇
五、 人生长激素
六、 生乳素
七、 促卵泡激素与黄体生成素
八、 促甲状腺激素
九、 甲状腺球蛋白
十、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与异位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十一、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十二、 甲状旁腺素
十三、 降钙素
十四、 红细胞生成素与异位红细胞生成素
十五、 加压素
十六、 睾酮
十七、 孕酮
十八、 雌二醇
十九、 胰高糖素
二十、 胰岛素
二十一、 促胃液素释放肽前体
二十二、 5-羟色胺
二十三、 儿茶酚胺类肿瘤标志物
二十四、 游离脂肪酸
二十五、 HA组合
二十六、 单羟酚类物质
第9章 其他多肽及蛋白类肿瘤标志物
一、 细胞角蛋白
二、 组织多肽抗原
三、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四、 铁蛋白
五、 β?-微球蛋白
六、 本周蛋白
七、 骨桥蛋白及CK-19基因
八、 骨钙蛋白
九、 免疫球蛋白
十、 热休克蛋白
十一、 铜蓝蛋白
十二、 膀胱肿瘤抗原
十三、 尿膀胱癌抗原
十四、 DR70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十五、 核基质蛋白22
十六、 纤维素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十七、 血清100蛋白
十八、 游离白细胞介素-2受体
十九、 白细胞介素-6
二十、 C-反应蛋白
二十一、 SPan-1
二十二、 DU-PAN-2
二十三、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波形蛋白
二十四、 结蛋白、肌红蛋白和肌动蛋白
二十五、 血清酸溶解性糖蛋白
二十六、 血清碱性蛋白
二十七、 血清结合珠蛋白
二十八、 层黏蛋白
二十九、 胶原蛋白
三十、 al-抗糜蛋白酶
三十一、 冷球蛋白
第10章 肿瘤相关病毒类肿瘤标志物
一、 EB病毒抗体
二、 HBV、HCV
三、 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
四、 人乳头状瘤病毒
五、 艾滋病病毒
第11章 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产物类肿瘤标志物
第一节 癌基因类肿瘤标志物与相关肿瘤
一、 ras基因
二、 C-erbB-2基因
三、 C-myc基因
四、 C-met基因
五、 mdm-2基因
六、 Bcl-2基因
七、 AR基因
八、 Ki67基因
九、 erk基因
十、 C-fmS基因
十一、 IGF-Ⅱ基因
十二、 bcr-abl融合基因
十三、 c-ab1基因
十四、 c-fos与c-jun基因
十五、 MAGE基因
十六、 BI-1基因
十七、 GPC3基因
第二节 抑(抗)癌基因类肿瘤标志物与相关肿瘤
一、 Rbl基因
二、 P53基因
三、 WAF-1基因
四、 结肠、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
五、 mmr基因
六、 DCC基因
七、 NF1基因
八、 WT1基因
九、 P16ink4a基因和P15ink4b基因
十、 P18ink4C基因和P19ink4d基因
十一、 P21cipl基因
十二、 P27kipl基因
十三、 P57基因
十四、 ElA基因
十五、 FHIT基因
十六、 人类增殖抑制基因
十七、 Fas基因
十八、 蛋白翻译起始因子C2基因
十九、 自杀基因
二十、 BRCA1和BRCA2基因
二十一、 nm23基因
二十二、 Cripto基因
二十三、 PS2基因
第12章 与微转移相关的肿瘤标志物
第一节 黏附分子
一、 上皮粘附素
二、 CD??
