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第2版)》的第二版对第一版作了全面的修订及增补,主要变化有:1)前十二章的内容沿用了原有的体例。除改正文字、计算及印刷错误外,增加了对一些结果的统计思想的解释,改进或简化了某些公式的推导。2)在第一章概论中补充了抽样调查理论及应用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原第六章二重抽样中增加了为PPS抽样的二重抽样等内容,第七章不等概率抽样中增加了泊松抽样,同时对调了两章的顺序;在第十一章中增加了数量化特征敏感性问题的随机化回答技术等内容。3)新增加的第十三章“抽样调查的推断框架及小域估计”介绍了抽样调查的三种基本推断框架,这既总结了经典抽样调查推断即基于设计的推断,也引进了基于模型的推断及模型辅助推断,后两种推断是现代抽样调查理论及方法研究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介绍了在应用中非常重要的小域估计方法。这一章对那些想了解这门学科研究与应用前沿的学生是十分有用的。4)新增加的第十四章“案例分析”是根据编著者参与的三个全国性的实际抽样调查项目的技术文件改写的。每个案例都交代了项目的背景,针对项目具体要求,着重讨论了所采用的抽样设计(包括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并进行了简短的讨论。目的是使读者对实际项目的抽样设计的各个重要环节有较为系统的了解。5)增加了“部分习题答案与提示”,供学生和任教老师参考。
目录
第一章概论
1.1抽样调查的意义与作用
1.1.1什么是抽样调查
1.1.2非概率抽样
1.1.3概率抽样
1.1.4抽样调查的作用
1.1.5抽样调查与普查的关系
1.2抽样调查的发展历史
1.2.1国际抽样调查的发展
1.2.2我国抽样调查的发展
1.3抽样调查的主要应用
习题
第二章基本概念
2.1总体与样本
2.1.1目标总体与抽样总体
2.1.2抽样单元与抽样框
2.1.3总体指标的类型
2.1.4样本、样本量与抽样比
2.1.5固定总体模型与超总体模型
2.2几种基本的抽样方法
2.2.1简单随机抽样
2.2.2分层抽样
2.2.3整群抽样
2.2.4多阶抽样
2 2 5系统抽样
2.2.6不等概率抽样
2.3误差与精度的表示方法
2.3.1抽样调查中的误差来源
2.3.2均方误差、方差与偏倚
2.3.3误差限与置信度
2.3.4精度与费用
习题
第三章简单随机抽样
3.1概述
3.1.1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
3.1.2简单随机抽样的实施方法
3.1.3简单随机抽样在抽样理论中的地位与作用
3.2总体均值与总量的简单估计
3.2.1简单估计量及其无偏性
3.2.2估计量的方差
3.2.3估计量的方差估计
3.3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
3.3.1对总体的描述
3.3.2估计量及其性质
3.4样本量的确定
3.4.1确定样本量的原则与主要考虑因素
3.4.2估计总体均值或总量时样本量的确定方法
3.4.3估计总体比例时样本量的确定方法
3.4.4逆抽样方法
3.5放回简单随机抽样
3.5.1估计量及其性质
3.5.2设计效应与样本量的确定
3.6子总体的估计
3.6.1问题的提出
3.6.2子总体均值的估计
3.6.3子总体总量的估计
习题
第四章分层随机抽样
4.1概述
4.1.1什么是分层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
4.1.2分层抽样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4.1.3记号
4.2简单估计量及其性质
4.2.1对总体均值或总量的估计
4.2.2对总体比例的估计
4.3各层样本量的分配
4.3.1样本量分配对精度的影响
4.3.2比例分配
4.3.3最优分配
4.3.4某些层需要超过100%抽样时的修正
4.4样本总量的确定
4.4.1影响样本总量的因素
4.4.2估计总体均值的情形
4.4.3估计总体总量的情形
4.4.4估计总体比例的情形
4.4.5给定总费用时样本量的确定方法
4.5分层随机抽样效果分析
4.5.1分层随机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比较
4.5.2最优分配在精度上的改进
4.5.3估计总体比例时分层和最优分配精度上的得益
4.5.4从分层样本估计分层抽样的效果
4.5.5分层标志的选择及最优分层
4.5.6层数的确定
4.6若干进一步问题
4.6.1偏离最优分配时对方差的影响
4.6.2多指标情形样本量的分配
4.6.3层权误差对估计量的影响
4.6.4事后分层
习题
第五章 比估计与回归估计
5.1概述
5.1.1问题的提出
5.1.2比估计与回归估计的作用与使用条件
5.2比估计
5.2.1定义及基本性质
5.2.2方差估计及置信限
5.2.3比估计与简单估计的比较
5.2.4乘积估计
5.3回归估计
5.3.1定义
5.3.2β为设定常数情形
5.3.3β为样本回归系数情形
5.4分层比估计与分层回归估计
