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ial upgrading - China’s policy choices in terms of open economy

副标题:无

作   者:喆儒著

分类号:F121.3

ISBN:978750177517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主要由导言和正文两部分构成。导言部分主要描述了有关书本选题的国家、国内经济背景及理论和现实意义,总结国内外对该选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指出本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简要介绍本书在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和创新之处,概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正文部分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开放条件下产业升级相关理论的演进作为理论背景北部分,从构筑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基础着手。第二章对雁行模式与东亚国家产业升级的历史实践加以实证检验。第三章剖析雁行模式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间的内在关系。第四章分析了对外开放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首先是技术进步和对外贸易对产业升级促进作用。第五章分析了资本要素流动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第六章研究开放条件下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第七章以中国汽车工业为案例,研究开放条件下汽车产业组长的级现实条件和政策建议。

目录

目录
序言
导言
第一章 开放条件下产业升级的相关理论及其演进
1.1 与产业升级有关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1.1.1 古典增长模型
1.1.2 新古典增长模型
1.1.3 新增长理论模型
1.1.4 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2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讨论
1.3 国际产业转移与升级:审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视角
1.3.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3.2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3.3 国家竞争优势论
1.3.4 国际直接投资区位理论
1.4 雁行模式及其理论拓展
1.4.1 雁行模式的提出
1.4.2 小岛清的理论拓展
第二章 雁行模式与东亚国家产业升级的实证检验
2.1 雁行模式与东亚经济的起飞
2.1.1 日本战后的三次产业结构升级
2.1.2 日本对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
2.2 雁行模式面临的困境
2.2.1 日本FDI的动因分析
2.2.2 日本FDI的技术转移效果分析
2.2.3 雁行模式操作过程中的局限性
第三章 雁行模式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3.1 雁行发展机制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3.1.1 中国经济增长与雁行发展机制的内在关系
3.1.2 中国的不发达大国经济特征
3.2 构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雁行模式
3.2.1 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表现和原因
3.2.2 构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雁行模式
3.2.3 地区间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
3.3 雁行模式在中国的实践拓展
3.3.1 中国面临的产业转移的国际环境及内部条件
3.3.2 中国的发展实践赋予雁行模式新的涵义
第四章 开放对中国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一)——对外贸易
4.1 对外开放与产业升级的一般分析
4.1.1 对外开放的内涵与实质
4.1.2 开放条件下产业升级的基本规律与变化
4.1.3 技术进步与开放条件下的产业升级
4.2 对外贸易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
4.2.1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4.2.2 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
第五章 开放对中国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二)——资本流动
5.1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
5.1.1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联系
5.1.2 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
5.1.3 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选择
5.1.4 我国利用外资对产业升级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
5.1.5 FDI对我国进出口影响的计量分析
5.2 对外直接投资与促进产业升级
5.2.1 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
5.2.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践
5.2.3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调整
5.3 中国产业升级的变化过程
5.3.1 中国宏观产业结构变化
5.3.2 中国中观及微观产业结构变化
第六章 开放条件下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6.1 产业与产品的选择
6.1.1 产业的选择
6.1.2 产品的选择
6.2 技术选择
6.2.1 引进技术的方式选择
6.2.2 适用技术与先进技术的选择
6.3 市场选择
6.3.1 国际、国内市场的相互延伸
6.3.2 我国面临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竞争策略
6.4 企业组织结构和形式的选择
6.4.1 对外开放与企业规模的选择
6.4.2 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
6.5 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6.5.1 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6.5.2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第七章 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现实条件与政策建议
7.1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概述
7.1.1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7.1.2 中国汽车工业现状分析
7.2 我国汽车工业升级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7.2.1 我国汽车工业升级过程中潜在的问题
7.2.2 新老《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对比分析
7.3 我国汽车工业升级的国际借鉴
7.3.1 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特征及经验
7.3.2 韩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及评价
7.3.3 日本和韩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启示
