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说文》重文研究》以大徐本《说文》正篆后所附录的音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为研究范围。这部分字具有以下特征:在《说文》其一部所聚合的字结束时,用“重多少”的方式进行表述,也就是清人王筠在《说文释例》中所批称的“同部重文”中类聚在一起而明注为重文者。至于异部重文、形体重迭者、同音通借、义通换用等文字现象不属于《《说文》重文研究》的研究范围。
目录
目录
引言
一、 研究範圍和任務
1. 研究範圍
2. 研究任務
二、 研究方法
1. 基於數字化平臺的重文研究
2. 共時與歷時比較研究
3. 字素分析和定量研究
《説文》重文系統研究
一、 《説文》重文與正篆
1. 《説文》重文
2. 《説文》正篆
3. 《説文》正篆與重文的關係
二、 《説文》重文的範圍和字數
1. 《説文》重文的範圍
2. 《説文》重文的字數
三、 《説文》重文的呈現方式及聚合類型
1. 《説文》重文的呈現方式
2. 《説文》重文的聚合類型
四、 《説文》重文研究綜述
1. 《説文》古文研究
2. 《説文》籀文研究
3. 《説文》或體研究
4. 關於《説文》重文研究的幾點結論
《説文》重文結構方式的變化
一、 重文與正篆結構方式比較
1. 象形
2. 指事
3. 會意
4. 形聲
二、 結構方式變化重文的特點
1. 獨體字形聲化趨向明顯
2. 結構方式變化重文中形聲字所佔比例最大
三、 結構方式變化重文產生的原因
1. 增省耩字字素
2. 更换耩字字素
3. 選擇不同的構字字素
4. 耩字字素字形訛
四、 結構方式變化重文的啓示
1. 形聲化是漢字結構方式之優化規律
2. 漢字規範應該從制定標準形聲結耩方式開始
《説文》重文的结耩成分换用
一、 重文形聲字表義字素的換用
1. 意義相近表義字素的換用
2. 意義相關表義字素的換用
3. 形訛表義字素的換用
二、 重文形聲字表音字素的換用
1. 音同字素的换用
2. 音近字素的換用
三、 重文形聲字表義表音字素的換用
四、 重文會意字字素的換用
1. 構字字素的全部換用
2. 構字字素的部分换用
五、 結構成分換用重文的特點
1. 表示與人相關的表義字素最常換用
2. 構成換用的表音字素之間在意義上聯係不密切
六、 重文形聲字結構成分換用的原因
1. 漢字表詞所屬範疇的不定性和多義性
2. 漢語方言的影響和語音的發展
七、 結構成分換用的啓示
1. 在理解漢字本義時有必要打破一些義類的界限
2. 字素換用擴大的結果導致形聲字符號化
《説文》重文結構數量的增省和位置的變化
一、 重文結構數量的增省
1. 結構數量的增加
2. 結構數量的省減
二、 重文結構位置的變化
1. 左右結耩的變化
2. 上下結構的變化
《説文》重文在魏晉南北朝石刻中的使用情况
一、 調查材料説明
1. 材料來源
2. 《魏晉南北朝石刻資料庫》
二、 基於《魏晉南北朝石刻資料庫》的《説文》重文調查
1. 古文
2. 奇字
3. 籀文
4. 篆文
5. 或體
6. 俗字
7. 今文
8. 引通人
三、 調查數據
《説文》重文在《宋本玉篇》中的貯存形式
一、 調查材料説明
1. 依據版本
2. 《玉篇知識庫》
二、 基於《玉篇知識庫》的《説文》重文調查
1. 古文
2. 奇字
3. 籀文
4. 篆文
5. 或體
6. 俗字
7. 今文
8. 引通人
9. 引文獻
三、 調查數據
附録
一、 《説文》重文舆《宋本玉篇》、出土古文字對照表
1. 古文
2. 奇字
3. 籀文
4. 篆文
5. 或體
6. 俗字
7. 今文
8. 引通人
9. 引文獻
二、 參考文獻
1. 著作類
2. 論文類
3. 數據庫類
引言
一、 研究範圍和任務
1. 研究範圍
2. 研究任務
二、 研究方法
1. 基於數字化平臺的重文研究
2. 共時與歷時比較研究
3. 字素分析和定量研究
《説文》重文系統研究
一、 《説文》重文與正篆
1. 《説文》重文
2. 《説文》正篆
3. 《説文》正篆與重文的關係
二、 《説文》重文的範圍和字數
1. 《説文》重文的範圍
2. 《説文》重文的字數
三、 《説文》重文的呈現方式及聚合類型
1. 《説文》重文的呈現方式
2. 《説文》重文的聚合類型
四、 《説文》重文研究綜述
1. 《説文》古文研究
2. 《説文》籀文研究
3. 《説文》或體研究
4. 關於《説文》重文研究的幾點結論
《説文》重文結構方式的變化
一、 重文與正篆結構方式比較
1. 象形
2. 指事
3. 會意
4. 形聲
二、 結構方式變化重文的特點
1. 獨體字形聲化趨向明顯
2. 結構方式變化重文中形聲字所佔比例最大
三、 結構方式變化重文產生的原因
1. 增省耩字字素
2. 更换耩字字素
3. 選擇不同的構字字素
4. 耩字字素字形訛
四、 結構方式變化重文的啓示
1. 形聲化是漢字結構方式之優化規律
2. 漢字規範應該從制定標準形聲結耩方式開始
《説文》重文的结耩成分换用
一、 重文形聲字表義字素的換用
1. 意義相近表義字素的換用
2. 意義相關表義字素的換用
3. 形訛表義字素的換用
二、 重文形聲字表音字素的換用
1. 音同字素的换用
2. 音近字素的換用
三、 重文形聲字表義表音字素的換用
四、 重文會意字字素的換用
1. 構字字素的全部換用
2. 構字字素的部分换用
五、 結構成分換用重文的特點
1. 表示與人相關的表義字素最常換用
2. 構成換用的表音字素之間在意義上聯係不密切
六、 重文形聲字結構成分換用的原因
1. 漢字表詞所屬範疇的不定性和多義性
2. 漢語方言的影響和語音的發展
七、 結構成分換用的啓示
1. 在理解漢字本義時有必要打破一些義類的界限
2. 字素換用擴大的結果導致形聲字符號化
《説文》重文結構數量的增省和位置的變化
一、 重文結構數量的增省
1. 結構數量的增加
2. 結構數量的省減
二、 重文結構位置的變化
1. 左右結耩的變化
2. 上下結構的變化
《説文》重文在魏晉南北朝石刻中的使用情况
一、 調查材料説明
1. 材料來源
2. 《魏晉南北朝石刻資料庫》
二、 基於《魏晉南北朝石刻資料庫》的《説文》重文調查
1. 古文
2. 奇字
3. 籀文
4. 篆文
5. 或體
6. 俗字
7. 今文
8. 引通人
三、 調查數據
《説文》重文在《宋本玉篇》中的貯存形式
一、 調查材料説明
1. 依據版本
2. 《玉篇知識庫》
二、 基於《玉篇知識庫》的《説文》重文調查
1. 古文
2. 奇字
3. 籀文
4. 篆文
5. 或體
6. 俗字
7. 今文
8. 引通人
9. 引文獻
三、 調查數據
附録
一、 《説文》重文舆《宋本玉篇》、出土古文字對照表
1. 古文
2. 奇字
3. 籀文
4. 篆文
5. 或體
6. 俗字
7. 今文
8. 引通人
9. 引文獻
二、 參考文獻
1. 著作類
2. 論文類
3. 數據庫類
《说文》重文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