三、 整合素族与选择素族
四、 薪蛋白
第二节 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受体
第三节 多聚酶联反应方法
一、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mRNA
二、 细胞角蛋白20mRNA
三、 酪氨酸酶mRNA
四、 肿瘤排斥抗原mRNA
五、 癌胚抗原mRNA
六、 蛋白溶解酶类mRNA
七、 内糖苷酶mRNA
八、 Ⅳ型胶原酶mRNA
九、 血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
十、 组织蛋白酶B、DmRNA
十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受体mRNA
十二、 端粒酶测定
十三、 MVD、PCNA
第四节 基因水平分析方法
第13章 与耐药性相关的肿瘤标志物
一、 P-糖蛋白
二、 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
三、 肺耐药蛋白
四、 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转移酶
五、 金属硫蛋白
六、 蛋白激酶C
七、 拓扑异构酶Ⅱ
第14章 临床常见肿瘤的肿瘤标志物检测
第一节 肺癌
第二节 鼻咽癌
第三节 原发性肝癌
第四节 食管癌
第五节 胃癌
第六节 结肠癌、直肠癌
第七节 胰腺癌
第八节 乳腺癌
第九节 卵巢癌
第十节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
第十一节 前列腺癌
第十二节 睾丸癌
第十三节 膀胱癌
第十四节 白血病和淋巴瘤
第十五节 骨肿瘤
第十六节 软组织肿瘤
第十七节 甲状腺癌
第十八节 肾癌
第十九节 Wilms瘤
第二十节 颅内肿瘤
第15章 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选择最佳组合
第二节 合理安排检测时间
第三节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疗效判断和监测中的应用
第五节 肿瘤标志物在良性和恶性疾病鉴别中的应用原则
第六节 可能影响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因素
第16章 临床常用标志物的检测方法
第一节 血清学水平的检测
第二节 组织学水平的检测
第三节 流式细胞术检测
第四节 多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
第五节 反转录PCR法检测
第六节 差异显示
第七节 生物芯片分析系统检测
第八节 电镜检测
附录A 参考缩写词
附录B 正常参考值
后记
第1章 概述
第一节 肿瘤标志物的进展概况回顾
第二节 肿瘤标志物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情况
第三节 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一、 抗原类肿瘤标志物
二、 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
三、 酶和同工酶类肿瘤标志物
四、 激素和异位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五、 其他蛋白及多肽类肿瘤标志物
六、 肿瘤相关病毒类肿瘤标志物
七、 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产物类肿瘤标志物
第2章 胚胎性抗原类肿瘤标志物
一、 甲胎蛋白
二、 甲胎蛋白异质体
三、 癌胚抗原
四、 胰癌胚抗原
第3章 白血病系列分化抗原肿瘤标志物:CD系列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免疫分型常用的CD免疫抗原标志物及其意义
一、 白血病、淋巴瘤系列分化抗原标志物
二、 淋巴瘤常用CD免疫抗原标志物
三、 白血病系列非特异性抗原标志物
四、 淋巴瘤免疫分型标志物
五、 白血病的免疫分型
第4章 肿瘤增殖性抗原类肿瘤标志物
一、 增殖细胞核抗原
二、 Ki-67
三、 细胞周期素(蛋白)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四、 蛋白激酶
五、 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六、 微血管密度
七、 环氧合酶
八、 前列腺素-E?
九、 端粒酶
十、 尿激酶-血纤溶酶原激活物
十一、 组织蛋白酶D
十二、 整合素与固生蛋白
十三、 引物酶
十四、 CD??
十五、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十六、 选择素家族
十七、 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受体
十八、 DNA多聚酶
十九、 DNA拓扑异构酶
二十、 基质金属蛋白酶
二十一、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二十二、 乳腺癌粘蛋白
二十三、 β-链接素
二十四、 高迁移率族蛋白
二十五、 E-上皮钙粘附素
二十六、 β-钙粘附素
二十七、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
二十八、 c-Met受体
二十九、 黑色素瘤抗原
三十、 嗜铬粒蛋白A
三十一、 生存素
第5章 抑制性抗原类肿瘤标志物
一、 肿瘤坏死因子-α
二、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
三、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四、 血管抑制素
五、 转化生长因子β1
六、 金属硫蛋白
七、 泛素连接酶
八、 组蛋白脱乙酰化酶
第6章 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
一、 CA125
二、 CA15-3
三、 BR27、29
四、 CA549
五、 CA19-9
六、 CA19-5
七、 CA50
八、 CA72-4
九、 CA242
十、 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
十一、 总唾液酸
十二、 胃癌相关抗原
十三、 透明质酸
十四、 上皮细胞膜抗原
第7章 酶及同工酶类肿瘤标志物
一、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二、 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
三、 酸性磷酸酶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四、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五、 γ-谷氨酰转肽酶及同工酶Ⅱ
六、 岩藻糖苷酶
七、 脱-γ-羟基凝血酶原
八、 α-1抗胰蛋白酶
九、 M2丙酮酸激酶
十、 胃蛋白酶原Ⅰ,Ⅱ
十一、 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
十二、 β-葡萄糖醛酸酶
十三、 己糖激酶
十四、 胰蛋白酶原及蛋白酶激活受体-2
