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包括:20世纪前中国教育思想概览;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初现(1901-1919);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1919-1949);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演变(1949-1966);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破坏(1966-1976);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发展(1976-)等。
教育学科的元研究旨在使我国教育学科在新世纪和新历史时期的发展,从“自在”走向“自为”,在自觉的建设和探索中走向成熟和完善。《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是“教育学科元研究”丛书之一,是全国哲学社会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研究的产物,是我国第一套以教育学科自身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性丛书。教育学科的元研究以学科的存在为前提,这决定了它的主要研究方式是反思,是为了更好的反思,是为了教育科学“明天”的反思。因此,在反思的同时,它又在构建,在构建教育学科的自我意识,构建教育学科可能的发展前景,构建教育学科的新基地。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二节 西方教育在中国的传播
一、 传教士对西方教育的介绍
二、 国人对西方教育著作的早期译介
三、 西方教育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第二章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初现(1901——1919)
第一节 西方教育学科的引进
一、 西方教育学科引进的背景及过程
二、 教育学科传播发展的主要举措
第二节 教育学科在师范教育中的反映
一、 教育课程设置
第一章 20世纪前中国教育思想概览
二、 教育学科师资来源
第三节 主要教育学科著作介绍
一、 反映教育学结构体系发展的几种主要著作
二、 其他教育分支学科之端倪及发展
第四节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特点
一、 西方教育理论借道日本传入
二、 以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为主旨
三、 教育学科中国化探索
第三章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1919—1949)
第一节 主要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著作举要
一、 教育学科分化的原因
二、 主要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 主要教育理论流派对中国教育学的影响
一、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
二、 国家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
三、 “三民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
四、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
第三节 学科体系的构建在师范教育中的体现
第四节 教育学科体系的特征
一、 以西方成形学科为基础,以中国实际需要为出发点
一、 教育学的雏形——《学记》
二、 教育理论多种多样,教育实践各具特色
三、 包含学科众多,各科建设不平衡
四、 促进了中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四章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演变(1949—1966)
第一节 苏联教育学科著作的引进
一、 苏联教育学科体系的框架
二、 苏联“教育学”著作的引进及影响
三、 苏联其他教育学科著作的引进及影响
第二节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演变的基本历程
一、 对旧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初步改造(1949—1951)
二、 德育大纲——《大学》
二、 照搬苏联教育学科体系(1952—1956)
三、 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学科体系的探索(1957—1966)
第三节 中国教育学科的重建和发展
一、 教育学的重建和发展
二、 其他教育学科的重建和发展
第四节 中国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 确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二、 理论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 逐渐摆脱单一参照模式
四、 强调中国特色
三、 教师论——《师说》
五、 与师范教育发展直接相关
六、 教育科研意识逐步增强
第五章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破坏(1966—1976)
第一节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破坏
一、 对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成就的全盘否定
二、 教育学科领域的大批判
三、 教育学科领域的语录化
第二节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被破坏的恶果及教训
一、 必须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二、 必须确立学科的专业独立意识
四、 课程·教材·教法专著——《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三、 必须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第六章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发展(1976—)
第一节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发展的基本历程
一、 恢复重建阶段(1976.10—1981)
二、 初步探索阶段(1982—1984)
三、 迅速发展阶段(1985—1997)
第二节 中国教育主要学科的发展
一、 教育专门学科的发展
二、 教育交叉学科的发展
第三节 对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发展的反思和瞻望
五、 家庭教育论的代表作——《颜氏家训》
一、 对教育学科体系发展的反思
二、 对教育学科体系发展的瞻望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六、 传统教学法总结——《教童子法》
第二节 西方教育在中国的传播
一、 传教士对西方教育的介绍
二、 国人对西方教育著作的早期译介
三、 西方教育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第二章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初现(1901——1919)
第一节 西方教育学科的引进
一、 西方教育学科引进的背景及过程
二、 教育学科传播发展的主要举措
第二节 教育学科在师范教育中的反映
一、 教育课程设置
第一章 20世纪前中国教育思想概览
二、 教育学科师资来源
第三节 主要教育学科著作介绍
一、 反映教育学结构体系发展的几种主要著作
二、 其他教育分支学科之端倪及发展
第四节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特点
一、 西方教育理论借道日本传入
二、 以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为主旨
三、 教育学科中国化探索
第三章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1919—1949)
第一节 主要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著作举要
一、 教育学科分化的原因
二、 主要分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 主要教育理论流派对中国教育学的影响
一、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
二、 国家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
三、 “三民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
四、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
第三节 学科体系的构建在师范教育中的体现
第四节 教育学科体系的特征
一、 以西方成形学科为基础,以中国实际需要为出发点
一、 教育学的雏形——《学记》
二、 教育理论多种多样,教育实践各具特色
三、 包含学科众多,各科建设不平衡
四、 促进了中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四章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演变(1949—1966)
第一节 苏联教育学科著作的引进
一、 苏联教育学科体系的框架
二、 苏联“教育学”著作的引进及影响
三、 苏联其他教育学科著作的引进及影响
第二节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演变的基本历程
一、 对旧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初步改造(1949—1951)
二、 德育大纲——《大学》
二、 照搬苏联教育学科体系(1952—1956)
三、 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学科体系的探索(1957—1966)
第三节 中国教育学科的重建和发展
一、 教育学的重建和发展
二、 其他教育学科的重建和发展
第四节 中国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 确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二、 理论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 逐渐摆脱单一参照模式
四、 强调中国特色
三、 教师论——《师说》
五、 与师范教育发展直接相关
六、 教育科研意识逐步增强
第五章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破坏(1966—1976)
第一节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破坏
一、 对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成就的全盘否定
二、 教育学科领域的大批判
三、 教育学科领域的语录化
第二节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被破坏的恶果及教训
一、 必须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二、 必须确立学科的专业独立意识
四、 课程·教材·教法专著——《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三、 必须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第六章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发展(1976—)
第一节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发展的基本历程
一、 恢复重建阶段(1976.10—1981)
二、 初步探索阶段(1982—1984)
三、 迅速发展阶段(1985—1997)
第二节 中国教育主要学科的发展
一、 教育专门学科的发展
二、 教育交叉学科的发展
第三节 对中国教育学科体系发展的反思和瞻望
五、 家庭教育论的代表作——《颜氏家训》
一、 对教育学科体系发展的反思
二、 对教育学科体系发展的瞻望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六、 传统教学法总结——《教童子法》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