7.4 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政策选择及其组合设计
7.4.1 汽车产业升级对于中国产业升级问题研究的个性与共性
7.4.2 指导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政策选择及其组合设计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1.1 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图1.2 不同产业在一国的兴衰演变过程
图1.3 同一产业在不同国家间的动态转移
图1.4 小岛清的赶超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图2.1 日本跨国公司在亚洲的三种生产网络形式
图4.1 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路径
图4.2 1998—2003各年中国技术引进情况一览
图4.3 单一生产要素转移和国民收入溢出
图4.4 1979—2003年中国GDP、进口(IM)、出口(EX)及进出口总额(EI)
图4.5 1979年至2003年中国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变化
图5.1 1990—2003年中国国民与外资部门竞争力对比及其变化
图5.2 外资企业出口增长贡献度(1988—2003年)
图5.3 1978年为基期2003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外向型出口贸易转移水平
表0-1 四小龙20世纪60年代至2003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一览表
表0-2 东盟四国20世纪70年代至2003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一览表
表1-1 赤松要的雁行产业发展阶段论
表1-2 若干经济发展理论的主要差异
表2-1 东亚国家(地区)日资企业技术转让类型占比情况
表3-1 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起飞时期的技术引进及其供给国
表3-2 我国批准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协议(合同)来源国家(地区)分布
表3-3 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家(地区)分布状况
表3-4 国家规模与经济实力的不同组合
表3-5 中国人均GDP区域差距变化情况(1990—2000年)
表3-6 1997—2003年中东部地区农民收入之比
表3-7 200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前五位的省区和后五位的省区
表3-8 2003年各地区城乡居民家庭支出和消费水平
表3-9 东中西部地区三大产业占全国比重(%)
表3-10 三大经济地带非国有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表3-11 截至2003年底外商在华累计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
表4-1 41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贸易政策类型与经济增长和工业化(%)
表4-2 美国、英国、法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演变(%)
表4-3 美国、英国、法国三次产业GDP结构演变(%)
表4-4 1998—2003年中国技术引进情况表
表4-5 我国各种技术引进方式占技术引进总额的比重(%)
表4-6 投入均等生产要素所形成的国民收入
表4-7 制鞋产业生产要素转移到计算机软件业的国民收入和贸易差额
表4-8 制鞋业生产要素转移到计算机软件业的国民收入和进口后的贸易差额
表4-9 生产要素转移后的国民收入和进出口后的贸易差额
表4-10 其他产业生产要素全部转移到计算机业的国民收入和贸易差额
表4-11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有关数据一览表
表4-12 中国GDP与三次产业发展比率
表4-13 1991—2003年我国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
表5-1 若干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产业分布
表5-2 若干发展中东道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产业分布
表5-3 1979—2004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表5-4 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
表5-5 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前10个国家或地区情况
表5-6 截至2002年底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和行业结构
表5-7 中国的FDI相对规模国际比较
表5-8 1979—2003年外商协议投资在我国三次产业间的分布情况
表5-9 1987—2003年外资企业出口增长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贡献
表5-10 全国及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商品构成的对比
表5-11 全国和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情况对比
表5-12 全国和外商投资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对比
表5-13 2003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主要出口省市
表5-14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
表5-15 1990、1995、2000年世界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国别结构
表5-16 1990、1995、2000年发展中国家/地区最大50家跨国公司的国别构成
表5-17 1979—200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和流入量及GDP、人均GDP
表5-18 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国家(地区)
表5-19 截至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国家(地区)
表5-20 截至2001年6月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数量与投资金额的行业分布
表5-21 现阶段中国与1980年的世界产业结构的比较(%)
表5-22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与进口中初级产品增加的关系
表6-1 世界制造业出口结构的变化及趋势
表6-2 1992年最大500家跨国公司拥有的实验室
表6-3 外商工业产权出资统计表
表6-4 部分外资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比重(%)
表6-5 改革前我国基建投资额的地区分布
表7-1 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不同百万辆级所用年限
表7-2 2004年世界前8位汽车生产国产量对比
表7-3 2004年中国汽车工业主要经济指标
表7-4 2004年中国前5家企业(集团)汽车产销情况
表7-5 汽车巨头(6+3)在中国汽车整车项目一览表(截至2002年底)
表7-6 2004年主要整车企业(集团)利税总额
表7-7 中国未来十五年汽车保有量和需求量预测
表7-8 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竞争格局
表7-9 2004年中国汽车整车进出口前10名的国家和地区
表7-10 2004年中国汽车整车厂的生产规模与企业数量
表7-11 汽车工业与相关工业的关联度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Industrial upgrading - China’s policy choices in terms of open economy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