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李明华,男,浙江临安人,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浙江省级重点学科环境法学带头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农林大学环境法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会常务理事兼环境法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省政府法制办文件合法性审查法律专家等。主要从事环境法学方法论、环境政策学、法律社会学、山区社会学等教学与科研工作。代表性著作有:《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学方法论》、《环境法学》、《环境政策学》、《生态之治》、《自然保护区法律问题研究》、《中国山区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法律汇编》、《山区社会学引论》、《村落的技术》等。 陈真亮,男,浙江三门人,环境法学博士,德国访问学者,现为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讲师。兼任浙江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科技法学研究会的理事。主要从事环境法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代表性专著有《环境保护的国家义务研究》,已发表《禁止生态倒退的国家义务及其实现》、《论水资源“生态红线”的国家环境义务及制度因应》等学术论文30余篇。担任《中国环境法学评论》特邀编辑、《环境法治与社会发展评论》执行编辑等。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研究意义
第三节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第四节研究的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第二章环境法典和环境法的法典化概述
第一节法典与法典化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环境法典和环境法法典化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国内外关于环境法法典化理论与方法的
争鸣
第三章环境法典立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环境法典的哲学与认识论基础:主客一
体化
第二节环境法典的权利理念:权利本位
第三节环境法典的方法论:融合个体和整体主义的
关系主义
第四章环境法典立法目的探究
第一节环境法典立法目的概述
第二节我国《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历史变化
分析
第五章环境法典中的人文主义与物文主义之抉择
第一节传统环境法理念的类型化与分析
第二节环境法典的新理念:新人文主义
第六章生态文明与环境法典立法:政策与法律之互动
第一节中国环境政策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生态文明对中国环境政策的理念意义
第三节中国环境政策的转型
第四节环境政策和环境法律的沟通与协调
第七章环境法典中“环境”的定义及其发展
第一节环境法中的“环境”概念及其哲学基础
第二节环境法中“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变化
第三节环境法典立法应将“山区”列入保护对象
第四节“环境”的内在价值与环境法的代际发展
第八章欧盟及其成员国环境法典立法考察与启示
第一节瑞典环境法典化实践与方法论意义上的
启示
第二节法国环境法典化实践与方法论意义上的
启示
第三节德国环境法典化实践与方法论意义上的
启示
第四节欧盟环境法律简化运动及其启示
第九章比较法视野下的欧盟国家环境法典考察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欧洲环境法法典化运动概况
第三节环境法法典化的必要性和风险
第四节环境法典编纂的进程模式
第五节环境法典编纂的目的
第六节环境法典的体例结构
第七节环境法典的适用领域
第八节小结
第十章环境法典体例研究:以自然保护法为视角
第一节环境法典体例概述
第二节典型国家环境法典体例分析
第三节自然保护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分析
第四节我国自然保护法研究现状
第五节自然保护法进入环境法典的可能路径
第十一章中国环境法典的立法模式与路径选择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环境立法模式的类型化及评析
第三节中国环境法典立法之合理进路与展望
第十二章环境法典立法中的方法论问题研究
第一节环境法典编纂对方法论的引入
第二节立法学中的方法论问题
第三节法典化中的方法论问题
第十三章中国环境法典的立法方法之选择与反思
第一节系统化方法的内涵及运用
第二节体系化方法的内涵及运用
第三节法权化方法的内涵及运用
第四节司法化方法的内涵及运用
第十四章暂时的结论
后记
第一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研究意义
第三节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第四节研究的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第二章环境法典和环境法的法典化概述
第一节法典与法典化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环境法典和环境法法典化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国内外关于环境法法典化理论与方法的
争鸣
第三章环境法典立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环境法典的哲学与认识论基础:主客一
体化
第二节环境法典的权利理念:权利本位
第三节环境法典的方法论:融合个体和整体主义的
关系主义
第四章环境法典立法目的探究
第一节环境法典立法目的概述
第二节我国《环境保护法》立法目的历史变化
分析
第五章环境法典中的人文主义与物文主义之抉择
第一节传统环境法理念的类型化与分析
第二节环境法典的新理念:新人文主义
第六章生态文明与环境法典立法:政策与法律之互动
第一节中国环境政策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生态文明对中国环境政策的理念意义
第三节中国环境政策的转型
第四节环境政策和环境法律的沟通与协调
第七章环境法典中“环境”的定义及其发展
第一节环境法中的“环境”概念及其哲学基础
第二节环境法中“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变化
第三节环境法典立法应将“山区”列入保护对象
第四节“环境”的内在价值与环境法的代际发展
第八章欧盟及其成员国环境法典立法考察与启示
第一节瑞典环境法典化实践与方法论意义上的
启示
第二节法国环境法典化实践与方法论意义上的
启示
第三节德国环境法典化实践与方法论意义上的
启示
第四节欧盟环境法律简化运动及其启示
第九章比较法视野下的欧盟国家环境法典考察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欧洲环境法法典化运动概况
第三节环境法法典化的必要性和风险
第四节环境法典编纂的进程模式
第五节环境法典编纂的目的
第六节环境法典的体例结构
第七节环境法典的适用领域
第八节小结
第十章环境法典体例研究:以自然保护法为视角
第一节环境法典体例概述
第二节典型国家环境法典体例分析
第三节自然保护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分析
第四节我国自然保护法研究现状
第五节自然保护法进入环境法典的可能路径
第十一章中国环境法典的立法模式与路径选择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环境立法模式的类型化及评析
第三节中国环境法典立法之合理进路与展望
第十二章环境法典立法中的方法论问题研究
第一节环境法典编纂对方法论的引入
第二节立法学中的方法论问题
第三节法典化中的方法论问题
第十三章中国环境法典的立法方法之选择与反思
第一节系统化方法的内涵及运用
第二节体系化方法的内涵及运用
第三节法权化方法的内涵及运用
第四节司法化方法的内涵及运用
第十四章暂时的结论
后记
环境法典立法研究:理念与方法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