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朱沪生、王晨、曹文宏、马忠政主编的这本《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一期工程设计》主要依据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一期工程项目设计案例,结合工程建设实践,系统地介绍了10号线一期工程的设计技术和设计管理,重点总结了诸多设计技术方面的创新和优化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为轨道交通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成功案例。 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概述篇,概述了本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背景、建设历程、工程设计概要及设计特点;第二篇工程设计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线路、限界、客流、行车组织、车站区间土建、车站设备、人防、轨道、车辆、供电、通信、信号等弱电、通风空调、给排水及消防、控制中心、停车场综合基地、防灾、节能与环保、总概算等各个专业及系统的设计重点及特点;第三篇工程设计管理篇,重点介绍了项目设计总体单位以“三控两管一协调”为手段,组织、指导、协调、检查、督促各设计分项单位保质按期地完成设计任务的管理办法。 本书是按照国家和上海市政府对轨道交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而进行设计实践的总结,是轨道交通设计的专业读本。其内容全面,设计特点和技术创新的案例丰富,可供从事轨道交通事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等学院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综述
第1篇 概述
1 规划设计背景及功能目标定位
1.1 规划设计背景
1.2 功能目标定位
2 线路走向及沿线概况
2.1 线路走向
2.2 沿线概况
3 建设历程与意义
3.1 建设历程
3.2 建设意义
4 工程设计概要
4.1 客流预测
4.2 主要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
4.3 前期主要工作
4.4 主要工程数量
4.5 工程总概算
5 设计特色
5.1 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
5.2 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
5.3 与轨道交通线网络换乘
5.4 综合枢纽建设
5.5 市中心区域双圆盾构技术的应用
5.6 车站装修设计
5.7 车站综合桥架的运用
第2篇 工程设计
6 线路及限界
6.1 线路
6.2 限界
7 客流预测
7.1 预测年限和范围
7.2 预测的基础资料
7.3 客流预测方法和步骤
7.4 客流预测结果及交通效益分析
7.5 龙溪路站以西客流补充预测
8 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8.1 行车组织
8.2 运营管理
9 工程地质勘察和测量
9.1 工程地质勘察
9.2 工程测量
10 车站
10.1 车站建筑设计
10.2 车站装修设计
10.3 车站结构与防水设计
10.4 代表性车站与换乘车站设计
10.5 车站通风空调、给排水及动力照明设计
11 区间隧道
11.1 区间隧道的基本情况
11.2 盾构法区间隧道设计
11.3 隧道防水及耐久性设计
11.4 区间隧道联络通道、泵站设计
11.5 中间井设计
11.6 吴中路停车场出入场线明挖段结构设计
11.7 设计特点
12 人防
12.1 设防范围
12.2 设计原则
12.3 设防标准
12.4 工程设计的特点
12.5 存在问题及建议
13 轨道
13.1 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标准
13.2 轨道结构设计
13.3 轨道减振降噪设计
13.4 调线调坡设计
13.5 轨道工程施工配合
13.6 轨道绝缘与杂散电流防护
13.7 站台防踏空橡胶条设计
13.8 主要技术特点与创新
14 车辆
14.1 车辆的选型
14.2 车辆的主要技术规格
14.3 无人驾驶运行模式及功能要求
14.4 车辆主要部件和装置
14.5 车辆国产化
15 供电系统
15.1 系统设计
15.2 主变电所
15.3 牵引变电所
15.4 降压变电所
15.5 接触网
15.6 区间动力照明
15.7 杂散电流防护系统
15.8 电力监控系统
15.9 设计特点
16 综合监控系统
16.1 概述
16.2 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
16.3 系统功能及设计方案
16.4 系统设计的特点、难点及相关对策
16.5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7 火灾报警系统
17.1 设计原则和范围
17.2 工程设计方案
17.3 工程设计特点、难点及相关对策
18 通信系统
18.1 主要设计原则
18.2 系统构成及功能
18.3 主要设计特点
18.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9 信号系统
19.1 设计原则及技术要求
19.2 系统选型及组成
19.3 系统主要功能
19.4 系统设计特点
20 通风空调系统
20.1 概述
20.2 主要设计原则和标准
20.3 系统形式及组成
20.4 区间隧道(含辅助线)通风兼排烟系统
20.5 车站车轨区排热兼排烟系统
20.6 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
20.7 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
20.8 空调冷源及水系统
20.9 系统运行模式及控制工艺
20.1 0设计特点
21 给排水与消防系统
21.1 概冰
21.2 设计原则与技术标准
21.3 系统设置和主要功能
21.4 安全、环保与节能
21.5 设计特点
22 自动售检票系统
22.1 概述
22.2 主要设计原则
22.3 系统主要功能
22.4 自动售检票系统与相关专业的接口
22.5 本线与其他轨道交通线换乘的设计原则
22.6 设计特点
23 控制中心
23.1 概述
23.2 控制中心功能定位及系统建设
23.3 设计特点
24 自动扶梯与垂直电梯
24.1 自动扶梯
24.2 垂直电梯
25 屏蔽门
25.1 概述
25.2 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
25.3 主要技术参数
25.4 工程方案
25.5 工程设计亮点
26 停车场与综合基地
26.1 工程概况与设计范围
26.2 停车场设计方案
26.3 全自动无人驾驶停车场功能特点与设计要求
26.4 停车场结合综合开发一体化设计