十五、 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
十六、 5′-核苷酸酶
十七、 醛缩酶
十八、 癌前促凝物质
十九、 超氧化物歧化酶
二十、 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
二十一、 胰弹力蛋白酶
二十二、 胰腺癌相关抗原
二十三、 酪氨酸酶和酪氨酸激酶
第8章 激素和异位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一、 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
二、 雌激素β受体和其他性激素受体的变异
三、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四、 皮质醇
五、 人生长激素
六、 生乳素
七、 促卵泡激素与黄体生成素
八、 促甲状腺激素
九、 甲状腺球蛋白
十、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与异位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十一、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十二、 甲状旁腺素
十三、 降钙素
十四、 红细胞生成素与异位红细胞生成素
十五、 加压素
十六、 睾酮
十七、 孕酮
十八、 雌二醇
十九、 胰高糖素
二十、 胰岛素
二十一、 促胃液素释放肽前体
二十二、 5-羟色胺
二十三、 儿茶酚胺类肿瘤标志物
二十四、 游离脂肪酸
二十五、 HA组合
二十六、 单羟酚类物质
第9章 其他多肽及蛋白类肿瘤标志物
一、 细胞角蛋白
二、 组织多肽抗原
三、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四、 铁蛋白
五、 β?-微球蛋白
六、 本周蛋白
七、 骨桥蛋白及CK-19基因
八、 骨钙蛋白
九、 免疫球蛋白
十、 热休克蛋白
十一、 铜蓝蛋白
十二、 膀胱肿瘤抗原
十三、 尿膀胱癌抗原
十四、 DR70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十五、 核基质蛋白22
十六、 纤维素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十七、 血清100蛋白
十八、 游离白细胞介素-2受体
十九、 白细胞介素-6
二十、 C-反应蛋白
二十一、 SPan-1
二十二、 DU-PAN-2
二十三、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波形蛋白
二十四、 结蛋白、肌红蛋白和肌动蛋白
二十五、 血清酸溶解性糖蛋白
二十六、 血清碱性蛋白
二十七、 血清结合珠蛋白
二十八、 层黏蛋白
二十九、 胶原蛋白
三十、 al-抗糜蛋白酶
三十一、 冷球蛋白
第10章 肿瘤相关病毒类肿瘤标志物
一、 EB病毒抗体
二、 HBV、HCV
三、 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
四、 人乳头状瘤病毒
五、 艾滋病病毒
第11章 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产物类肿瘤标志物
第一节 癌基因类肿瘤标志物与相关肿瘤
一、 ras基因
二、 C-erbB-2基因
三、 C-myc基因
四、 C-met基因
五、 mdm-2基因
六、 Bcl-2基因
七、 AR基因
八、 Ki67基因
九、 erk基因
十、 C-fmS基因
十一、 IGF-Ⅱ基因
十二、 bcr-abl融合基因
十三、 c-ab1基因
十四、 c-fos与c-jun基因
十五、 MAGE基因
十六、 BI-1基因
十七、 GPC3基因
第二节 抑(抗)癌基因类肿瘤标志物与相关肿瘤
一、 Rbl基因
二、 P53基因
三、 WAF-1基因
四、 结肠、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
五、 mmr基因
六、 DCC基因
七、 NF1基因
八、 WT1基因
九、 P16ink4a基因和P15ink4b基因
十、 P18ink4C基因和P19ink4d基因
十一、 P21cipl基因
十二、 P27kipl基因
十三、 P57基因
十四、 ElA基因
十五、 FHIT基因
十六、 人类增殖抑制基因
十七、 Fas基因
十八、 蛋白翻译起始因子C2基因
十九、 自杀基因
二十、 BRCA1和BRCA2基因
二十一、 nm23基因
二十二、 Cripto基因
二十三、 PS2基因
第12章 与微转移相关的肿瘤标志物
第一节 黏附分子
一、 上皮粘附素
二、 CD??
三、 整合素族与选择素族
四、 薪蛋白
第二节 自分泌运动因子及受体
第三节 多聚酶联反应方法
一、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mRNA
二、 细胞角蛋白20mRNA
三、 酪氨酸酶mRNA
四、 肿瘤排斥抗原mRNA
五、 癌胚抗原mRNA
六、 蛋白溶解酶类mRNA
七、 内糖苷酶mRNA
八、 Ⅳ型胶原酶mRNA
九、 血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
十、 组织蛋白酶B、DmRNA
十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受体mRNA
十二、 端粒酶测定
十三、 MVD、PCNA
第四节 基因水平分析方法
第13章 与耐药性相关的肿瘤标志物
一、 P-糖蛋白
二、 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
三、 肺耐药蛋白
四、 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转移酶
五、 金属硫蛋白
六、 蛋白激酶C
七、 拓扑异构酶Ⅱ
第14章 临床常见肿瘤的肿瘤标志物检测
第一节 肺癌
第二节 鼻咽癌
第三节 原发性肝癌
第四节 食管癌
第五节 胃癌
第六节 结肠癌、直肠癌
第七节 胰腺癌
第八节 乳腺癌
第九节 卵巢癌
第十节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
第十一节 前列腺癌
第十二节 睾丸癌
第十三节 膀胱癌
第十四节 白血病和淋巴瘤
第十五节 骨肿瘤
第十六节 软组织肿瘤
第十七节 甲状腺癌
第十八节 肾癌
第十九节 Wilms瘤
第二十节 颅内肿瘤
第15章 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选择最佳组合
第二节 合理安排检测时间
第三节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疗效判断和监测中的应用
第五节 肿瘤标志物在良性和恶性疾病鉴别中的应用原则
第六节 可能影响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因素
第16章 临床常用标志物的检测方法
第一节 血清学水平的检测
第二节 组织学水平的检测
第三节 流式细胞术检测
第四节 多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
第五节 反转录PCR法检测
第六节 差异显示
第七节 生物芯片分析系统检测
第八节 电镜检测
附录A 参考缩写词
附录B 正常参考值
后记
肿瘤标志物临床手册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