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itische verhältnisse: die rezeption der frankfurter schule in China

副标题:无

作   者:(德)阿梅龙,(德)狄安涅,刘森林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0972194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从20世纪80年代起,法兰克福学派已经在中国被广泛接纳。一方面,   作为马克   思主义在西欧的发展形态之一,它被纳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之中;另一   方面,   它也经常被中国的知识分子用来分析、批判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所出现的新   问题。    阿梅龙、狄安涅、刘森林主编的《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所收录的论   文,源于法兰克福歌德大学与广州中山大学在法兰克福合作   召开的“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内容涉及批判理论在中   国等东   亚国家的历史、启蒙和批判之间的现代中国、中国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法兰克   福学派的文化和艺术理论等。这是中、德、韩、日等国学者关于法兰克福   学派思   想在东亚(尤其在中国)的最新研究成果。《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展示   了法兰克福学派思想与中国的   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交流的亟待深入。   

目录

  “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致辞
  导言:一个旅行的理论的挑战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在东亚的历史
  接纳过程中的比较问题――对跨文化理解的思考
  跨文化批判:中国现代性对批判理论的挑战
  接受与拒斥――批判理论在中国大陆的命运
  批判理论的效果历史――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台湾的接受史
  批判理论与东亚经验视角下的传统概念
  市民社会讨论和批判主义理论在韩国的现况
   启蒙和批判之间的现代中国
  一个世界:论旧批判理论的普遍性
  《启蒙辩证法》与中国虚无主义
  论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启蒙批判的话语与范式
  当代中国的科学主义与科学传播
   中国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辩护关系之批判――关于政治批判理论
  本土化视角下的哈贝马斯
    ――从中国政治改革论争看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
  关于“重叠共识”的“重叠共识”
  一种中国特色的农村公共领域是否可能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和艺术理论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和美学
  本雅明对当今中国的意义
  革命与欲望――中国的“性解放”与法兰克福学派
  性爱与女性自主――中国新旧媒体中匿名的弗洛姆和马尔库塞
  文化工业理论的重建
  哈贝马斯――传媒哲学在公开理性使用中的废除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Kritische verhältnisse: die rezeption der frankfurter schule in China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