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通过“国家与社会”的制度化关系为视角,以社会秩序的冲突及结构整合为主线,本书介绍了法团主义构想的基本内容、功能及针对模式,并讨论了法团主义模式运用于中国的限制及问题。与同类介绍性书籍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并未按照常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体系写作,而是将法团主义关注的主要问题进行展示与讨论,包括对法团主义的“对手”——多元主义的对比,尤其集中于社会利益分殊如何形成政治秩序方面。以帮助读者初步了解法团主义处理的主要问题.
目录
代序 法团主义政制的思想资源和历史
自序 法团主义处理的主要问题
导言 组织化利益、多元社会及国家
一、公民社会:美国的“独特性”
二、多元主义假定下的“公民社会”
三、社会利益传递结构
第一章 法团主义:基本立场
一、思想渊源
二、关注点
三、国家与社会主导的两极
四、相悖于经济自由主义
五、秩序还是冲突?
第二章 与多元主义共处:异争还是融合?
一、共享与分歧
二、自治与受控
三、方法论:个体主义与制度主义
四、对立体系吗?
第三章 比较概念解说
一、对“公民社会”的不同界定
二、利益团体的角色及其组成形式
三、四种“影响力”类型
第四章 法团主义视野中的国家
一、国家中心主义
二、国家的“双重”角色
三、国家的制度强制与矛盾
四、国家和利益团体:政治交换?
五、统一的国家结构?
第五章 协调组织化利益
一、利益团体应该有多少自由
二、垄断性社团建立:限制代表渠道
三、利益组织进入层级序列
四、国家授予合法性
五、利益团体的自我管制
六、中介协调和管制的法律基础
第六章 法团主义政制的生长背景
一、战后世界秩序和自由主义体制
二、公民权责与依赖结构的集中化
三、社会结构的差异
第七章 从成员制到倡导制:美国民间社会的转型
一、志愿服务团体与政府和政治
二、重构民间生活的若干因素
三、民间联系模式转变
第八章 法团主义与中国“国家—社会” 关系研究
一、极权主义分析模式的松动
二、两种替代模式
三、作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工具
第九章 个体与公共的组织化关联
一、现象和问题
二、结构分析的另一变量
三、原有的社会组织化结构
四、组织化结构变迁
五、结论
结语 法团主义的命运
参考文献
自序 法团主义处理的主要问题
导言 组织化利益、多元社会及国家
一、公民社会:美国的“独特性”
二、多元主义假定下的“公民社会”
三、社会利益传递结构
第一章 法团主义:基本立场
一、思想渊源
二、关注点
三、国家与社会主导的两极
四、相悖于经济自由主义
五、秩序还是冲突?
第二章 与多元主义共处:异争还是融合?
一、共享与分歧
二、自治与受控
三、方法论:个体主义与制度主义
四、对立体系吗?
第三章 比较概念解说
一、对“公民社会”的不同界定
二、利益团体的角色及其组成形式
三、四种“影响力”类型
第四章 法团主义视野中的国家
一、国家中心主义
二、国家的“双重”角色
三、国家的制度强制与矛盾
四、国家和利益团体:政治交换?
五、统一的国家结构?
第五章 协调组织化利益
一、利益团体应该有多少自由
二、垄断性社团建立:限制代表渠道
三、利益组织进入层级序列
四、国家授予合法性
五、利益团体的自我管制
六、中介协调和管制的法律基础
第六章 法团主义政制的生长背景
一、战后世界秩序和自由主义体制
二、公民权责与依赖结构的集中化
三、社会结构的差异
第七章 从成员制到倡导制:美国民间社会的转型
一、志愿服务团体与政府和政治
二、重构民间生活的若干因素
三、民间联系模式转变
第八章 法团主义与中国“国家—社会” 关系研究
一、极权主义分析模式的松动
二、两种替代模式
三、作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工具
第九章 个体与公共的组织化关联
一、现象和问题
二、结构分析的另一变量
三、原有的社会组织化结构
四、组织化结构变迁
五、结论
结语 法团主义的命运
参考文献
法团主义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