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传记基于口述访谈和实物采集,以史实还原了徐光宪的学术成长过程,准确、完整、清晰地勾勒了其求学历程、师承关系、学术成就、学术成长中关键节点和重要事件,真实反映了徐光宪院士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独特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的敏感性和前瞻性,以及他本人立足国家需要、多次转变科研方向并相继取得重大成果的奉献精神和优秀品质。此外,徐光宪院士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年轻科研人员的培养与扶植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很好的启示和教育意义。徐院士曾说“如果把科学家分为几类,有举重若轻的,有举轻若重的,那么我都不是,我属于‘举重若重’的一类人。” 从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老科学家的虚怀若谷、朴实无华,而这也是本传记书名的由来。
目录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序
导言
第一章 求学经历
早期教育( 1920-1939)
大学生涯( 1940-1944)
第二章 留学美国
只身赴美
辗转回国
第三章 初到北大化学系
开设“物理化学”课程
开设“物质结构”课程
量子化学领域展露锋芒
从量子化学转到络合物化学
第四章;受政治运动影响的学术生涯
转向核燃料萃取研究
“文化大革命”期间
第五章谱写“稀土传奇”
稀土分离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状况
勇挑重任:推拉体系、反萃法实现镨钕分离(1972-1974)
稀土串级萃取理论的提出与应用( 1974-1990)
发展中国稀土产业
著书立说、课题研究与机构建设
第六章 回到量子化学研究
量子化学研究的背景与条件(1949-1977)
原子价、分子片与结构规则(1977-1995)
改进的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与正弦型同系线性规律(1978-1984)
稀土配合物的电子结构与化学键:由从头计算到半经验计算
转向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稀土(1996-)
量子化学教学与教材(1978-2009)
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与国际交流(1980-)
……
第七章 晚年对软科学的思考
第八章 爱人同行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序
导言
第一章 求学经历
早期教育( 1920-1939)
大学生涯( 1940-1944)
第二章 留学美国
只身赴美
辗转回国
第三章 初到北大化学系
开设“物理化学”课程
开设“物质结构”课程
量子化学领域展露锋芒
从量子化学转到络合物化学
第四章;受政治运动影响的学术生涯
转向核燃料萃取研究
“文化大革命”期间
第五章谱写“稀土传奇”
稀土分离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状况
勇挑重任:推拉体系、反萃法实现镨钕分离(1972-1974)
稀土串级萃取理论的提出与应用( 1974-1990)
发展中国稀土产业
著书立说、课题研究与机构建设
第六章 回到量子化学研究
量子化学研究的背景与条件(1949-1977)
原子价、分子片与结构规则(1977-1995)
改进的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与正弦型同系线性规律(1978-1984)
稀土配合物的电子结构与化学键:由从头计算到半经验计算
转向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稀土(1996-)
量子化学教学与教材(1978-2009)
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与国际交流(1980-)
……
第七章 晚年对软科学的思考
第八章 爱人同行
举重若重:徐光宪传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