5.4.1分别比估计与联合比估计
5.4.2分别回归估计与联合回归估计
5.4.3各种估计量的比较与选择
5.5比估计与回归估计及其方差估计的偏倚
5.5.1有关简单随机样本中心矩阶的基本结果
5.5.2比估计及其方差估计的偏倚
5.5.3比估计偏倚的消除或减少办法
5.5.4回归估计及其方差估计的偏倚
习题
第六章不等概率抽样
6.1概述
6.1.1不等概率抽样的必要性及优点
6.1.2不等概率抽样的主要分类
6.2放回不等概率抽样
……
第七章二重抽样
第八章整群抽样
第九章二阶及多阶抽样
第十章系统抽样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第十二章复杂样本的方差估计
第十三章抽样调查的推断框架及小域估计
第十四章案例分析
部分习题答案与提示
主要参考书目
1.1抽样调查的意义与作用
1.1.1什么是抽样调查
1.1.2非概率抽样
1.1.3概率抽样
1.1.4抽样调查的作用
1.1.5抽样调查与普查的关系
1.2抽样调查的发展历史
1.2.1国际抽样调查的发展
1.2.2我国抽样调查的发展
1.3抽样调查的主要应用
习题
第二章基本概念
2.1总体与样本
2.1.1目标总体与抽样总体
2.1.2抽样单元与抽样框
2.1.3总体指标的类型
2.1.4样本、样本量与抽样比
2.1.5固定总体模型与超总体模型
2.2几种基本的抽样方法
2.2.1简单随机抽样
2.2.2分层抽样
2.2.3整群抽样
2.2.4多阶抽样
2 2 5系统抽样
2.2.6不等概率抽样
2.3误差与精度的表示方法
2.3.1抽样调查中的误差来源
2.3.2均方误差、方差与偏倚
2.3.3误差限与置信度
2.3.4精度与费用
习题
第三章简单随机抽样
3.1概述
3.1.1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
3.1.2简单随机抽样的实施方法
3.1.3简单随机抽样在抽样理论中的地位与作用
3.2总体均值与总量的简单估计
3.2.1简单估计量及其无偏性
3.2.2估计量的方差
3.2.3估计量的方差估计
3.3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
3.3.1对总体的描述
3.3.2估计量及其性质
3.4样本量的确定
3.4.1确定样本量的原则与主要考虑因素
3.4.2估计总体均值或总量时样本量的确定方法
3.4.3估计总体比例时样本量的确定方法
3.4.4逆抽样方法
3.5放回简单随机抽样
3.5.1估计量及其性质
3.5.2设计效应与样本量的确定
3.6子总体的估计
3.6.1问题的提出
3.6.2子总体均值的估计
3.6.3子总体总量的估计
习题
第四章分层随机抽样
4.1概述
4.1.1什么是分层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
4.1.2分层抽样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4.1.3记号
4.2简单估计量及其性质
4.2.1对总体均值或总量的估计
4.2.2对总体比例的估计
4.3各层样本量的分配
4.3.1样本量分配对精度的影响
4.3.2比例分配
4.3.3最优分配
4.3.4某些层需要超过100%抽样时的修正
4.4样本总量的确定
4.4.1影响样本总量的因素
4.4.2估计总体均值的情形
4.4.3估计总体总量的情形
4.4.4估计总体比例的情形
4.4.5给定总费用时样本量的确定方法
4.5分层随机抽样效果分析
4.5.1分层随机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比较
4.5.2最优分配在精度上的改进
4.5.3估计总体比例时分层和最优分配精度上的得益
4.5.4从分层样本估计分层抽样的效果
4.5.5分层标志的选择及最优分层
4.5.6层数的确定
4.6若干进一步问题
4.6.1偏离最优分配时对方差的影响
4.6.2多指标情形样本量的分配
4.6.3层权误差对估计量的影响
4.6.4事后分层
习题
第五章 比估计与回归估计
5.1概述
5.1.1问题的提出
5.1.2比估计与回归估计的作用与使用条件
5.2比估计
5.2.1定义及基本性质
5.2.2方差估计及置信限
5.2.3比估计与简单估计的比较
5.2.4乘积估计
5.3回归估计
5.3.1定义
5.3.2β为设定常数情形
5.3.3β为样本回归系数情形
5.4分层比估计与分层回归估计
5.4.1分别比估计与联合比估计
5.4.2分别回归估计与联合回归估计
5.4.3各种估计量的比较与选择
5.5比估计与回归估计及其方差估计的偏倚
5.5.1有关简单随机样本中心矩阶的基本结果
5.5.2比估计及其方差估计的偏倚
5.5.3比估计偏倚的消除或减少办法
5.5.4回归估计及其方差估计的偏倚
习题
第六章不等概率抽样
6.1概述
6.1.1不等概率抽样的必要性及优点
6.1.2不等概率抽样的主要分类
6.2放回不等概率抽样
……
第七章二重抽样
第八章整群抽样
第九章二阶及多阶抽样
第十章系统抽样
第十一章非抽样误差
第十二章复杂样本的方差估计
第十三章抽样调查的推断框架及小域估计
第十四章案例分析
部分习题答案与提示
主要参考书目
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