26.5 运营使用效果与设计特点
27 防灾
27.1 设计原则
27.2 防灾措施
28 节能与环保
28.1 节能
28.2 环保
29 总概算
29.1 概述
29.2 编制原则
29.3 工程投资
第3篇 工程设计管理
30 工程设计分工和设计总体管理的目标任务
30.1 工程设计分工
30.2 设计总体管理的工作思路和任务
31 设计总体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
31.1 设计总体组织机构
31.2 设计总体工作流程
32 设计总体管理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
32.1 设计总体管理工作重点
32.2 设计总体管理工作内容
附录
附录1 轨道交通10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大事记
附录2 本书中英文主要专业词汇对照表
第1篇 概述
1 规划设计背景及功能目标定位
1.1 规划设计背景
1.2 功能目标定位
2 线路走向及沿线概况
2.1 线路走向
2.2 沿线概况
3 建设历程与意义
3.1 建设历程
3.2 建设意义
4 工程设计概要
4.1 客流预测
4.2 主要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
4.3 前期主要工作
4.4 主要工程数量
4.5 工程总概算
5 设计特色
5.1 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
5.2 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
5.3 与轨道交通线网络换乘
5.4 综合枢纽建设
5.5 市中心区域双圆盾构技术的应用
5.6 车站装修设计
5.7 车站综合桥架的运用
第2篇 工程设计
6 线路及限界
6.1 线路
6.2 限界
7 客流预测
7.1 预测年限和范围
7.2 预测的基础资料
7.3 客流预测方法和步骤
7.4 客流预测结果及交通效益分析
7.5 龙溪路站以西客流补充预测
8 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
8.1 行车组织
8.2 运营管理
9 工程地质勘察和测量
9.1 工程地质勘察
9.2 工程测量
10 车站
10.1 车站建筑设计
10.2 车站装修设计
10.3 车站结构与防水设计
10.4 代表性车站与换乘车站设计
10.5 车站通风空调、给排水及动力照明设计
11 区间隧道
11.1 区间隧道的基本情况
11.2 盾构法区间隧道设计
11.3 隧道防水及耐久性设计
11.4 区间隧道联络通道、泵站设计
11.5 中间井设计
11.6 吴中路停车场出入场线明挖段结构设计
11.7 设计特点
12 人防
12.1 设防范围
12.2 设计原则
12.3 设防标准
12.4 工程设计的特点
12.5 存在问题及建议
13 轨道
13.1 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标准
13.2 轨道结构设计
13.3 轨道减振降噪设计
13.4 调线调坡设计
13.5 轨道工程施工配合
13.6 轨道绝缘与杂散电流防护
13.7 站台防踏空橡胶条设计
13.8 主要技术特点与创新
14 车辆
14.1 车辆的选型
14.2 车辆的主要技术规格
14.3 无人驾驶运行模式及功能要求
14.4 车辆主要部件和装置
14.5 车辆国产化
15 供电系统
15.1 系统设计
15.2 主变电所
15.3 牵引变电所
15.4 降压变电所
15.5 接触网
15.6 区间动力照明
15.7 杂散电流防护系统
15.8 电力监控系统
15.9 设计特点
16 综合监控系统
16.1 概述
16.2 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
16.3 系统功能及设计方案
16.4 系统设计的特点、难点及相关对策
16.5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7 火灾报警系统
17.1 设计原则和范围
17.2 工程设计方案
17.3 工程设计特点、难点及相关对策
18 通信系统
18.1 主要设计原则
18.2 系统构成及功能
18.3 主要设计特点
18.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9 信号系统
19.1 设计原则及技术要求
19.2 系统选型及组成
19.3 系统主要功能
19.4 系统设计特点
20 通风空调系统
20.1 概述
20.2 主要设计原则和标准
20.3 系统形式及组成
20.4 区间隧道(含辅助线)通风兼排烟系统
20.5 车站车轨区排热兼排烟系统
20.6 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
20.7 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
20.8 空调冷源及水系统
20.9 系统运行模式及控制工艺
20.1 0设计特点
21 给排水与消防系统
21.1 概冰
21.2 设计原则与技术标准
21.3 系统设置和主要功能
21.4 安全、环保与节能
21.5 设计特点
22 自动售检票系统
22.1 概述
22.2 主要设计原则
22.3 系统主要功能
22.4 自动售检票系统与相关专业的接口
22.5 本线与其他轨道交通线换乘的设计原则
22.6 设计特点
23 控制中心
23.1 概述
23.2 控制中心功能定位及系统建设
23.3 设计特点
24 自动扶梯与垂直电梯
24.1 自动扶梯
24.2 垂直电梯
25 屏蔽门
25.1 概述
25.2 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
25.3 主要技术参数
25.4 工程方案
25.5 工程设计亮点
26 停车场与综合基地
26.1 工程概况与设计范围
26.2 停车场设计方案
26.3 全自动无人驾驶停车场功能特点与设计要求
26.4 停车场结合综合开发一体化设计
26.5 运营使用效果与设计特点
27 防灾
27.1 设计原则
27.2 防灾措施
28 节能与环保
28.1 节能
28.2 环保
29 总概算
29.1 概述
29.2 编制原则
29.3 工程投资
第3篇 工程设计管理
30 工程设计分工和设计总体管理的目标任务
30.1 工程设计分工
30.2 设计总体管理的工作思路和任务
31 设计总体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
31.1 设计总体组织机构
31.2 设计总体工作流程
32 设计总体管理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
32.1 设计总体管理工作重点
32.2 设计总体管理工作内容
附录
附录1 轨道交通10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大事记
附录2 本书中英文主要专业词汇对照表
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一期工程设计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